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 名词解释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910024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护理学 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儿科护理学 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儿科护理学 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儿科护理学 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儿科护理学 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护理学 名词解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娩出为止为胎儿期,约为40周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出生后28天3婴儿期:自出生到1周岁之前4幼儿期:自满1周岁到满3周岁之前5学龄前期:自满3周岁到67岁入小学前6学龄期:自67岁入小学至青春期前7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为1020岁,女孩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岁左右。青春期进入和结束年龄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可相差24岁8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7足天,此期包括妊娠后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早期3个阶段第二章 儿童生长发育1.生理性体重下降:部分新生儿在生后数天内,由于摄入不足、胎粪及水分的排出,可致体重暂时性下降,称生理性体重下降。一

2、般下降范围为原有体重的5%10%,至第710日恢复到出生体重。2身高增长高峰(PHV):青春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受性激素等因素的影响,体格生长出现生后的第二个高峰,尤其身高增长迅速,称为身高增长高峰3骨龄:长骨干骺端的软骨次级骨化中心的出现可反映长骨生长发育成熟程度,有助于判断骨发育年龄,称之为骨龄第三章 儿童保健1计划免疫: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儿童体中,以确保其获得可靠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2主动免疫:给易感者接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力3被动免疫:未接受主动免

3、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源后,被给予相应的抗体,而立即获得免疫力第五章 儿童营养1基础代谢率:在20(1825)室温下,餐后1014小时清醒、安静状态下,测量维持机体所需的能量2补授法:补充母乳量不足的方法,母乳喂养次数一般不变,每次先喂母乳,将两侧乳房吸空后,再根据儿童需要补充代乳品3代授法:用配方奶或其他代乳品一次或数次替代人乳的方法4人工喂养:以配方奶或动物乳(牛乳、羊乳、马乳等)完全代替母乳喂养的方法第六章 患病儿童护理及其家庭支持1脱水: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除失水外,尚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2累积损失量:发病后至补液时所损失的水和电解质量3继

4、续损失量:补液开始后,因呕吐、腹泻、胃肠引流等继续损失的液体量4生理需要量:补充基础代谢所需的量第八章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1 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出生后28天,期间的小儿称为新生儿2围生期:围绕分娩前后的一段特定时期,期间的胎儿和新生儿称为围生儿。我国的围生期:从妊娠28周(此时胎儿体重约1000g)至生后1周。3足月儿: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260天293天)的新生儿4早产儿:胎龄37周(259天)新生儿5过期产儿:胎龄42周(294天)的新生儿6正常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为25004000g的新生儿7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g者。 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1500者

5、 超低出生体重儿:体重1000g者8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g者,包括正常和有疾病者9 适于胎龄儿(AGA):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90百分位者10小于胎龄儿(SGA):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新生儿11大于胎龄儿(LGA): 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90百分位以上的新生儿12足月小样儿:小于胎龄儿中最常见的一种,多由于宫内发育迟缓高危儿: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重情况需要密切观察的新生儿13正常足月儿:胎龄满3742周出生,出生体重在25004000g,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14适中温度(NET):维持正常体核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身体耗

6、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15呼吸暂停:呼吸停止时间达1520秒,或虽不到165秒,但伴有心率减慢(100次/分)并出现发绀及四肢肌张力的下降称呼吸暂停16新生儿窒息: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容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以致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性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17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病死率高,少数幸存者可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缺陷如智力障碍、癫痫、脑性瘫痪等18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由于缺

7、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所致,是新生儿期重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多见于早产儿19新生儿黄疸: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重者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时期,血清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57mg/dl)20新生儿溶血病: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导致新生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溶血21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由于血清间接胆红素增高,引起大脑神经细胞黄染而出现脑损伤22新生儿脐炎:是由于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而被金

8、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溶血性链球菌等侵染脐部所致的局部炎症23新生儿败血症:指细菌侵入血循环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感染.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简称新生儿冷伤,由受寒引起,其临床特征是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又称新生儿硬肿症(SN)24发展性照顾:一种适合每个小儿个体需求的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可以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减少哭闹和呼吸暂停次数。此模式的护理目标是使小儿所处于的环境与子宫内尽可能相似,并帮助小儿以有限的能力适应宫外的环境 第九章 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能量和(或)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不能维持正常

