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不等式的常用证明方法归纳总结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7720595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不等式的常用证明方法归纳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不等式的常用证明方法归纳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不等式的常用证明方法归纳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不等式的常用证明方法归纳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不等式的常用证明方法归纳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不等式的常用证明方法归纳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不等式的常用证明方法归纳总结(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等式的证明方法不等式的证明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难点,证明方法多种多样,近几年高考出现较为形式较为活跃,证明中经常需与函数、数列的知识综合应用,灵活的掌握运用各种方法是学好这部分知识的一个前提,下面我们将证明中常见的几种方法作一列举。注意的变式应用。常用 (其中)来解决有关根式不等式的问题。一、比较法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最基本的方法,有做差比较和作商比较两种基本途径。1、已知a,b,c均为正数,求证: 证明:a,b均为正数, 同理,三式相加,可得二、综合法综合法是依据题设条件与基本不等式的性质等,运用不等式的变换,从已知条件推出所要证明的结论。2、a、b、,求证:证:3、设、是互不相等的正数,求证:

2、证: 同理: 4、 知a,b,c,求证: 证明: 即,两边开平方得同理可得三式相加,得5、且,证:。证:6、已知策略:由于证明:。三、分析法分析法的思路是“执果索因”: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探索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已成立的不等式。7、已知、为正数,求证:证:要证:只需证:即: 成立 原不等式成立8、且,求证。证:即: 即原命题成立四、换元法换元法实质上就是变量代换法,即对所证不等式的题设和结论中的字母作适当的变换,以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9、,求证:。证明:令 左 10、,求证:证:由设, 11、已知abc,求证:证明:ab0, bc0, ac0 可设ab=x, bc=y (x, y0) 则

3、ac= x + y, 原不等式转化为证明即证,即证 原不等式成立(当仅x=y当“=”成立)12、已知1xy2,求证:xxyy3证明:1xy2,可设x = rcos,y = rsin,其中1r2,0xxyy= rrsin= r(1sin),1sin,rr(1sin)r,而r,r3 xxyy313、已知x2xyy2,求证:| xy |证明:x2xyy= (xy)y,可设xy = rcos,y = rsin,其中0r,0| xy | =| xy2y | = | rcos2rsin| = r|sin(ractan)|14、解不等式解:因为=6,故可令 = sin, cos,0,则原不等式化为 sin

4、cos 所以 sin + cos由0,知+ cos0,将上式两边平方并整理,得48 cos2+4 cos230解得0cos所以x6cos21,且x1,故原不等式的解集是x|-1x . 15、1x证明:1x0,1x1,故可设x = cos,其中0则x =cos= sincos=sin(),1sin(),即1x五、增量代换法在对称式(任意互换两个字母,代数式不变)和给定字母顺序(如abc)的不等式,常用增量进行代换,代换的目的是减少变量的个数,使要证的结论更清晰,思路更直观,这样可以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16、已知a,bR,且ab = 1,求证:(a2)(b2)证明:a,bR,且ab = 1,设

5、a =t,b=t, (tR)则(a2)(b2)= (t2)(t2)= (t)(t)= 2t(a2)(b2)六、利用“1”的代换型17、策略:做“1”的代换。证明: .七、反证法反证法的思路是“假设矛盾肯定”,采用反证法时,应从与结论相反的假设出发,推出矛盾的过程中,每一步推理必须是正确的。18、若p0,q0,pq= 2,求证:pq2证明:反证法假设pq2,则(pq)8,即pq3pq (pq)8,pq= 2,pq (pq)2故pq (pq)2 = pq= (pq)( ppqq),又p0,q0 pq0,pqppqq,即(pq) 0,矛盾故假设pq2不成立,pq219、已知、(0,1),求证:,不能

6、均大于。证明:假设,均大于 ,均为正 同理 不正确 假设不成立 原命题正确20、已知a,b,c(0,1),求证:(1a)b, (1b)c, (1c)a 不能同时大于。证明:假设三式同时大于0a1 1a0 21、,求证:、均为正数。证明:反证法:假设、不均为正数 又 、两负一正不妨设, 又 同乘以 即,与已知矛盾 假设不成立 、均为正数八、放缩法放缩时常用的方法有:1去或加上一些项2分子或分母放大(或缩小)3用函数单调性放缩4用已知不等式放缩22、已知a、b、c、d都是正数,求证:12证明:,将上述四个同向不等式两边分别相加,得:1223、,求证:。证明: 判别式法24、A、B、C为的内角,、为

