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麻醉实例操作【借鉴内容】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7965730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麻醉实例操作【借鉴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针灸麻醉实例操作【借鉴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针灸麻醉实例操作【借鉴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针灸麻醉实例操作【借鉴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针灸麻醉实例操作【借鉴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麻醉实例操作【借鉴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麻醉实例操作【借鉴内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刺麻醉(下用“针麻”简称)是在经络、脏腑学说基本理论和针刺镇痛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以针刺穴位为主来防止手术伤所引起的疼痛,使患者能在神志基本清醒状况下接受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针麻是我国医务人员在20世纪50年代首倡并发展起来的重大成果,60年代中期被确认为是一种有效的麻醉方法。经过数十年来的研究和应用,使人们对针麻的认识日益深化。 一、作用特点(一) 针刺麻醉的作用 针麻的作用具有六个基本方面,即镇痛、抗内脏牵拉和痛反应、抗创伤性休克、抗感染、抗手术创伤反应、促进损伤组织修复。临床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针刺穴位能使机体发生一系列适应性的、整体而有序的功能调整过程,从而改变了原有的功能状态

2、,提高了痛阈和耐痛阈,增强了神经、循环、消化、内分泌、微循环和免疫系统等重要生命系统的适应调节能力,使患者能在神志基本清醒的状态下,安全地接受外科手术。 (二)针刺麻醉的特点 1使用安全 针刺麻醉的手段主要是针刺穴位,它对患者脏腑器官的功能无不良作用,针麻效应主要源于针刺而不是药物,所以可以避免药物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因用药过量或患者对药物过敏而发生的麻醉意外。因而对不适宜药物麻醉的患者也可以考虑应用针麻,同时针麻手术过程中,患者始终神志清醒也增强了手术的安全性,便于观察和反映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利于手术进行 在针麻手术过程中,患者始终保持清醒状态,除痛觉以外,其他感觉和运动功能基本

3、完好,患者有可能与医务人员配合,有助于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和及时检查手术效果。如在颅脑手术中,手术医师可询问和检查患者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及时检验手术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脑区和神经的损伤。在全喉切除术中,患者可随时试作吞咽动作。在斜视矫正术中,可要求患者活动眼球以观察眼位,准确地决定手术量。在椎板切除减压术中,能准确肯定病灶部位和检查了解肢体运动功能等。 3生理扰乱 少针刺穴位对机体的各项功能有调整作用,不但对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扰乱较少,且对患者因手术创伤所致的功能紊乱还有调整作用。所以,呼吸、血压、脉搏等情况一般都比较平稳,加上针刺穴位具有包括镇痛、促进组织代谢、增强免疫功能等在内的针刺后

4、效应,术后患者的创伤反应较轻,手术热和创口痛持续时间较短,胃肠蠕动等生理功能恢复较快,可较早进食、较早活动,有利于创伤组织修复,有助于患者康复。 4简便实用 针麻所需器具比较简单,在无药物麻醉设备条件的情况下也能使用。 当然,针麻也存在有不足之处,如针刺作用有一定限度,有时尚不足以完全消除手术创伤所引起的疼痛;与药物麻醉相比,肌肉的松弛程度也不够满意,尤其是腹腔手术中肌肉紧张往往会给手术操作造成一些困难;内脏反应虽通常比药物麻醉时要轻,但不能完全控制;针麻效应的个体差异较大;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应用。 二、施术方法 ()术前准备 综合分析患者情况作好术前预测,如适合针麻者则制定针麻、手术方案

5、,充分估计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准备好对策。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全过程,选用针麻的依据,针麻的特点、方法、效果和不足之处,使患者了解情况,增强信心,消除疑虑,稳定情绪,并对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也有所思想准备,还可加以配合(如练习作深、慢而均匀的腹式呼吸等)而使其有所缓解。测定患者的痛阈、皮肤温度变化、血管容积波、辨证分型等。同时也可选择几个穴位进行试针,了解其针感程度和针刺耐受力,以供术前预测和术中手法应用方面参考。 (二)行针方法 1诱导 手术开始之前,在选走穴位上领先进行一段时间的刺激,称为诱导。诱导时间一般在2030min左右。通过诱导,可以使患者逐渐适应穴位的刺激,情绪也逐渐安定下来,准备接

