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416打印稿)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8231147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416打印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416打印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416打印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416打印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416打印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416打印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416打印稿)(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建设方案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机械工程系2013年11月一、项目组人员构成项目名称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项目负责人张荣全项目组主要成员及分工姓名学历专业技术职务职业资格工作分工管林东本科高级讲师高级技师总体方案设计、机加工类有关项目陈 涛本科讲师技师负责具体工作及专业基础理论项目薛 敏硕士初级高级工专职人员、课程负责人杨海斌本科高级实习指导教师高级技师装配、电气及其他项目颜维维本科初级技师资料收集、归档徐高岭本科一级实习指导教师高级技师课程负责人朱明祥本科一级实习指导教师高级技师课程负责人蔡 欣本科二级实习指导教师高级技师课程负责人杨万宏本科高级讲师技师课程负责人

2、王卫国本科一级实习指导教师高级技师课程负责人朱 芳本科一级实习指导教师高级技师课程负责人秦正超本科高级讲师高级技师课程负责人陈红吉本科初级高级工课程负责人徐海波本科一级实习指导教师高级技师课程负责人张周本科一级实习指导教师高级技师课程负责人周元军本科二级实习指导教师技师课程负责人企业专家姓名技术职务(资格)工作单位手机尤春江苏台普动力机械有限公司18705107028学院指导专家及联络员李成飞吕成锦专职人员陈 涛薛 敏二、需求论证(一)改革背景1、相关政策背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同时,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课程设置不够合

3、理;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不够紧密;考试考核方法与现在职业教育教学要求侧重点有所偏离,制定标准与学生基础有所偏差,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为进一步深化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推动技工教育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0年颁发的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人社部发【2010】57号)中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校企合作,积极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2009 年制定并颁布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在全国30 所技工院校共同开展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2012年人社部发布了关于印发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试行)的通知(人社厅发【2012】30号)、关于扩大技工院校一体化

4、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函【2012】397号),新增加了94所技工院校参与了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学院在2012年下发了“一体化、三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2013年下发了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方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全面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2、人才需求背景江苏省建设国际制造业基地战略对制造业人力资源的需求结构产生了影响,实证表明,江苏制造业的人力资源需求总体上升,但需求重点正在转向制造业基地建设转移,非重点产业则有所萎缩,这反映了江苏正在进入高加工度的技术密集型工业化阶段。培养适合于先进制造业发展需要的一线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区域产业结

5、构调整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江苏制造业表现出二个基本特征:一是在国际制造业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是靠产业内的垂直分工体系来维持,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底端。制造业的增长主要靠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来推动;二是区域内制造业的整体产业结构偏低,产业升级主要依靠外资来启动,国有企业和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50%以上的非国有内资企业只有被动地适应产业结构的升级。制约江苏制造业发展最根本的原因是江苏还没有一支能支撑“先进制造业基地”良性运转的高素质产业大军。盐城地处苏中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除极个别大企业如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机械类企业多为中小规模,产品品种多而全,年产批量相对较小。受产能扩大、人才流失

6、的影响,企业需要补充一线员工,如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每年招工都在500人以上,对学历技能要求较低,而大多数中小规模企业较多的需要高技能的熟练工,中小企业人才流动大,知识、年龄结构老化,需要高职高技能毕业生比例为企业员工总数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左右。总体上毕业生需求数量随行业形势变化而变化。(二)现有基础1、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在部颁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初步实现了理实一体化。2010年我系机床切削加工专业被人社部授予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并牵头实施。2009年在学院的统一部署下,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试点,开展了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建设,开发了7门校本教

7、材,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积累了经验。2、师资队伍。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现有专职教师30人,兼职教师1人,其中专业专职教师25人,专业理论教师7人,文化课教师5人。学历均达本科以上,其中研究生学位有5人,教授级高级职称2人,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9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专业带头人1人。目前,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技能水平较好的师资队伍。3、实训条件。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现有车床33台,铣床7台,刨床2台,磨床5台 ,钳工实习8个区域;拥有机械装调实训室、液压实训室、机床拆装实训室、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实训室、机械检测实训室

8、、机械CAD机房等专项实训室,实训开出率100%,基本满足现有生数的教学需要,但要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场地和设备还不能达到一体化教学标准要求。4、校企合作。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与中一汽保集团有限公司、英格索兰(中国)工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三一重机有限公司、上海阿尔斯通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江苏长虹汽车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等近20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每年安排学生到单位顶岗实习和工学交替,定期安排教师下企业实践。先后冠名“三一重机班”、“长虹班”、“中一汽保班”、“英格索兰班”校企双方共同组织招生宣传、共同组织教学,企业安排专家技术人员到校上课,企业负责安排学生工学交替和实习岗位,每年向

