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近似数教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31376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近似数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年级数学近似数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四年级数学近似数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四年级数学近似数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四年级数学近似数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近似数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近似数教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数学近似数教案 所有优秀的四年级数学教师都应该具备宏阔的课程视野和远大的职业境界。写四年级数学教案是每个四年级数学教师必备的技能,作为四年级数学教师的你会写四年级数学教案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四年级数学近似数教案,希望你喜欢。 #503883四年级数学近似数教案1 【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索与实践,使学生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的理解,促进相关技能的形成,发展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进一步学习分数,应用分数的兴趣。 2、通过评价与反思,使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运用知识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分数计算的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探索与实践 1、引入谈话。 师:今天我们继续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2)。 2、 完成“探索与实践”第5题。 (1)理解第(1)小题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画线段图) (2)学生演示画法。 指名在实物投影上画出线段图。 (3)集体评价,列式计算。 (4)学生根据计算结果,画出长方形。 师追问:你准备怎样画? (5)理解第(2)小题题意。 (6)怎样求现在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独立计算,并求出现在长方形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

3、几。 3、完成“探索与实践”第6题。 (1)理解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画长宽是多少的长方形,小组讨论确定长方形。 (2)尝试练习画出现在长方形的长和宽及面积。 (3)算出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4)小组汇报交流。 比较上面两题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互相说,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 二、评价与反思 1、理解每一条评价指标的意思。 2、学生逐条自我评价。 3、交流汇报。 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有哪些成功的经验,还有哪些不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评价与反思中能自我检讨,逐步提高能力。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

4、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中收获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2) (1)探索与实践 (2)评价与反思 #503882四年级数学近似数教案2 一、背景设计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作了比较具体的要求,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等。而“角”的认识是苏教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的内容。但对于刚进入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对“角”的知识比较抽象。虽然生活中对角已积累一些经验

5、。但对角的几何图形还是第一次认识。教学起来比较困难,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经历活动增加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创设认识和理解数学角的情境。使学生对“角”的认识由生活中的具体感知,逐步过渡到数学中的抽象概括,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学情分析(学习需要的分析)。 1、实际是什么?(认知起点能力) 学生在认知上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能够识记平面图形中的角及实物中的角。 2、应该是什么?(认知上达到使能目标)。 知道角是如何形成的识记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不同方法做角,知道角有大小,会比较的大小,学会画角并能实际理解应用。 二学生分析:本班学生基础性知识掌握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在撑握已有的知识经验

6、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会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的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够识记和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能识别角有大小,学画、能识记理解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感知表象抽象概括”的过程,初步体验空间与图形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二、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重点:经历活动,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的概念。 二教学难点:经历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关系。 三突破方法:设法为学

7、生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其次借助直观动演示,使抽象为具体降低学习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与学的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运用动手操作法、直观演示法、互动交流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并借助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从而“变教为诱、变诱为思、以诱达思”。 三、教具学具的准备:课件、活动角、剪刀、水彩笔、木棒、纸。 四、教学媒体的选用 1、设计思想: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的角,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教学时

8、必需通过直观形象来帮助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先认识实物中的角,指一指、摸一摸等初步感知,然后经态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链接生活引入新知 1、板书角,师:你认 识吗?读一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或者说生活中你在那里看到角) 师:是呀!这些角生活中处处可见,而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角是数学意义的角,数学中的角是怎么样的呢?老师想听听大家的看法,好吗? 2 出示实物图:(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正方形等) 指角:指一指你认为的角在哪里? 画角:看来大家对角的认识有些不同,能画出你心目中的角吗? 3 谈话引入:大家心目中的角有所不同,下面我们一

9、起来学习数学意义的角具有仕么样的特点呢? 1、说生活中的角 2、指角 (选择自己喜欢 的图形) 3 画角:在纸上试画,说说画的角是怎样的) 为学生学习数学角创设具体情境打开思路,使学生对角的认识由生活中的具体感知逐步过渡到数学中的抽象根据 二、操作感知、自主构建 (一)抽象角建立表象 1、演示观察,正确感知: 1课件演示角的形成过程(从房子剪刀、扇子中抽象出角) 提问:你又发现了什么? 2、画角、课件演示(从一点出发,引出两条直的线)。 3、师:动动小手也画一个角,好吗? 4、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画的。 5、学习角的各部分名称(自学教材)。 6、练习内化、丰富表象、课件演示。 判断,深化

10、表象(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回归生活,深化认识。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数学意义中的角,所具有的特点,那么生活中的角是否都是数学意义中的角。 课件演示(实物图:五角星、扇子、山羊等) 1、观察交流、初步理解角的形成过程 2、学生画角 3、汇报你是怎样画的 4、汇报角各部分名称 5、学生练习、评价 通过从实物中抽象出不同的角的过程让学生感知角的特点,然后通过看、画、找等多种感官活动初步建立角的表象,进一步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其次借助于媒体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二)做角操作内化、实践体验 1、谈话:想不想做角呢?比比看谁的手最巧? 2、师巡视 3、师:通过展示你们发现了什

11、么? 1、做角:用毛线、吸管、小棒等学具做角。 2、交流做法 3、展示、相互评价 4、议一议 做、比、议、评,体会解决问题策略性的多样化,这一过程即巩固对角的认识,又为学习角的大小架起了桥梁。 (三)感知大小实践活动、感悟体验 1、引导观察,比较大小。 师:谁来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2、创设冲突,引发争论。 师:你能画一个很大的角吗? 3、在视频仪上展示,提问:你认为哪个角大?为什么? 4、直观演示: 课件演示:有两边重合,向左旋转;拉活动角 5、师:根据观察和活动,上面的角到底谁大,它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观察、说一说哪一个角大? 2、学生画角,小组讨论。 3、学生仔细观察,感知它的变

12、化 4、学生拉活动角、体验(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距离有关) 让孩子经历实践活动沟通了学生经验与知识的联系,获得感性知识并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交叉开的程度有关,从而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总结欣赏延 伸 1、师:这节课,每位小朋友都开动脑筋,经历指、画、做、摸、想等活动,获得了许多新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完成板书,认识角。 3、欣赏发现美。 师:同学们,角不仅不数学中被应用,而生活也被广泛应用,古今中外许多建筑都利用了角的特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们的奇妙和美丽。 (课件演示:伴随着悠扬的音乐

13、,欣赏古建筑物) 4、“小小设计师”用角或者有角的图形拼出你喜欢的图案。 1、生谈收获 2、带着音乐,感受角在生活中的价值 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及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的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使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油然而生。 五、教学流程 六、自我评价 1、以生动活泼的课堂组织形式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贯穿与教学活动中,借助于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深入浅出的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使学生进的大小,获得对数学的理解,成功的快乐。 2、课标指出:“数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为此,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在情境中生

14、疑引探,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在练习中升华,从中学到了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产生了数学学,用数学的需要。 3、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回归生活。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时,发现数学知识的价值,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了一个悠扬动听的音乐和一幅幅美的图片和建筑物,这样一个情境,不仅让学生看到了角的广泛应用,并感受到了数学的魁力,从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503881四年级数学近似数教案3 一、认识角 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 (1)定顶点。 (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 二、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 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4、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