9、新陈代谢而导致自身组织消耗的营养缺乏性疾病。2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3肥胖-换气不良综合症:严重肥胖者可因脂肪过度堆积而限制胸廓扩展及膈肌运动,导致肺通气不良,引起低氧血症、发绀,严重时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4体重超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20%或BMI同年龄组儿童P95。5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失常,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典型的表现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和骨组织矿化不全。6佝偻病串珠: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呈钝圆形

10、隆起,上下排列如串珠状7肋膈沟或郝氏沟:膈肌附着部位的肋软骨长期受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一条沿肋骨走向的横沟8鸡胸:第7、8、9肋骨与胸骨相连处软化内陷,致胸骨柄前突,形成鸡胸9漏斗胸:胸骨剑突部向内陷,可形成漏斗胸10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由于维生素D缺乏致血钙降低,当血清总钙1.75-1.88mmol/L或离子钙1.0mmol/L时即可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惊厥、手足肌肉抽搐、喉痉挛等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症状。多见于6个月以下小婴儿第十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生理性流涎:乳牙萌出时,对三叉神经产生刺激,引起唾液分泌量的增加,但由于小儿还没有吞咽大量唾液的习惯,口腔又浅、唾液往往流

11、到口外来,形成生理性流涎2鹅口疮:又名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时乳头不洁及使用污染的奶具而感染3疱疹性口炎:由单纯疱疹病毒乙型感染所致,多见于婴幼儿,无明显季节性,传染性强,可在集体托幼机构引起小流行4溃疡性口炎:主要由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或大肠埃希菌等引起,多见于婴幼儿.常见于感染,长期腹泻等机构抵抗力下降时,口腔不洁更有利于细菌繁殖而致病5婴幼儿腹泻:又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6生理

12、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表现为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但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换如期食物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1、 呼吸急促:幼婴2个月,呼吸60次/分;2-12个月,呼吸50次/分,1-5岁以下,呼吸40次/分2、 急性呼吸道感染(AVRI):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3、 急性支气管炎:是指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支气管黏膜感染,因气管常同时受累,主要表现以发热咳嗽啰音以及呼吸音改变为主要表现,故又称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4、 肺炎:指不同病原体及其他因素(吸

13、入羊水、过敏等)所引起的肺部感染,临床上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罗音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出现神经、循环、消化系统相应症状5、 先天性心脏病(CHD)简称先心病,是指胎儿时期心脏或血管发育异常而至的心血管畸形,是儿最常见的心脏病6、 艾森曼格综合征:是指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若肺动脉发生病理变化,中膜及内膜层增厚肺动脉压力增高,发生双向分流或反向分流,出现持久性青紫称艾森曼格综合征7、 急性肾小球肾炎(AGN):简称急性肾炎,是指一组病因不一,临床变现为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以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主,伴不同程度蛋白年或肾功能不全等特点的肾小球疾病8、 肾病综合征(NS):简称肾病,

14、是一组多种原因所致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血浆蛋白自尿丢失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9、 髓外造血:在正常情况下,骨髓外造血较少,当严重感染或溶血性贫血等需要增加造血时,肝、脾、淋巴结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而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可见幼红细胞或(和)幼稚粒细胞,这是小儿时期的一种特殊状态,称“髓外造血”10、 生理性贫血:小儿生后23个月时由于循环血量增加,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骨髓造血功能暂时低下,生长发育迅速等,RBC 3.01012/ L ,Hb降至 100g/L) 出现轻度贫血。11、 贫血:周围血液中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或血细胞比容低于相应年龄的正常值

15、,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症状或综合征12、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IDA):是由于体内储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发生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和铁蛋白减少,铁剂治疗有效。13、 营养性巨幼红细贫血(NMA):由于维生素 B12 和(或)叶酸及维生素 C 缺乏所致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 14、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正常血小板被免疫性破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的特点为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和束臂试验阳性,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减少15、 过敏性紫癜:又称享-舒综合征,是以全身小血管炎为只要病变的血管炎综合征。临床表现为非血小板减少性皮肤紫癜,伴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和血尿、蛋白尿等,主要见于学龄期儿童16、 麻疹黏膜斑(柯氏斑、Koplik):发疹前12天出现于第二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直径约0.51mm的细砂样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并迅速增多,相互融合,可累及整个颊部并蔓延至唇部黏膜,于出诊后1-2天迅速消失。17、 直接督导治疗(DOTS):由一个专业保健机构人员或受训的第三方(非亲属或朋友)介入患者的治疗,直接提供药物给患者,并观察和记录以确保患者服下每一剂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