9、成绩优秀的学生提供奖学金。(三)存在不足1、目前的课程体系已不能满足一体化教学要求。依托学院统一部署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任务,加快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进程,建立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2、教学资源不足。(1)现有教材不能满足一体化教学,应开发出适应我院现状的一体化校本教材。(2)缺少配套的一体化教学工作页。(3)一体化师资队伍力量需进一步增强。(4)现有的一体化教学条件(实训设备、实训场地)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3、现有一体化教学考核方法与学生基础有所偏差,缺少一定的灵活性。三、建设目标依据人社部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一体

10、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通过两年努力,开发完成本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一体化课程校本教材,建成一体化课程教学基地,建成一体化课程师资队伍,建成一体化课程评价体系,形成本专业完整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努力使本专业成为江苏省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示范专业。四、建设思路1、开发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根据人社部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实施一体化课程开发,明确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完善课程结构与教学项目,规范教学安排与保障条件。2、开发一体化课程校本教材。依据劳动者职业特征、职业成长规律和典型工作任务等,设计教学单元、工作页,开发校本教材。3、建设和完善一体化课程实训基地。打破理论课与实训课分离的传统模式,参

11、照岗位生产实际,完善与一体化教学相匹备的合作机制,加大企业走进课堂、参与教材开发的工作量。4、建设一体化课程师资队伍。建立一体化教师的评价体系和培养机制,注重在一体化教学改革中,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五、建设内容(一)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建设1、一体化课程规程开发。(1)职业与工作调研分析(2013.11-2013.12)职业与工作调研分析要了解机械制造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调研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技能人才数量、等级需求状况,以及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等。对照国家职业标准,分析各等级技能人才综合职业能力要求,撰写调研报告,以此定位数控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与层次。(2

12、)典型工作任务提炼(2013.12-2014.01)典型工作任务是指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是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一类工作。一个职业一般由1020个典型工作任务构成。典型工作任务是一体化课程框架确立的基础,要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来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工作流程见图。工作步骤工作要求企业实践专家确定l 选取的专家应来自不同类型的代表性企业。l 选取的专家中应包括具有丰富一线工作经验和职业院校学习经历的企业员工。l 选取的专家中大部分仍从事一线工作。l 选取人数以1015人为宜。访谈会工作方案拟定l 拟定本次访谈会工作方案。典型工作任务提炼l 按工作方案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提炼典型工作任务。l 填写典

13、型工作任务描述表、典型工作任务列表。典型工作任务审定l 组织行业、企业专家,课程开发专家,骨干教师三类人员共同审定。(3)一体化课程框架确立(2014.01)一体化课程框架由相应等级的人才培养目标、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一体化课程名称、专业技术学习内容、基准学时、学习任务名称等构成。该框架来源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确定,为制定一体化课程方案提供依据。一体化课程框架确立工作流程见图。工作步骤工作要求课程转化与等级划分l 原则上,一个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一门一体化课程,依据附件6一体化课程转化表分析转化一体化课程。l 对照国家职业标准划分一体化课程等级,并确定相应一体化课程的职业

14、能力要求和顺序。各等级人才培养目标确立l 归纳各等级一体化课程的职业与技术要求。l 结合学习者职业发展需要,形成对应等级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技术学习内容确定l 依据一体化课程职业能力要求及国家职业标准确定每一门课程的主要专业技术学习内容。l 选择可转化为学习任务的代表性工作任务,将其名称转化为学习任务名称。l 在一体化课程总学时分配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基础及学习内容,确定每一门课程的基准学时。l 一体化课程框架见附件7一体化课程框架表。一体化课程框架审定l 组织行业、企业专家,课程开发专家,教学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四类人员共同审定。(4)一体化课程方案制定(2014.02)一体化课程方案要依据一体化课程框架制定,该环节主要描述专业基本信息、各等级培养目标,规定每门一体化课程及参考学习任务的目标、内容及教学建议,设置课程进度及学时分配,设计各等级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方案。一体化课程方案为课程资源建设和课程实施提供依据。一体化课程方案制定工作流程见图。工作步骤工作要求课程标准制定l 课程目标、内容的制定应依据典型工作任务描述。l 课程之间应注意内容的衔接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递进。l 参考性学习任务主要来源于课程框架中的规定,可以依据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的要求,自行设计一部分有实际价值的学习任务作为教学补充。l 课程标准编写格式参见一体化课程方案中的课程标准编写体例。学习任务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