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刃针考核课件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31279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1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毫刃针考核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毫刃针考核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毫刃针考核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毫刃针考核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毫刃针考核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毫刃针考核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毫刃针考核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 述 3一、医术渊源 3二、 中医基础知识 41、 人体阴阳的动态平衡理论 42、 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43、 阿是穴 4三、 毫刃针疗法特点及内容 5四、 禁忌症 6五、 治疗范围 7(一) 颈椎病 7神经根型 7椎动脉型 8交感神经型 9脊髓型 9(二) 肱骨外上髁炎 10(三) 肩周炎 11(四) 腰腿疼痛 12腰椎间盘突出症 12腰三横突综合征 13腰椎骨质增生 13慢性腰扭伤 14腰椎管狭窄 15梨状肌综合征 15股骨头坏死 16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17踝关节扭伤 17跟痛症 18(五) 强直性脊柱炎 18(六) 风湿性关节炎 19(七) 类风湿性关节炎 20(八) 痛风 20(九)

2、 男科 21(十) 妇 科 22痛经 22乳腺增生 22(十一)冠心病 23(十二)颈椎治疗点定位 24(十三)腰椎治疗点定位 25(十四)膝关节治疗点定位 26六、 安全防控 26(一) 原因 26(二) 临床表现 27(三) 预防措施 27(四) 处理方法 28七、 技术应用规范 28(一) 无菌操作 28(二) 用品 30一、医术渊源毫刃针疗法是在传统刺络疗法,经筋疗法及刃针疗法的基础上借 助现代解剖对筋膜的认知而改良的一种技术。传承于古代九针的镶 针、锋针、钺针和长针是带有刀刃的对组织有切割和分离作用,随着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实际的需要传统意义上的 “九针”也发生了演 变,而毫刃针是

3、介于二者之间的新型针具,主要是针刺的作用,通过 切刺激发经脉之气,是对传统九针的继承和创新,是中医原创的针具, 在传统针法基础上除了切刺还发展出斜刺和平刺达到立体减压松解 的效果。二、中医基础知识1、人体阴阳的动态平衡理论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提出人体内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是机体健康的根本, 疾病的产生即人体动态平衡失调的结果。 其中包括脏腑本身、 脏腑与肌肉筋骨之间、 肌肉筋骨本身各关节间的动态平衡失调。生物力学从力的动态平衡角度阐释了肌肉筋骨及各关节的力的动态平衡失调是其发病的病因和结果。 毫刃针可以通过切刺体表经络腧穴来调理人体阴阳, 使人体各组织达到平衡状态, 起到治疗各种疼痛及一些内科

4、杂病的理想效果。2、不通则痛,通则不痛依据 黄帝内经 有血泣及恶血之论, 说明经气不通。 一旦受风、寒、湿邪侵入人体,使人体产生肌肉酸痛僵硬等不适症状,通过毫刃针切刺可使湿邪外达, 经络疏通而痛消, 此属经络 “通则不痛” 理论。故素问,举痛论述: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络受阻,致血虚经脉失于濡养则痛。 毫刃针利用此中医治病理念, 通过刺络放血把这些淤阻疏通,使人体恢复正常的气血循环,疼痛就会自然消失。3、阿是穴根据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里提及“有阿是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及痛处便是穴”。中医认为,阿是穴是通过经络系统在生理上具有沟通上下, 内外将气血营养输布至全身的作用

5、, 病理上又是将病邪由表入里的传播途径, 所以阿是穴是治病最佳刺激点,同时也是疾病反应点。按压阿是穴不但有酸麻、沉、胀、痛的反应,而且在组织部位出现条、扁平、圆形、椭圆、条索等形状的反应物。 毫刃针疗法在人体相关区域内触及到反应物聚结处,通过切刺、斜刺、平刺等方法松解效果显著。三、毫刃针疗法特点及内容特点: 随着时代进步与发展, 古人对人体解剖认知已经不能与现代解剖学同日而而语。 现阶段, 毫刃针疗法主要借鉴现代解剖学对筋膜的认知和研究总结以下结论。( 1)人体有三个完整的网络系统:神经网络系统、循环网络系统、筋膜网络系统。这三个系统相互交织,针对外界环境反应而做出独立动作。每个全身性的系统都

6、有一组能够变向运动的“使者”以联络另外两个系统, 以改变对方的状态及获得对方反馈的资讯并进行调整。( 2)在体表解剖中,注重骨性标志,软组织体表定位和投影。在软组织中,侧重肌肉和筋膜;在筋膜中,侧重附着点、筋膜间隙、筋膜出口、筋膜分布区。( 3)只在体表操作,操作简单,几乎没有危险。患者基本上无痛苦,一个点只需要几秒钟结束。每个疾病一般切刺 2-4 个点即可。全身一共 30 多个点就可以治疗各种慢性疼痛及一些功能性内科疾病。内容介绍:1、毫刃针具采用一次性无菌不锈钢材质,针体长25MM ,针刃宽度0.3-0.4MM 针刺深度 2-4MM ,不留针。持针手法:持针不能过紧过松,过紧会使手指关节肌

7、肉紧张,影响灵活运动,导致操作僵硬;过松会导致滑针,达不到针刺目的。正确持针方法是:右(左)手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手指持针,拇指,食指固定针柄,中指掌握进针深度,针刃露出中指尖1-2MM ,腕部放松,运用手腕弹力进行切刺操作。刺入时手腕要稳,针刃与肌肉走形平行, 刺入皮肤要快, 一般一分钟 100 次以上, 切刺密度可密可疏,可根据病情需要以及患者对切刺的耐受程度选择切刺密度。 重点要把所定区域内和骨性标志上的条索状, 结节或板结状病理组织以及反应点松解开。2、体位:治疗时患者体位多采用俯卧位或仰卧位。3、疗程:对一般疾病的治疗,3 天 1 次,根据病情,设3-5 天为 1疗程。如特殊病例,一

