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11359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9.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谭炳炎汇编二。八年四月于成都详细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泥石流河沟汇流特点:全面汇流;的地区:Cs= Cv Cv的地区:Cs =Cv246、Kp7、H24P8、n值最大24小时暴雨变差系数,查等值线图或采用当地资料;查皮尔逊III型典线的模比系数表;设计频率p的最大24小时雨量(mm);H24p=KPH24暴雨强度衰减指数;其分界点为一小时,n取值通常按下列二位小数取值:、当tt1小时这一状况:取n = n2 ;求法:(1):查图(!)(2):采用当地资料;1)、四川省水文手册计算方法:手册给出了: 10分钟、1小时、6小时、24小时、1日、3日、7日、和可 能最大24小时等

2、最大时段的暴雨和Cv等值线图、皮尔逊III型典线的模比系数 Kp表供naan查用。使用时首先查出所在地的H、HH6、H24、Kp后,计算 相应的Hp、H1p、H6p、H24p、值。再按需要求算各时段的设计暴雨量。A、当历时t=1/ 61小时范围内:Htp =Sp (t)1-n1/6 = H1p (t)1-n1/6=H1/ 6p (t/6)式中:sP = H1p 1n-1= H1p =H1/ 6p - (1/6) n/6-1n尸 + E%6p/Hip)B、当历时t=16小时范围内:Htp = Sp (t) 1n1=H1p (t) 1-n1=H 6p (t/6)1-n1式中:Sp = H1p 1n

3、1= H1p =H 6p , 6n1-1气=1+ EH1p/H6p)C、当历时t=624小时范围内:Htp = Sp(t)f= H24p -(t/24)1-n24式中.Sp = H . 24n -1 =H. 6n”一1式中:24p24 6p 24七4=1+ (H 6p/H24p)D、长历时(17日)暴雨公式:Htp = H24p Tm pmp=a + b Ig P式中:t-设计暴雨的历时(日);a b参数查附图;p -设计频率(%)9、 Sp设计频率的 暴雨雨力(mm / h);可用下式计算Sp = H24p / 241-n也可查表按公式Sp = H24(1 + Cv24 )计算-查皮尔逊II

4、I型典线的离均系数表(据CsP%查对应的p);Cs -最大24小时暴雨偏差系数,采用当地资料或取:Cs =10、降雨历时=24小时的径流系数;查表或采用当地资料;降雨历时=24小时的径流系数地区H24粘土类壤土类沙壤土类山区100200200300300400400500500丘陵 区100200200300平原3004000. 60400500500Il hR计算 hR= H24p地区综合设计暴雨所产生的地面径流深,一般用24小时降雨的径流深h24;12、hn 计算 R13计算SphnR -14、产流参数(或称损失参数、入渗率)(mm/h),随汇水面积减少而增大。受流域土壤、植被、暴雨特性(

5、大小、历时、有无前期 降雨等)有关,代表产流历时内的平均损失率。反映地表渗水能力而且与降雨。Sp当tc24 小时:=(1一)H24 / 24(mm/h)根据实测资料的对应分析,值随集水面积的减小而增大。在四川其平均变化关系为:=KF K值变化归纳如下:地区流域地形地貌平均K值CvCs=kCv青衣江鹿头 山暴雨区相对高差在200m以上,地势较 陡,切割较深,植被较好,有部 分荒山或坡地=6 F-Cs=盆地丘陵区相对高差在200m以下,地势较 平缓,植被较差,开垦度大,多 为水平梯田= FCs=盆缘山区、川 西南山地同上。土层较薄,石灰岩分布较 普遍。= FCs=15、流域特征系数0计算:水科院式

6、:0 =L / J1/3四川计算式:0 =L / (J1/3 F1/4)注意:二式区别,相差 0 = 1 / F1/4F越小 0越大,F越大 0越小,F102050100150F1/4 016、汇流参数 (或用符号m):反映洪水的汇集特性,与河网(支沟)及沟槽 水力特性等有关有资料时用公式计算。= 0.278L /-J1/3无资料时则查汇流参数值表流域河道特征0 =1300 =30 1000 =100400周期性水流,陡涨陡落,宽浅河道,河床 为粗砾石,植被覆盖差,黄土沟壑区,洪 水挟带大量泥沙周期性或经常性水流,河床为卵石,有滩 地并长有杂草,多灌木或田地雨量丰沛湿润地区,河床为山区型卵石、

7、 砾石河槽,植被较好、多水田经验统计:流域面积(km2)且(一n)v的范围内,W值的计算可用下式:=1一B、全面汇流:=1一At n(Sp )计算。tc汇流时间小于产流历时tc: W值变化不大,计算可用下式:At n(Sp )计算,最大误差不超过必要时也可按下式计算:n=WWSp 人:tEt nSp 0nV叩时时全住历时 tC: =1T口汇流ttc汇流时间大于产流历时tc: =n (tc /) 1-nQp= f Sp / tcn25、 计算Tn计算26、 计算Qp按公式Qp = (T SP L) F计算。27:产流历时Tc(小时)Tc =【(1 n)sp *】1/n全面汇流: Tc =【(1

8、n)(9)/(14)】1/nt28、大流域面积修罡紫数时)(D):参见附表雨强与流域面积的关系:大于10km2的流域需进行修正。(见下表)对于大流域因为降雨的不均匀性需要进行修正;根据我国峨眉、子洲、天水、 绥德、丹东、涝山、祁仪等站的实测记录统计其不均匀性平均修正系数:n =1 /(1+)或查下表(10km2以下修正系数小于10%故可不考虑修正)少雨区F(km2)123571015203040计算n 1上限n2中值n3下限n4F(km2)5060708090100200300计算n上限n2中值n3下限n4多雨区F(km2)123571015203040计算n 1上限n2中值n3下限n4F(km2)5060708090100200300计算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