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__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9716615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节__声音的产生与传播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1节__声音的产生与传播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1节__声音的产生与传播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1节__声音的产生与传播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1节__声音的产生与传播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节__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节__声音的产生与传播(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3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 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 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3. 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教学重点】1. 发声

2、的物体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教学准备】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 烧杯。【学生准备】橡皮筋、细线、铅笔、白纸、细砂、小闹钟(或小收音机)、小石头、塑料袋等。【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利用右图中的flash动画引 入:第二章声现象。二、新课讲授【探究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r用乒乓球靠近发 声的音叉转换法彳将发声的音叉放 L入水中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探究二:声音的传播】教师活动1、播放flash动画,带领学生乘 坐快乐大

3、巴,亲近自然聆听天籁 之音,将学生带入美妙无穷的声 世界。(设计意图:激发学习热情, 铺垫后续学习)2、关于声现象,你们想知道哪些 知识?想进行哪学方面的研究呢?(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出 问题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1、亲身体验:让身边的物体发声, 物体:音叉、纸、直尺、哨子、 小鼓、橡皮筋、桌子等)总结发 声的物体有何共同特征。2、讨论交流:如何能更清楚观察 到小鼓、桌面、音叉表面的振动 情况呢?(设计意图:渗透物理 学研究方法转换法)3、教师演示:用手扶住敲响的音 叉,学生听声音。4、课外延伸:了解一些小动物的 发声方式。过渡:我们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 讲话,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学生活

4、动聆听天籁之音, 感受大自然的美 妙。学生畅所欲言, 提出要探究的问 题。学生用各种方法 使身边的物体发 声,总结发声体 的共同特点。尝试、讨论、交 流学生听声音了解常见的一些 动物的发声方式1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并以 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探究三:声速】还可以听到远处汽车的喇叭声, 那么我们不仅要问:声音是如何 传播的呢?1、教师演示:真空铃实验玻璃罩中放一个小电铃,接通电 源,我们听铃声;用抽气机把玻璃 罩内的空气抽走,我们再听铃声 有什么变化?(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一 实验推理法)知识运用:宇航员在太空中或在 月球上能不能面对面进行交谈 呢?为什么?2、学生探究:(1)声

5、音在液体中的传播 用密封盒将发声的小闹钟密封, 放入水中。(2)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 两个学生合作,一个同学轻敲桌 面,另一个同学捂住一只耳朵, 把另一只耳朵贴在桌面上听。知识运用:制作土电话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土电话进行 交流,并讨论如何使听到效果更 好些?3、播放视屏:声音的传播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声音以波 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知识运用:2009年3月,某地小 报上报道一宇航员在太空中远 远的看到星体爆炸,感到其声震 耳欲聋”。这篇报道真实吗?为什 么?过渡(播放视频):古代打仗时, 没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为了能 及早探听敌情,战士们总是把耳 朵贴在地上去听,这是为什么 呢?学生观察实验, 注意聆

6、听声音的 变化。学生讨论交流、 运用物理知识解 决身边的问题。动手实验,探究 声音能否在固体 和液体中传播?利用土电话进行 交流观看视频,知道 声音以波的形式 向四周传播。讨论交流学生看视频,初 步得出固体传声 快。自主学习,阅读 课本中的“小资 料”部分,寻找 规律。小结:1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 和介质的温度有关2、声音在固体传播最快,在 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 最慢。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声速”部 分,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 播速度。空气(15C) 340 海水(25 C) 1531反馈练习见附件1教师巡视检查完成反馈练习三、课堂小结引领学生学会梳理知识,使学生 由知识点的学习升华到系

7、统的总 结。学生梳理知识, 谈一下在本节课 收获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 探索研究物理问 题的方法。四、课堂检测见附件2师巡视、讲评完成检测题五、布置作业见附件3出示思考题题目课后完成【板书设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转换法I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二、声音的传播1、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三、声速1、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2、声音在固体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四、回声1、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形成的一种现象。t 0.1s2、听到回声的条件:列s匚 1

8、7m3、回声可以测距【教学反思】教材提供了教学的框架和资源,而课堂活动的组织、安排,内容的逻辑处理 却是教师的再创造过程。新版本中把声现象放在第二章,但这一章内容较为 简单,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容易, 所以改变了教材的编写顺序, 把它放在第一节课 来学习。本节课是八年级学生刚刚进入物理学习的起始阶段, 所以我以培养兴趣 为出发点, 以锻炼思维和提高能力为根本, 利用表扬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 习效率,并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该课涉及的内容多, 且很零碎, 实验又大都与学生的实际联系紧密, 所以让 学生动手比较容易, 但个别实验的演示、 观察也出现了一些困难, 针对这些较难 处理的实验,我通过

9、视频展示、图片观察、动画模拟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开始,就进行情景创设。 通过让学生倾听各种声音, 把学生引入声的世界, 从产生兴趣到提出问题,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 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同时一些学生自己动手的简易实验、 低成本实验也可以加以体现, 从本质上 说,这都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反思本节课教学,有以下几点: 反思之一:物理教学要巧用身边的器具、生活中的器材,利用坛坛罐罐做 实验,一来实验器材学生能找到、有亲近感,做物理实验不难;二来物理实验就 在身边,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兴趣高。这不仅符合新课改思想,也符合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

10、兴趣爱好。反思之二:提出问题是物理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有问题提出, 说明学生动脑筋了, 是对老师教学内容思考的结果。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就是充 分张扬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并通过师生互动, 肯定了学生的思考。 使学生把物 理和生活有机、自然联系起来了,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物理与学生的距离。反思之三:把情感教育、行为教育、纪律教育与物理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反思之四: 声音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 用手按住振动的鼓面, 声音立即停 止,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逆向思 维的能力。本节教学也有不够满意之处:如: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传播演示仪 ”的 抽气

11、效果不太好,结论几乎是教师口说和引导出来的。可以改为其他实验方式。 如:用注射器对密闭的试管抽气,听音乐芯片的声音变化。附件 1:反馈练习1声音是靠物体的 产生的,声音能在 、 、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 中传播.2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 产生的,并经 传入人耳.3. 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4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泡沫塑料接触发声的叉股时,泡沫球会被 ,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物体都在这个实验利用泡沫塑料被音叉弹开是为了: 。5. 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传播得 .6. 如果用手按在自行车车

12、铃的金属盖上,无论你怎样用力打铃,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手按在车铃上时()A. 影响了车铃的正常振动B.车铃就不会振动C .没有铃声传出D .车铃周围就没有传声的介质附件2 课堂检测1.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 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 .15 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2. 雷雨天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3. 甲乙两个同学研究声音的传播现象,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很长的钢管上,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了一下,甲同学能够听到 敲击声.4. 我们知道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这是因为 能传声.5.2011年5月

13、10日出版的解放军报刊发题为亚丁湾,记者体验护航 “十八般兵器”的报道称,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 种神秘的声波武器一“金嗓子”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 效威慑。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A. 半导体网B. 磁性物质网C. 真空网D. 金属物质网6.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 铝、海水、空气B.铝、空气、海水C.空气、铝、海水D.空气、海水、铝7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当你在旷野里大声唱歌时,不如在房间里大声唱歌听起来响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旷野里空气稀薄B. 在房间里原声和回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C. 房间里空

14、气不流动D. 以上说法都不对8. 当气温是15 C时,你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你到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A.340 m B.170 m C. 34 m D. 17 m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教室里讲话时听不到回声是因为教室里没有回声B. 百米比赛时,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响时开始计时C.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D.声音能够在任何物体中传播10. 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 声音产生的原因B 决定音调的因素C 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17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 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 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B. 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