唐诗元曲中屈原人物形象分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9717613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元曲中屈原人物形象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唐诗元曲中屈原人物形象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唐诗元曲中屈原人物形象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诗元曲中屈原人物形象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元曲中屈原人物形象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诗元曲中屈原人物形象分析?包待制陈州粜米?:有一个楚屈原在江上死,有一个关龙逢刀下休,有一个纣比干曾将心剖,有一个未央宫屈斩了韩侯。11由上引例子可以看出,元曲中对屈原的塑造,多不注重其文学成就,这是与唐诗异趣的:一是仅塑造其逐臣、忠臣形象;再那么,对其逐臣、忠臣形象加以否认。究其原因:1.文体的差异李灿朝在?祖骚与非屈元代屈原承受史片论?一文中,认为元曲是新兴文体,其来源与民间结合严密,其承受者文化程度不会太高,因此元曲不注重屈原的文学形象,偏于其作为叙事主人公的逐臣和忠臣形象;唐诗对诗骚有继承、吸收,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就明确号召唐诗要复归风雅,作为文学创作者的屈原在唐代可

2、以得到身份的认同。?尚书?曾明确指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12诗歌具有了述怀言志的传统,适于表达政治理想、政治抱负;元曲那么因其俚俗性,适于宣泄内在的情感,而且来得世俗,不乏辛辣嘲讽,这与诗歌的温顺敦厚相去甚远,无法塑造屈原的文学形象。2.现实政治因素元曲中的屈原绝大部分是逐臣、忠臣,而且作家都对这一价值取向加以彻底否认,这与其政治环境有关。元代为蒙古族统治时期,对汉族文化不重视,多年取消科举考试,打压汉族文人,因此元代文人整体情感是压抑、苦闷的;唐代虽然也有政治残害,但是终唐一代文人看得到将来和希望,虽有失意,但不久又会斗志昂扬。在自身理想失落的情况下,元代文人开始否认屈原这种忠

3、臣的人生价值,既然不能兼济天下那就选择独善其身,于是元代文人找到了陶渊明。以上所引的元曲就有把屈原与陶渊明对举的,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价值形式:出世与入世。元代文人否认屈原亲近陶渊明,实际上也正是放不下屈原,正如郑振铎先生在?中国俗文学史?中所言元人是强为旷达。3.前代的不同意见如前所述,对屈原形象的不同意见在汉代班固那里就已经开始,而后唐宋两代仍然有人提出异议。因此,元曲中对屈原的逐臣、忠臣的否认也属正常现象。4.承受群体的差异李渔在?闲情偶寄?论及元曲:其事不取幽深,其深不搜隐僻,其句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13元曲的承受面比诗

4、歌更为宽广,要照顾普通市民,因此相对于?离骚?而言更能引起兴趣的是它的故事,而不是它的文学。在经历了宋代圣贤化的倾向之后,屈原又逐渐地走向了通俗文学领域,其民间形象更多地偏向于逐臣与忠臣形象。而后到了明清时期,屈原又被塑造成为了一个民族英雄形象,因?屈原形象的历史诠释及其演变?一文有所阐释,本文不再涉及。我们可以看出由唐至元,屈原这一文学形象有继承有开展,这无疑受时代风气、文体以及文学观念的影响。正如?经典与解释的张力?一书所说:经典是时空的产物,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被反复考验、被反复选择和确认的产物。14中国古代文人根据现实塑造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屈原形象,或者赞扬或者批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解,

5、我们不辨真假,只去观察其中的意图。中国论文联盟.Ll.本文为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工程,工程名称:唐宋诗词与元散曲作家作品比照研究。注释:12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11月版。3宋洪兴祖:?楚辞补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3月版。458910清曹寅,彭定求等编纂:?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4月版。67清董诰等编纂:?全唐文?,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11月版。11徐征:?全元曲?,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版。12霍松林:?古代文论名篇详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7月版。13清李渔:?闲情偶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版。14刘小枫,陈少明主编:?经典与解释的张力?,北京:三联书店,2022年10月版。李毅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4015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