7、任意实数,求证:。证明:构造函数,判别式法令 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无论、为何值, 命题真九、构造函数法构造函数法证明不等式24 设0a、b、c2,求证:4abcabc2ab2bc2ca证明:视a为自变量,构造一次函数= 4abcabc2ab2bc2ca = (bc2b2c4)a(bc2bc),由0a2,知表示一条线段又= bc2bc = (bc)0,= bc4b4c8 = (b2)(c2)0,可见上述线段在横轴及其上方,0,即4abcabc2ab2bc2ca构造向量法证明不等式 根据已知条件与欲证不等式结构,将其转化为向量形式,利用向量数量积及不等式关系|,就能避免复杂的凑配技巧,使解题过程简

8、化应用这一方法证明一些具有和积结构的代数不等式,思路清晰,易于掌握25、 设a、bR,且ab =1,求证:(a2)(b2)证明:构造向量= (a2,b2),= (1,1)设和的夹角为,其中0| =,| =,= |cos=cos;yxxy = 02ABDCO另一方面,= (a2)1(b2)1 = ab4 = 5,而0|cos|1,所以5,从而(a2)(b2) 构造解析几何模型证明不等式 如果不等式两边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与图形建立联系,则可根据已知式的结构挖掘出它的几何背景,通过构造解析几何模型,化数为形,利用数学模型的直观性,将不等式表达的抽象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加以解决 26、设a0,b0,ab

9、= 1,求证:2证明:所证不等式变形为:2这可认为是点A()到直线 xy = 0的距离但因()()= 4,故点A在圆xy= 4 (x0,y0)上如图所示,ADBC,半径AOAD,即有:2,所以21实数绝对值的定义: |a|=这是去掉绝对值符号的依据,是解含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的基础。 2最简单的含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的解。 若a0时,则 |x|a -axa xa。 注:这里利用实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很容易理解上式的,即|x|可看作是数轴上的动点P(x)到原点的距离。 3常用的同解变形 |f(x)|g(x) -g(x)f(x)g(x) f(x)g(x);|f(x)|g(x)| f2(x)g2(x)。

10、 4三角形不等式: |a|-|b|ab|a|+|b|。 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关于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高考要求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灵活多样,它可以和很多内容结合 高考解答题中,常渗透不等式证明的内容,纯不等式的证明,历来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难点,本节着重培养考生数学式的变形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归纳 1 不等式证明常用的方法有 比较法、综合法和分析法,它们是证明不等式的最基本的方法 (1)比较法证不等式有作差(商)、变形、判断三个步骤,变形的主要方向是因式分解、配方,判断过程必须详细叙述 如果作差以后的式子可以整理为关于某一个变量的二次式,则考虑用判别式法证 (2)

11、综合法是由因导果,而分析法是执果索因,两法相互转换,互相渗透,互为前提,充分运用这一辩证关系,可以增加解题思路,开扩视野 2 不等式证明还有一些常用的方法 换元法、放缩法、反证法、函数单调性法、判别式法、数形结合法等 换元法主要有三角代换,均值代换两种,在应用换元法时,要注意代换的等价性 放缩法是不等式证明中最重要的变形方法之一,放缩要有的放矢,目标可以从要证的结论中考查 有些不等式,从正面证如果不易说清楚,可以考虑反证法 凡是含有“至少”“惟一”或含有其他否定词的命题,适宜用反证法 证明不等式时,要依据题设、题目的特点和内在联系,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要熟悉各种证法中的推理思维,并掌握相应的步

12、骤、技巧和语言特点 典型题例示范讲解 例1证明不等式(nN*)命题意图 本题是一道考查数学归纳法、不等式证明的综合性题目,考查学生观察能力、构造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 知识依托 本题是一个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首先想到应用数学归纳法,另外还涉及不等式证明中的放缩法、构造法等 错解分析 此题易出现下列放缩错误 这样只注重形式的统一,而忽略大小关系的错误也是经常发生的 技巧与方法 本题证法一采用数学归纳法从n=k到n=k+1的过渡采用了放缩法 证法二先放缩,后裂项,有的放矢,直达目标 而证法三运用函数思想,借助单调性,独具匠心,发人深省 证法一 (1)当n等于1时,不等式左端等于1,右端等于2,所以不等式成立 (2)假设n=k(k1)时,不等式成立,即1+2,当n=k+1时,不等式成立 综合(1)、(2)得 当nN*时,都有1+2 另从k到k+1时的证明还有下列证法 证法二 对任意kN*,都有 证法三 设f(n)= 那么对任意kN* 都有 f(k+1)f(k)因此,对任意nN* 都有f(n)f(n1)f(1)=10,例2求使a(x0,y0)恒成立的a的最小值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不等式证明、求最值函数思想、以及学生逻辑分析能力 知识依托 该题实质是给定条件求最值的题目,所求a的最值蕴含于恒成立的不等式中,因此需利用不等式的有关性质把a呈现出来,等价转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