8、疗程不能治愈的休息一周,然后继续治疗。四、禁忌症1、治疗局部有皮损,感染或者溃疡患者2、人体体温超过38 度者的发热患者3、空腹血糖超过8.0mmol/L ,餐后血糖超过12mmol/L4、体质极度虚弱患者5、恶病质患者6、传染病患者7、高血压患者,高压大于 180mmHg,低压100mmHg8、有出血倾向的:如白血病患者9、早孕期三个月的孕妇10、禁忌深扎,不超过4MM五、治疗范围(一)颈椎病神经根型【诊断要点】( 1)项背颈部疼痛,疼痛向前臂,手指放射,并伴有手臂麻木,肢端发生感觉异常,握力减弱,甚至肌肉萎缩等。1、颈部局部压痛,臂丛神经牵拉实验阳性,椎间孔压缩实验阳性,肱二头肌,三头肌腱

9、反射降低。【操作要点】( 1)体位:俯卧位( 2)常规皮肤消毒,戴无菌手套。(3)治疗点:颈2-胸 4 的棘突两旁,颈七横突尖,肩胛骨内上角,肩胛骨下区域。【鉴别诊断】( 1)神经根型颈椎病与正中神经卡压症状(中间 3 指麻,桡侧 4指麻)五指麻颈5-颈 7 同时卡压亦可引起临床症状。(2)其原因:旋前圆肌综合征(由于正中神经通过旋前圆肌或 指浅屈肌时神经受到卡压所致)。腕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发生的 原因,是腕管内压力增高导致正中神经受卡压)。【操作要点】( 1)体位:座位或仰卧位( 2)常规皮肤消毒,戴无菌手套。( 3)治疗点: 旋前圆肌综合征: 旋前圆肌起始处 (肱骨内上髁) ; 腕管综合

10、征:手掌侧有症状的腕横韧带处松解,(尺侧)手背侧症状的伸肌支持带处松解。椎动脉型【诊断要点】1、因椎动脉受压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四肢麻木、肌力减弱、视物不清等症状。2、特征颈椎局部压迫【操作要点】( 1)体位:俯卧位( 2)常规皮肤消毒,戴无菌手套。( 3)治疗点:项平面,颈一横突尖,颈6-胸 4 的棘突两旁。颈七横突尖。交感神经型【诊断要点】1、多与其他型并发,也可单独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心慌胸闷、视物不清、面部异常等等。【操作要点】( 1)体位:俯卧位( 2)常规皮肤消毒,戴无菌手套( 3)治疗点:颈2-胸 4 的棘突两旁,颈七横突尖,头面部有症状的加项平面,颈一横突尖,

11、有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加锁骨下窝区域。脊髓型【诊断要点】1、脊髓型颈椎病变是脊髓压迫症病理政变之一。2、临床表现因病变脊髓被侵袭的程度,部位和范围而异。感觉障碍多不规律,手臂麻木多见。3、上肢通常多以下运动神经元通路损害为主,手笨拙、无力,表现为写字、系鞋带纽扣、用筷子等精细动作困难,随着病情发展可有手内在肌萎缩,可出现上位其它上肢肌力减退。 (霍夫曼征)多显示阳性。 少数高位脊髓病变可有肌力增高, 腱反射亢进等上运动神经元损害表现。4、下肢多为上运动神经元通路异常,表现为肌张力不同程度增高和肌力减损,膝反射和跟腱反射活跃,亢进,出现踝阵挛,髌阵挛Babinski征呈阳性(椎体束病损)。肌张

12、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导致走路不稳,尤其是快走易跌倒,步态蹒跚,可出现痉挛步态。5、脊髓型颈椎病较少引起排尿困难及括约肌功能障碍。【操作要点】( 1)体位:俯卧位( 2)常规皮肤消毒,戴无菌手套。( 3)治疗点:颈2- 胸 4 棘突两旁,颈七横突尖,肩胛骨内上角。(二)肱骨外上髁炎【诊断要点】1、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查体,主要表现为肘关节外侧的疼痛和压痛,疼痛可沿前臂向手放射,前臂肌肉紧张,肘关节不能完全伸直,肘或腕关节僵硬或活动受限。2、做下列活动时疼痛加重:握手、旋转门把手、手掌朝下拾东西、打网球反手击球、打高尔夫球挥杆、按压肘关节外侧。【操作要点】( 1)体位:坐位或仰卧位。( 2)常规皮

13、肤消毒,戴无菌手套。( 3)治疗点:肱骨外上髁反应点、通过毫刃针对病变粘连组织切刺,松解,降低伸肌总肌腱的应力,解除神经血管束的嵌压,改善局部微循环。(三)肩周炎【诊断要点】1、肩部疼痛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 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 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 以外展、 上举、内旋外旋更为明显, 随着病情进展, 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

14、, 肌力逐渐下降, 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 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 特别是梳头、 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3、怕冷患者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沟处、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5、软组织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软组织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伸不能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操作要点】( 1)体位:坐位或仰(俯)卧位( 2)常规皮肤消毒,戴无菌手套( 3)治疗点:肩胛骨内上角、盂下结节、肩峰下滑囊区域、肱骨大结节、肱骨小结节、喙突。(四)腰腿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要点】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2、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打喷嚏)时疼痛加重。3、脊柱侧弯,腰生理曲度消失;病变部位棘突旁有压痛,并向下肢反射,腰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以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实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趾背伸力减弱。【操作要点】( 1)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