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历史试题12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193103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综历史试题1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综历史试题1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综历史试题1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综历史试题1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综历史试题1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综历史试题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综历史试题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综历史试题1224“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即周的宗盟,除了同姓外还有异姓,异姓列在同姓之后。异姓纳入周的宗盟A破坏了宗法制的原则 B增强周王室的统治力量C丰富和发展了分封制 D有利于周王的集权统治25西汉惠帝六年规定女子在15岁至30岁之间必须出嫁,否则多征税,此政策被历代王朝所借鉴。而民间则有“女大三,抱金砖”的婚俗。这体现了A政府鼓励早婚和人口繁衍 B民间抵制政府的早婚规定C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D多子多福的传统伦理观点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说明王阳明C继承了朱熹格物致知思想 D提出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27朱元璋颁布诏书,规定“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

2、主佃,止行亲属礼。”清雍正颁布新制,规定禁止“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这说明A佃户和田主取得完全平等地位 B主佃之间人身依附关系减弱C资本主义性质的租佃关系产生 D传统等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28据记载:“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三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桐较,然后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由此能够看出南方金属矿衰落的主要原因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B技术落后缺乏革新C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生产组织规模狭小

3、29一代风流人物的登场一文指出,1894年,未来中国的主导者开始崛起,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走上前台,他们因甲午战争改变了命运,更改变了人生态度和政治理念,中国历史则从此进入“快进”模式。他们主导的“快进”模式以A西方学说代替传统儒学 B实业救国为主要途径C美国的政治制度为蓝本 D资产阶级代议制为目标30表1 1876年、2010年中美世界博览会展品表时间国家代表性展品1876年中国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器等1876年美国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2010年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2010年美国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

4、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表1两届博览会展品的变化表明A中国国际地位有较大提升 B中国传统手工业日渐凋零C环境保护引起更多注重 D两国产业结构逐渐趋同31列宁认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但丝毫不能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能体现这个观点的是A法国大革命 B俄国二月革命 C辛亥革命 D新民主主义革命32麦考莱在其著作英国史中称赞光荣革命是最后一次革命。这是因为光荣革命后的英国A结束了王权专制 B解决了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33有学者认为,当英国工人喝了第一杯加糖的红茶,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因

5、为喝茶不但改变了饮食习惯、消费结构和工作的意义,更改变了生产、贸易和消费的关系,改变了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基础。这个观点A肯定了习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B认为生产力发展改变社会习俗图5C认为生产关系发展改变社会习俗 D适切评价了习俗的社会作用34图5是1947年的美国漫画。漫画中的人物是斯大林是在标着“欧洲复苏”的篮框下,积极拼抢着写有“马歇尔计划”的篮球。从漫画中能够提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A美国旨在欧洲复苏B美苏冷战尚未开始C苏联经济亟待恢复D美苏关系有所缓和35越南战争使美国的财政赤字直线上升,法国总统戴高乐不愿再为美国承担战争的费用,于是从1965年开始将法国的美元兑换成黄金,并在月黑风高之夜

6、用潜艇将黄金运回巴黎。戴高乐的做法A动摇了人们对美元的信心 B加剧了美国的财政赤字C导致法美两国的贸易争端 D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此资料来源于:中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南北朝时期占统治地位的骈文,一味追求声律、词藻、用典,文风萎靡,形式僵化,内容空洞,已成为表达思想的障碍,严重束缚了文学的发展。随着唐朝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势力日益占据优势,士族地主势力迅速衰弱,唐代出现了韩愈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所谓古文运动,名义上是恢复周秦两汉的古代散文体,好像是一个复古运动,实际上却是要在继承古代散文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以自由质朴,注重内容的新散文体来代替骈文,是一个试图使文体、文风和

7、文学语言适应时代要求的革新运动。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来,是欧洲思想文化人士复兴希腊、罗马的运动。在他们心目中,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欧洲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和高度完美的境界,但是在中世纪却衰弱下来甚至湮灭了,中世纪的欧洲几乎成了文化沙漠。因此他们怀有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求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这是“文艺复兴”一词的由来。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古文运动与文艺复兴的社会背景。(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古文运动与文艺复兴社会价值的共通之处及启示。(15分)41(12分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尔德汤因比认为每一个人类“文明”都像一个个生物体一样,都必然要依次经历“生老病死的周期”。似乎这个“定律”就是决定各文明兴衰的最终原因。他由此预言,现存的西方文明也必然像古老的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罗马文明一样,要走向衰亡。美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不像汤因比那样,把国家或“文明“兴衰原因笼统地归结为某种宿命论式的“定律”,而是力图进行经验的、实证性的分析。他强调经济状况是决定大国兴衰的一个基本因素:“从长远看在每个大国经济的兴衰与其作为一个军事大国(或世界性帝国)的兴衰之间,有一种显而易见的联系。” 摘编自庞卓恒从世界历史看文明兴衰规律根据材料

9、运用历史史实,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论证,可以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为了在思想文化上进行控制,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发布了“焚书令”,禁止法家以外各学派的发展,“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为了提高皇权,在法律形式上规定:命为“制”、令为“诏”。“严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诛,至收族。灭大臣而远骨肉

10、,贫者富之,贱者贵之。”“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汉代接受了秦亡的教训,在法律上“改秦之敝”。刘邦初入成阳,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文帝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司法改革,废除连坐收孥法、废除诽谤妖言罪、废除肉刑。武帝时期,随着统治阶级由“无为”向“有为”的转化,法网渐趋繁密。董仲舒倡导的“引经决狱”之风兴起。在立法方面,董仲舒强调以经书为根据,提出了“亲亲得相首匿”、“原心定罪”等原则,这些原则对以后的封建法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法律思想的不同之处。(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法律

11、思想变化的原因及历史价值。(9分)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2题号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BCABBDCDDACA40(25分)(1)社会背景:“古文运动”:骈体文束缚了思想表达和文学的发展;唐代经济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动;“三教合一”潮流。 文艺复兴:较多的保留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中世纪神学世界观对人性的压抑;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资产阶级要求人性解放等。(10分)(2)共通之处:适应了新兴阶层的需求;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推动了思想解放;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9分)启示: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顺应时代发展,进行文化创新。

12、(6分)41(12分)评分说明: 论 证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一等(129分)观点明确。准确、充分运用历史史实对观点进行论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能够准确、充分运用历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严密。 二等(85分)观点明确。 能够运用历史史实对观点进行论证,逻辑关系较清楚。 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 能够运用历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 三等(40分)有观点。 运用历史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逻辑关系不清。 有观点,运用历史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 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 45(15分)(1)不同:秦:轻罪重刑,严刑酷法,以法家思想为主。汉:前期约法省刑,简易疏阔,以黄老之学为主;武帝后以礼入法,儒家学说和法律条文相结合。(6分)(2)原因:吸取秦朝法律严酷,暴政而亡的教训;汉初实行黄老无为之学,统治者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价值:儒法结合的法律精神,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法律思想的基础,对中国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为中国特色的法治建设提供借鉴。(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