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 《从水之旅谈起》沪科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106362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 《从水之旅谈起》沪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1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 《从水之旅谈起》沪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1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 《从水之旅谈起》沪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1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 《从水之旅谈起》沪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1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 《从水之旅谈起》沪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 《从水之旅谈起》沪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 《从水之旅谈起》沪科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沪科版物理2011中考复习专题从水之旅谈起一:知识点梳理一、物态变化 1、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这三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把物质状态的转化叫做物态变化。 2、物态变化示意图:气固液凝固 放热熔化 吸热液化 放热汽化 吸热升华 吸热凝华 放热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1)物质分类: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 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 玻璃、沥青、蜂蜡 (2)晶体熔化: A、熔化图象:B、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C、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D、熔化的条件: 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 (3)非晶体的熔

2、化:A、熔化图像:B、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2、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1)晶体的凝固:A、凝固图象:B、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C、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D、凝固的条件: 达到凝固点。 继续放热。 (2)非晶体的凝固: A、凝固图像B、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1)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A、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空气的流

3、动。B、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A、图象: B、特点:液气共存,吸热温度不变。C、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D、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E、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1)方法: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2)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3)作用:液化 放 热 (4)常见液化现象有:雾、露、“白气”、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会“冒汗”等。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

4、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常见现象:用久了的灯丝变细、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2、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常见现象有:霜、雾凇、北方冬天温暖室内的下玻璃窗结冰花、用久了的灯泡变黑。五、水资源危机:1、水资源: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之一,是生命之源。2、水资源的利用:地球是一个水球,但水的直接利用率很低,水资源十分珍贵。3、水污染:一是自然污染;二是人类污染。 根据污染性质不同,可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二:重点、难点突破1、熔化与凝固:例1、有一间完全隔热的房间,房间的温度维持在0,若在室外将一块冰放在盆中,当冰熔化一部分后,将整个盆子端到此房间,

5、则将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 )A. 冰将继续熔化 B. 冰的温度开始逐渐升高C. 水将逐渐凝固 D. 冰不能继续熔化,水也不能凝固解析:冰的熔化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冰的熔点,二是并能够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由本题所给条件可知,冰在室外熔化了一部分,处于冰水混合状态,冰水混合状态的温度为0,当把冰水混合物放进温度为0的房间中时,由于冰水混合物跟室温没有温度差,固态的冰不能吸收热量,液态的水也不能对外放热,因而此时不能发生物态变化,冰不能继续熔化,水也不能凝固。答案:D小练习:1、工人师傅在熔化铝锭时常常采用铜锅,但在熔化铜锭时却不采用铝锅,其中的原因是 ( )铜的传热能力比铝强 铜的硬度

6、比铝大 铜的熔点比铝高 铜的颜色比铝深2、关于熔化和凝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的凝固点是0,但0得水不一定会结冰。B、从温度为-20的冰箱冷冻室中取出来的冰块马上就会熔化。C、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D、水结成冰的过程中要向周围吸热。答案:1、C 2、A2、汽化和液化:例2、在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和寒冷的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水珠是在车窗的( ) A、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 B、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 C、都在车窗玻璃内表面 D、都在车窗玻璃外表面解析:车窗玻璃表面上的水珠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谢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车内的温度比车外的温度低,车

7、窗外面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一些的汽车玻璃,发热液化成小水珠扶着在车窗玻璃的外表面;而在冬天,车窗外边的温度低,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液化城小水珠,扶着在车窗玻璃的内表面。答案:A小练习:1、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蒸发吸热产生危害的是( )A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伸长舌头来散热 B夏天下暴雨,衣服淋湿后要换干衣服 C病人发烧时常用湿毛巾敷头部 D夏天在教室地上洒些水 2、如图所示,在大烧杯中盛有水,小试管中装水后放入大烧杯中,在对大烧杯加热的过程中小试管中的水 ()、温度不能达到沸点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水能够沸腾水能否沸腾取决于当时的气压 答案:1、B 2、B3、升华和凝华:

8、例3、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C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D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解析:严冬季节,室内温度较高,水蒸气含量较多,而室外温度很低,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窗户玻璃发生凝华现象,变成小冰晶附着在玻璃的内壁上。答案:B小练习:1、去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某些地区的树枝上甚至出现了图3所示的“雾凇”。“雾凇”和霜的形成过程很相似,都是( )A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水蒸

9、气凝华形成的C小水珠凝固形成的 D小冰晶升华形成的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答案:1、B 2、B三:综合训练一:填空题:1、下列事实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过程(1)放在衣箱中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就消失了,这是_现象。(2)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看到有很多“白气”,这是_现象。(3)冬天,嘴里呼出“白气”,这是_现象。(4)深秋晚间会“下霜”,这是_现象。(5)戴眼镜的人,冬天从室外走进暖和潮湿的房间,眼镜

10、变得模糊不清,这是_现象。(6)出炉后的钢水又会变成钢锭,是_现象。(7)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就会干了,这是_现象。2、在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水容易沸腾,是因为高原地区气压_ 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_ 100,而人在该地区吸气困难,与在平原相比,吸气时肺的容积要扩张得更_些,肺内的气压要变得更_些。3、某地区今年暑假出现了严重的旱情,政府部门采取了人工降雨的应急手段: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以炮弹的形式送入云层,它很快会 成为气体,并从周围云层中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 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变大后会落向地面,下落的过程中会 成为雨降落到地面。(填物态变化的名称)4、如

11、图所示,为小聪同学描绘的两种晶体熔化时的 熔化曲线,则由曲线可看出: _的熔点较高; 熔化过程经历的时间较长。B温度/O时间/minA5、冬天晾在室外的结了冰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 现象;初春冰雪消融,这是 现象;晚秋地上会有一层白色的霜,这是 现象。6、身处偏远海岛,按图所示方法可获取少量的淡水。阳光的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 ,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塑料膜上 形成小水滴。7、炸油条、炸土豆用菜油;煮玉米棒子、煮鸡蛋用水。这样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选填“热量”或“温度”),这是因为油和水的不同。8、“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茂名人喜爱。“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

12、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1所示。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现象(填物态变化),煲盖不断跳动,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填“会”或“不会”)沸腾。图1 9、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沸点是 ,这表明当时的大气压强要比1标准大气压强 ;本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请写出两种可行的办法: ; 。 10、“神州”三号飞船发射时,“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射到发射台,发射架就会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就在发射台底部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射到水池中,这里利用了水汽化时要_,使周围环境的温度不会太高。二:选择题:1、炎热的夏季,医生建议,在气温超过36时,每半小时需要补充一杯水,其原因是:( ) A.人喝水是为了补充体力; B. 人喝水是为了水的汽化放热。C.人喝水是由于水的温度低些,因而水可以吸收人体的热;D.人喝水是为了大量出汗,汗水又迅速蒸发,蒸发时会带走大量的热,使人体表温度降低;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0的冰比0的水的温度更低一些 水的沸点一定是100 水有可能在20沸腾水在沸腾时要吸热,温度不断升高3、在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放热的是() A熔化、液化 B凝固、凝华C汽化、升华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