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7637773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人教版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生物人教版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生物人教版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生物人教版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生物人教版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人教版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人教版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人类的来源和发展教材分析 学生对本节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本节的不少问题又是悬而未决的,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教师要充足运用学生的好奇心,从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开始,合适简介有关生物进化观点与神创论观点的争论,引导学生结识到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存在着唯物和唯心观点的斗争。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所采用的多种措施:在研究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主线区别时,可以采用比较的措施找出事物的异同点;在探寻人类祖先的踪迹时,地质考察、寻找古人类化石和遗物证据等措施特别重要。教师要充足运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观测和阅读积极思考“地壳剧烈运动

2、使地球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自然环境的变化对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古人类化石以及石器,反映出古人类在运动方式和使用工具上有哪些特点”等问题,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积极地获取知识,并提高观测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体现能力。教师还要特别注重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本节文字的篇幅不大,但内容相称丰富。第4页的第二段课文,重要论述环境的变化和森林古猿自身形态构造的变化,使得下地生活的森林古猿朝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运动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必然增进取食方式的变化,前肢的逐渐解放使“露西”时代的古人类有也许使用自然工具;随着古人类生存能力的增强,“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开始制造工具。第三段课文重要阐

3、明工具的制造和火的使用,与人脑功能的完善及语言的产生是互相增进发展的。该段课文还概述了人类在生物圈中地位的变化,提出人类应当如何更加理智地发展和运用改造自然的能力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对的解决好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总之,教师要在明确课文要点的基本上,积极指引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本节的技能训练不是简朴地陈述一种技能,而是环绕着本节资料分析中所需要的分析判断能力进行设计的,并论述了有关人类来源和发展的几种观点,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中不同窗术观点的争论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如基因比较研究)增进了这些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学时安排:学时。三维目的 知识与技能1.说出人类来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

4、争中逐渐进化来的。2对比观测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来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来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3参与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窗交流自己的见解。4.认同人类来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过程与措施1.通过比较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在形态、构造上的相似性,理解人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通过度析资料理解人类来源于森林古猿,理解人类是在与环境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测和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 1.运用比较的措施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2结识古人类化石和

5、遗物等对研究人类来源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认同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人类来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方案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现代类人猿和人的图片,指引学生分析下面的问题。(1)你结识图A中的动物吗?它们与人有哪些相似之处?(2)通过观测上面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观测后积极刊登自己的见解。(1)图A中的动物是一种类人猿,它们与人在外部形态上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它们的四肢具有五指(五趾),可以用前肢抓握物体,面部表情与人相似,也具有喜、怒、哀、乐等表情。()人类

6、与现代类人猿也许有共同的祖先;人类的祖先也许与现代类人猿生活在相似的环境中档。(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展示出许多不同的观点)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态度予以充足的肯定,并鼓励学生敢于体现自己的观点。但是,对学生的观点与否科学不作评价,使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2从学生的生活常识入手导入新课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盘古开辟了天地,用身躯造出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那残留在天地间的浊气慢慢化作虫鱼鸟兽,为这死寂的世界增添了气愤。这时,有一位女神女娲,在这莽莽的旷野上行走。她放眼四望,山岭起伏,江河奔流,丛林茂密,草木争辉,天上百鸟争鸣,地上群兽奔驰,水中鱼儿嬉戏,草中

7、虫儿跳跃,这世界按说也点缀得相称美丽了,但是她总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寂寞,越看越烦,孤寂感越来越强烈,连自己也弄不清晰这是为什么。与山川草木诉说心中的烦躁,山川草木主线不懂她的话;对虫鱼鸟兽倾吐心事,虫鱼鸟兽哪能理解她的苦恼。她颓然坐在一种池塘旁边,茫然对池塘中自己的影子。忽然一片树叶飘落池中,静止的池水泛起了小小的涟漪,使她的影子也微微晃动起来。她忽然觉得心头的死结解开了,是呀!为什么她会有那种说不出的孤寂感?本来是世界上缺少一种像她同样的生物。想到这儿,她立即用手在池边挖了些泥土,和上水,照着自己的影子捏了起来。捏着捏着,捏成了一种小小的东西,模样与女娲差不多,也有五官,双手两脚。捏好后往地

8、上一放,居然活了起来。女娲一见,满心欢喜,接着又捏了许多。她把这些小东西叫做“人”女娲教师指引学生在欣赏故事的同步思考:人类真是女娲发明的吗?如果不是,人类是如何来源与发展的呢?(使学生带着疑问和极大的好奇心进入新课)推动新课 学习目的一: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1有关“人类来源”的几种观点教师展示资料并指引学生分析。资料1:神创论觉得,地球及万物是上帝在大概0此前,即公元前401月26日上午9:00发明出来的。自从被上帝发明出来后来,地球上的生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神创论也叫特创论。神创论觉得生物界的所有物种(涉及人类)以及天体和大地,都是由上帝发明出来的。世界上的万物一经形成,就