6、受手术。因而诱导或一般不宜太短,但也不必太长。可对所有选用的穴位依次进行运针,即普遍诱导;也可对其中重点穴位进行重点诱导。 2.手法运针 持续手法运针可明显地使患者的痛阈和耐痛阈逐渐提高。针刺手法的参数包括手法的种类、幅度。频率、力度、持续时间和组合方式。一般采用捻转、提插或两者相结合的手法,核串由每分钟数十次至200次,捻转幅度一般在90度360度之间。提插幅度规所选穴位而定,在肌肉丰厚处的510mm。在耳穴上运针不用提插法,只用捻转法,幅度为90度180度,频率在120次m。左右。除手法运外外,也可以运用电针、电极板、穴位注射、激光针、指针等法。 3电针 外麻准采取同步刺激多组穴位的方法,

7、若单用手法运针似不实际,所以多应用电针。电针参数包括对穴位所施加脉冲电流的波形、波宽、频率、强度(电流和电压)、组合方式和刺激时间。一般在切口分穴位多用高频(40200HZ),远道穴位多用低频(28HZ)。在电针过程中,患者对持续单一强度或频率的脉冲电刺激容易适应,即外感减弱乃至消失,应随时予以调节变换。如适当加大强度或采用2HZ和100H。频率交替,长时间应用连续波时尤易出现耐受现象。必要时可换用疏密波或断续波。 (三)刺激强度 无论是电针还是手法运针,刺激强度是影响针刺效应的一个因素。由于人体对刺激的耐受有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并随着机体生理或心理状态的变动而改变。就是同一患者在手术进程的不同

8、阶段中,耐针力也不尽相同。此外,电针的有效刺激强度也受着电脉冲频率和穴位阻扰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可能对刺激强度作出硬性规定,而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对针刺的敏感度和耐受度,穴位的特性及敏感度,手术创伤的强度及历时长短等情况合理地选择。总的来说,以患者感到较为舒适或可以忍受的中等偏强的强度为宜,过强反而会引起疼痛,降低针麻效果。在手术操作较轻、创伤较小的某些阶段,可暂停运针或脉冲电刺激而予以留针。但留针时间较长时针感可逐渐减弱乃至消失,因此在手术进入创伤较重或敏感部位之前,应及时重新运外或给予脉冲电刺激,以免影响针麻效果。 三、穴位的选择和组合 ()穴位的注挥 1按经络循行分布选穴 “经脉所

9、过,主治所及”,所以可选取循行经过手术涉及脏器和切口处的经脉上的相关穴位房近取和远取两种,如拔牙可选用颊车(近)、合谷(远),剖腹产可选用带脉(近)、三明交(远)等。 2.按脏腑辩证选穴 根据患者体质、疾病的临床表现、手术部位或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反应,运用脏腑辨证选取相关穴位。如恶心、呕吐用胃气上道者可选足三里,属肝气犯胃者可选太冲。“肺主皮毛”,切皮或级皮时可选耳穴肺区;“肝开窍于目”,眼部手术可选耳穴肝区。 3.按腧穴特性选穴 腧穴特性是由所在位置、属络经脉、解剖结构、主治作用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选穴时要注意到这方面。一般以外感较强(以酸胀为主),位于不影响手术操作而又便于针刺的部位为宜,如

10、合谷、内关可用于多种手术的针麻中。此外,还可选以各类特定穴,如根据“输主体重节痛”、“合治内腑”选用五输穴中的输穴和合穴;选用与三焦原气关系密切,能调整脏腑功能的原穴;选用与表里两经皆有密切联系的络穴;选用气血深聚,擅治急性病痛的惬穴;选用通达奇经人脉,联系作用广泛的八脉交会穴;选用邻近脏腑而作用直接的背俞穴;也可根据“耳为宗脉之所聚”,选用与全身各部密切相关的耳穴。 4按脊髓节段和神经支配选穴 主要考虑手术区的神经支配,包括外周神经和相应中枢节段或脑区的支配,以及中枢特定部位的功能特点。其中近节段(或同节段)选穴是选用与手术部位属于同一或相邻脊髓节段支配的穴位,如腹腔手术选用相应的背俞穴或督

11、脉穴位,甲状腺手术或胸部手术选取上肢的合谷、内关。有些穴位虽与手术部位相距较远,但同属于相邻近的脊髓节段所支配,这是近节段的“远道取穴”。而在手术部位附近选穴的近节段选穴,通常又称“局部选穴”,如颈部手术选用扶突。同神经选穴是指选用与手术区清同一神经支配处的穴位,包括直接刺激支配手术区的神经干,如上肢手术选用极泉(臂丛),拔牙术选用下关(下颌神经),甲状腺手术选用扶突穴(颈浅神经丛的颈皮神经分支),前颅窝手术选用颧(骨蓼)穴(三叉神经分支)。腹腔手术选用耳穴耳迷根区主要是考虑到腹内脏器多受迷走神经支配,“切口旁针”通过在手术切口部位附近的埋置毫针以刺激支配手术区的肌皮神经。 (二)穴位的组合

