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江战略定位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112732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江战略定位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黄江战略定位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黄江战略定位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黄江战略定位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黄江战略定位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江战略定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江战略定位(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附 件 东莞市黄江镇总体规划(2004 2020)城 镇 发 展 战 略 定 位 研 究委托单位: 东莞市黄江镇人民政府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编制时间: 2004 年12月东莞市黄江镇城镇发展战略定位研究- 1 -1.研究背景 1.1珠三角发展背景 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最发达的经济圈,肩负着中国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责任,未来的发展受到国家政府、业内专家的高度重视。目前地区发展受到长三角的竞争压力,经济排头兵的地位面临严峻挑战。尽管今年广东省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额、社会商品零售额以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经济总量值保

2、持了全国第一,但增速、人均GDP均丧失了领先的地位。为此,广东省正在寻求更有效、更持久地发展选择,其中包括:1) 跨境的大珠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加上港澳地区)一体化进程,泛珠江三角洲地区(粤、桂、湘、赣、闽等9省区,加上港澳地区为9+2)一体化进程,正在筹建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 加大地区基础设施投入,更加充分地调整区域发展要素的空间格局,促进整个地区的资源互动、产业互动,提升发展平台;3) 调整广东省的工业结构,加大基础工业和重工业投入,提高工业市场运行的协调与互动、产业配套与相互支撑、持续发展的安全性和竞争力等。无论怎样,在珠三角地域空间范围内,战略性发展思路是长期性的,即通过基础

3、设施的投资拉动,调整和改变区域发展要素的空间格局,促进不同产业合理的空间分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扩大更有效率的发展地区和区域经济增长点(轴),提升区域不同类别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区域资源的互动效率。东莞的“莞城同沙松山湖”发展轴和西部沿海产业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孕育而生的,该战略思路的提出,就是力求通过空间要素格局的调整,促进东莞建立多元化的产业发展区域,改变以广深公路(107国道)为轴的单一经济发展地区,促进市域经济在空间上均衡、整体、协调的发展。1.2地区发展背景长期以来,东莞依托广深公路(107国道)实现工业化快速发展,但在空间上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局面,广深公路沿线的虎门、长安、厚街

4、等镇,在充分享受到了二十年来经济快速发展成果的同时,发展要素出现瓶颈,一方面,沿广深公路(107国道)空间资源的相对短缺,增大了产业升级和产业扩张的成本,制约了东莞市整体经济运行的安全性。因此,未来东莞的发展,不可能像过去二十年里那样过分依赖本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必须选择跨跃本地区的发展战略;另一方面,西部沿海地区和东部众多城镇,由于受到区位条件制约,远离了东莞经济发展的主航道,加上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制约,在东莞快速发展的前十几年间,未能充分享受到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在市域范围内,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的局面。莞深高速公路的开通,激活了以松山湖为代表的资源地区,不仅为东莞市产业升级、城市上档获得了

5、空间和环境上的支持,带动沿线一批城镇的经济发展,而且使东莞与深圳和香港增加了区域联系的通道,促进城市之间资源、发展要素等诸多方面的互动,并形成了由莞城松山湖黄江,至深圳观澜龙华(坂雪岗)福田中心区皇岗口岸的新发展轴。随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速度的加快,产业的空间整合也将逐步深入,区域的职能分工也变得越来越专业化。因此,每一个相对滞后的发展地区,在寻求跨越式发展机会的时候,首要前提条件就是要对本地区资源环境做出理性判断,确定本地区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定位、承担的功能角色,寻找正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制定跨区域互动(产业之间、优势资源之间等)发展模式选择等。目前整个东莞处于发展的转折期,一方面是将原有产业做

6、大、做强,但产业类别的限制,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大,出口市场结构过于集中,而且超过80%的出口是通过香港进入到美国、日本、欧洲市场,过于集中的出口市场结构容易受到区域经济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尽管东莞现在已经有了世界制造业名城的雏形,但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掌握在别人手中,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利润率较低。如彩电生产企业利润率已不到5%,而日本东芝公司由于掌握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其生产大屏幕数码彩电的利润率超过50%。为了城市经济运行持久的安全性,城市政府早在几年前已经开始新的发展选择,包括西部沿海产业带的提出、松山湖高科技前端发展区域、虎门的专业化城市定位等等。在市域城市空间结构上,将逐步

7、由点轴模式向网络模式转变,以支持市域不同区位、不同类别资源优势地区和产业之间的互动。黄江属于东莞市第二轮发展的城镇,是区域产业聚集、发展要素改变(如成本要素)、空间要素改变(交通与投资区位、规模化空间的提供可能等)的综合结果,但尚未进入到产业特色化、市场专业化的城镇经济发展行列。区域空间战略重大调整时机的到来,无疑为黄江寻找跨越式发展选择提供了机会,这就需要黄江以科学的发展观,对区域战略发生的变化做出及时、到位的反应。背景研究:广东的来料加工与出口结构目前广东出口产品中粗加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相当大的比重;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较强自我开发能力的产品和项目,2002年一般贸易出口比

