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语文——抓住语文课的本体性教学内容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273219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化语文——抓住语文课的本体性教学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深化语文——抓住语文课的本体性教学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化语文——抓住语文课的本体性教学内容(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化语文抓住语文课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师2013年1月版中刊登了吴忠豪教授的一篇文章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关于“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吴忠豪教授明确提出了,语文课应该“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的主张,他认为语文课要区分“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所谓“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如果我们能逐渐脱离“讲课文”的语文教学形态,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来展开教学,不光能提升课堂的“语文味”,更能促进学生在语文知识和方法技能上的长进。例如在教学四下桂林山水第二小节“漓江

2、的水”,我们的着眼点应放在作者是如何写出漓江水的特点,而不是纠结在它有哪几个特点,分别是什么特点等,通过潜心默读,让学生体会明白作者匠心独运,三个特点各有手法,“静”是“感觉”,“清”是“视觉”,而“绿”则运用“比喻”,让学生感受到漓江水深、清、绿,仿佛一块无瑕的翡翠。再把三个特点放在一起揉读,发现“排比”的妙用。此时整体回读,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漓江的水,而先从大海和西湖娓娓道来,作者的用意何在?在交流和碰撞中让学生体会到“对比”的好处。第二小节虽然一共三句话,从这三句话中我们却可以挖掘到很多的语文教学资源,教给学生很多实用的语文方法和技能,就近说可以让学生运用掌握到的学习方法来自

3、主学习下面一个写法基本相同的段落“桂林的山”,长远的来说学生能利用这一个小节中所学到的语文知识技能,初步常识把“比喻、排比和对比”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日常对话和写作中去。从这一单元的学生习作中我们可以窥斑见豹:九月,架上的葡萄成熟了。葡萄真多啊,多得像天上的星星;葡萄真美啊,美得好似晶莹剔透的宝石;葡萄真大啊,大得赛过乒乓球。我流连过花展中雍容华贵的牡丹花,欣赏过颜色各异、形态万千的菊花,却从没看见过园子里这样生机勃勃的花。亭亭玉立的玉兰舒展开了洁白的花瓣,轻轻地在微风中摇曳;金黄的迎春花,绽开了笑脸,长长的枝条迎接着春姑娘的到来;野蔷薇缩在墙角、栏杆上,仿佛在说着悄悄话;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小花,这里一朵,那里一簇,好像在用心装扮着春天的大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后花园就成了花的海洋。如果我们在设计每一篇课文时,都有这样明确的教学目标,都能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来组织教学,深化语文,促进生成和内化,一定能大大提高我们语文课的教学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