12、临床针麻选穴组方时,既要考虑选用具有较强全身性镇痛、镇静作用的穴位,又要选用对手术部位具有较强作用的特异性穴位。既要考虑局部、邻近、近节段选穴,也要注意循经远道选穴。根据多方面的考虑,再组合成方,予以应用。 四、辅助用药 单纯针刺的镇痛效果有时还不能完全满足外科手术的要求,所以针麻有时也与其他麻醉方法一样,需要应用一些适当药物予以辅佐。这不但是为了保持患者呼吸、循环的正常功能,使患者处于对麻醉和手术最安全、有利的状态下,同时也可提高针麻效果。所用药物及剂量、给药途径及时机,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精神状态和手术性质、要求、进程等情况而定,并注意药物禁忌。有些手术或病例并不一定要用辅助药物

13、。近年来还发现有些药物(如芬太尼、氟哌啶醇、罗通定、甲氧氯普胺、强痛定等)能增强针麻效应,有些药物(如地西洋、盐酸异丙嗪、盐酸氯丙唤、泰尔登等)可减低针麻效应。 ()术前辅助用药 主要应用一些镇静、安定、镇痛等药物来镇定情绪,以保证呼吸畅通,循环功能正常。常用盐酸吸替陡、苯巴比妥钠、马来酸乙酸丙嗓、氟哌啶醇,以及某些抗胆碱能药(如阿托品、丁溴酸东莨菪碱)等。 (二)术中辅助用药 在针刺绣导期,患者仍表现烦躁不安、精神紧张或术中疼痛明显时,可考虑给予镇静、安定、镇痛药。但注意不要使患者进人催眠状态,否则会使患者不能清楚地反映情况和主动配合。通常应用局部麻醉药(如盐酸普鲁卡因、盐酸利多卡因、盐酸丁

14、卡因)作局部浸润。在某些能引起患者较强反应的手术步骤(如切缝腹膜、剥离骨膜、牵拉内脏)之前,直领先给药。如局部阻滞未能奏效时,应考虑给予盐酸哌替啶甚至芬太尼等药。 (三)针刺复合罚五 针刺复合麻醉是指针刺穴位结合应用药物麻醉的方法。它可使镇痛率明显提高,也减轻了麻醉药对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等副反应。可应用于病灶复杂、手术大、镇痛要求高,或患者耐针力低经预测针麻效果不佳者。它扩大了针麻的适应范围,也扩大了外科手术的适应证。针刺复合麻醉大致有三种形式:针刺与局部麻醉复合,针刺与硬膜外麻醉复合,针刺与全身浅麻醉复合。 五、适应范围 (一)手术科类颅脑、五官、颌面、口腔、颈、胸、腹四肢部的多种手术都可应用

15、针麻。一般来说,以头面部、颈部、胸部的手术针麻效果较好,适宜针麻的病例较多。腹腔手术因腹肌紧张、内脏牵拉反应等原因,相对来说适应针麻的病例较少。对会阴部手术或四肢部骨科手术的效果较差。此外,对某些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较差、休克、年老体弱,以及对麻醉药物过敏、脊柱畸形等施用药物麻醉扶息或有困难而必须进行手术者,在积极治疗和严密监护下也可考虑应用针麻。临床常用于: 1前颅窝手术 包括颅内肿瘤和血管畸形、脑脓肿、急性或慢性颅内血肿及头皮、颅骨病变等手术。凡18岁以上,意识清醒,无精神障碍均可应用。但有癫痫发作史以及估计术中可能产生大量出应的巨型脑膜底、动脉瘤者慎用。病变部位深(如松果体瘤、斜坡肿瘤等)或病变范围广泛着,虽非绝对禁忌,但应慎重选择。 2斜视矫正术 包括共同性斜视、麻痹性斜视等。 3抗青光眼手术 包括虹膜切除术、嵌顿术、灼滤术等。 4上颌窦手术 包括上颌窦根治术、探查术等。 5甲状腺手术 包括腺瘤切除、腺叶切除、单侧或双侧次全切除、甲状舌骨囊肿切除等。甲状腺腺癌根治术如气管受压或肿物延伸至纵隔及精神极度紧张不能合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