9、不再发生任何变化,虽然有变化,也只能在该物种的范畴内发生变化,是绝对不也许形成新的物种的。神创论还觉得,多种生物之间都是孤立的,互相之间没有任何亲缘关系。资料2:19世纪出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在仔细比较了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后,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通过度析上面两则资料,你批准哪种观点?学生分析后回答:批准达尔文的观点。教师进一步强调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并引导学生结识到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存在着唯心和唯物观点的斗争。.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区别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资料,引导学生分析下面的问题。资料1:下面是几种类人猿的图片。 图 图2 图3资料2:类人猿是猩猩

10、科和长臂猿科动物的总称,也叫做猿类。涉及大猩猩、黑猩猩、猩猩和长臂猿等。因其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与人相似,亲缘关系与人最为接近,故称类人猿,类人猿是灵长目中除了人以外最为高等的动物。如具有复杂的大脑,牙齿的数目与构造、眼的位置、外耳的形状、盲肠、蚓突、胸廓、血型、怀孕期9个月,寿命可达几十年等,均与人相近。并且,无尾、无颊囊和臀疣(长臂猿例外),其中,黑猩猩与人类99的基因是相似的。但类人猿的前肢较后肢长,因此,只能半直立行走及臂行,这又与人类有明显区别。目前生存的类人猿叫做现代类人猿,古猿则指化石类人猿。()你结识资料中的类人猿吗?(2)通过上面的两则资料,你觉得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哪些相似和不

11、同之处?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达到共识并在班级内展示。()资料中的类人猿是长臂猿和黑猩猩。(2)现代类人猿与人类在形态构造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具有复杂的大脑和宽阔的胸廓,具有盲肠、蚓突以及扁平的胸骨。此外,类人猿在牙齿的数目与构造、眼的位置、外耳的形状、血型以及怀孕时间和寿命长短等方面与人类也十分相近。但是,类人猿和人有着明显的区别,重要表目前类人猿的前肢长于后肢,只能半直立行走以及臂行。而人则是直立行走。教师指引学生对展示的观点进行合适的补充并进一步强调: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在形态和构造上具有相似性是由于两者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存在不同之处是由于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人类和类人猿

12、的形态构造逐渐发生了变化。那么,森林古猿在进化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过程中,环境与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的知识。学习目的二:从猿到人的进化.人猿相揖别的因素教师引导:现代类人猿与其祖先同样,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热带丛林生活。森林古猿的一支,却由于特殊的因素,走上了演化为人类的艰难历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与猿不同的特性,并且发明了辉煌的文明。人猿相揖别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请阅读教材,并尝试完毕下面的思考题。()大量的森林变成稀树草原,对那里的森林古猿会产生如何的影响?(2)在东非大裂谷地带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初期人类化石?(3)从图中可以看出,露西的骨骼具有哪些特点?她的运动方式

13、也许是如何的?(4)从石器来看,她们已经具有了哪些能力?学生分组讨论,最后达到共识。(1)东非地区大量的森林变成稀树草原,大量的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为了适应地面生活,森林古猿的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就有也许发生变化。(2)下到地面上生活的古猿,由于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形态构造的变化,一代一代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发展成初期的人类。因此,在东非大裂谷地带会有那么多的初期人类化石。(3)从露西的化石图可以看出露西的骨骼化石具有如下特点:上肢比较细,下肢比较粗长,骨盆的髋骨比较宽阔,和现代人类比较相似。阐明她很也许采用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4)图中的石器明显通过加工,分别呈斧状和凿状,可以当作工具,用来砍

14、砸和削刮物体。由此可以推测古人类在逐渐适应直立行走的过程中,手的解放使她们已经初步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了。学生代表对展示状况作补充和评价。小组内对以上四个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大量森林变成稀树草原,东非大裂谷地带的一部分古猿下到地面上生活,为了适应陆地环境,这部分古猿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为了获得食物和防御敌害,她们运用前肢使用树枝、石块等简朴工具,这样,臂和手逐渐变得机灵;逐渐地她们不仅可以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朴的工具,提高了工具的效能;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标志着人和猿有了本质的区别,因此,部分森林古猿可以进化为人类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环境的变化。2.人类的发展教师指引学生分析教材“人类来源与

15、发展示意图”,学生通过阅读和观测生成有价值的问题。(1)人类来源和发展的过程是如何的?(2)人是生物圈中的重要一员,如何解决好人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教师指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达到共识。(1)环境发生变化,部分森林古猿下到地面上来生活,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前肢解放出来,由可以使用简朴的工具,逐渐发展到可以制造简朴的工具,又通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在劳动的过程中,大脑也越来越复杂,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使她们互相之间可以更好地进行信息交流,可以想出更多的措施解决困难,制造复杂而精致的工具。工具越发达,人类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能力越强,逐渐发展成生物圈中的最强者。(2)目前,生物圈是人类和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从猿到人的发展过程中,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初期人类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比较差,需要同环境进行剧烈的斗争才干获得生存的也许。在人类逐渐进化的过程中人脑的构造逐渐变得复杂,在群体中产生了语言,可以互相之间进行信息交流与合伙,制造的工具也日渐复杂,提高了她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人类的活动也使生物圈满目疮痍,例如河流污染、草原退化、环境恶化等。因此,我们应当合理开发运用生物圈中的资源,并保护好生物(涉及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