8、重不到三成,而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产品的加工贸易占了71.8%;出口导向部门的国内产业链过短,加工贸易对产业的带动作用尚待提高,2002年广东加工贸易增值率为1.422,低于同期全国的1.472,更低于浙沪鲁;广东超过80%的出口是通过香港出口到美国、日本、欧洲市场,过于集中的出口市场结构容易受到区域经济波动的影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 1 -】2.黄江镇现状发展评价 2.1城镇发展概况2.1.1基本情况黄江镇位于东莞市东南部,西连大朗镇,距东莞市市中心区莞城32公里、广州80公里,东邻樟木头火车站6公里;北离京九铁路与广深铁路交汇点常平火车站7公里,正南与深

9、圳宝安区大面积接壤。下辖19个管理区及1个居委会,到2003年底,全镇总人口为113361,其中户籍人口为19518(农业人口为16333 ,占户籍人口的83.7%),外来登记人口为93814。2.1.2经济发展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5.5亿元,相对于2002年的12.69亿元增长了22.14%,工业总产值由90年的7467.6万元,剧增到2003年的30.7亿元,年均递增近24%。黄江镇社会经济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89年以前,第二个阶段是1990年1995年,第三个阶段是1995年到现在。第一阶段,黄江镇曾是东莞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到1987年建镇时,还是市

10、里的扶贫区域,工业基础薄弱,属于传统的农业社会。1979年,全镇的工农业总产值仅为485.71万元,到1989年,工农业总产值上升速度开始加快。这个期间的年均增幅虽然较大,但由于当年的工业产值基数小,几乎从空白起步,实际上城镇经济尚未完全摆脱农业生产为主的状态,工业化才刚刚开始起步。1990年1995年是黄江镇经济从起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9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上升到10232.76万元,1995年为125751万元,年均增幅超过22%,是黄江镇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1996年至现在,城镇经济又逐步走向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不仅城镇的经济总量上升速度加快,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也在连

11、年放大,说明黄江目前处在城镇发展的高峰期。19992003黄江镇经济发展相关统计时间GDP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镇级财政收入数额(亿元)增长(%)数额(亿元)增长(%)数额(亿元)增长(%)数额(亿元)增长(%)19997.2814.380.89920008.8418.116.212.680.928.12200110.41818.674.292.861.24200212.6922.035.5794.81.4214.18200315.522.1430.725.218.9961.42.0242.792.1.3空间资源黄江镇属于东莞南部丘陵山区,地势西南山地高,东北低,是以低丘、台地为主的半山区。黄

12、江河南源北流,流经西北部大朗镇、常平镇,注入东莞西北边的东江支流。由于已入热带范围,故地带性土壤已划入赤红壤地区,只有山上才有红壤和黄壤分布。系山区黄色粘土,地质条件好,宜于建设。黄江镇域面积约108平方公里(含樟木头林场),到2003年底,全镇建设用地面积约为23.59平方公里,另有闲置用地(包括已征未批、已批未建、已推未建等类型的用地)约281公顷。2.2城镇规划与建设2.2.1城镇规划检讨黄江镇上一版总体规划于2001年编制完成,该规划曾对黄江镇当时城镇现状的基本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力图通过总体规划的制定,解决城镇空间形态、功能布局、土地资源开发模式存在的问题。但经过几年的

13、发展实践发现,处于城市化发展初期的黄江镇,无法摆脱小城市在工业化推动下,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通病,尽管发展过程、时间长短有差别,但最终结果几乎是相同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几年前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城镇建设并没有像上版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布局原则那样形成特点鲜明的城镇,城镇建设依然延续着以往的发展模式。为此,有必要对黄江镇规划建设进行检讨。第一,关于黄江镇发展定位研究上一版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定位是:“建成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21世纪电子工业强镇,充分利用周边绿色环境,逐步发展成东莞山区片的重要城镇。” 该定位并没能完全突出黄江镇的特色,未能充分考虑黄江镇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的互动关

14、系,其中包括产业互动、城镇功能互动、重要资源的利用等。第二,关于黄江镇空间结构分析在上一版总体规划中,对于黄江镇的空间结构,未能有重点地强调镇区空间被区域性交通设施分割的重要特点(见背景资料)。由于镇区可进行城镇建设的空间狭窄,莞樟公路、公常公路、莞深高速公路三条区域性高等级公路,不仅将城镇建成区分割,而且莞樟公路和公常公路两条公路上的交通与镇区内生活交通、城镇生活相互干扰。从城市规划技术角度分析,黄江镇的空间结构,首先要处理好城镇正常的经济活动与区域性交通设施的关系;其次是要根据黄江镇现状经济发展状况,挖掘如何有效利用这一特殊的空间要素存在的现实,为城镇经济建设提供发展支持;第三是要寻求具有黄江镇特色的城镇空间结构、城镇用地功能构成和布局、城镇空间发展时序等。背景资料:上版黄江镇总体规划相关内容布局原则(1)保护和营造高质量的自然生态环境,利用绿楔自然分割,避免建设区连绵发展。(2)集中有限的建设量,分组团连片成区布局。(3)规划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特点鲜明的城镇形象。(4)在用地布局上力求做到工业园区化,居住社区化。(5)充分利用黄江山林水体,结合以优化环境为目标的旅游度假区、都市农业区,塑造绿色黄江新形象。用地布局黄江镇的用地总体布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