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案例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740533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案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案例一、提前一天发放导学案,先学后教,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使学习成为一种自主建构的活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化学课堂自主合作的新亮点。二、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就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下面以粤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空气的成分为例,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备课,备课不仅备教法,而且备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讲解时详略得当。如案例: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主备课教师樊艳红二次备课教师樊艳红备课内容第二章第一节教学班级教学内容空气的成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组成,认识空

2、气的主要成分、体积分数及用途。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历史,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必须具有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领悟化学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及变化方面的价值。教学重难点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讨论法 讲解法 阅读法教学准备集气瓶、燃烧匙、红磷、双孔橡皮塞、导气管、烧杯、水、铁夹、橡胶管、酒精灯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学生讨论:集气瓶内的水为什么不能升到顶端?学生得出结论: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学生答:是用燃烧的方法研究的,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归纳:实验现象为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

3、大量白烟;到燃烧停止,温度下降以后,瓶内水上升约体积,同时白烟消失。学生思考、分析。分析原因解答:小于五分之一:红磷不足,使瓶内的氧气未反应完;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即装置漏气,有一部分外界空气进入瓶内;集气瓶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实验开始时,导管中未注满水,产生误差。大于五分之一:(没有安装止水夹或止水夹夹得不紧,燃着的红磷送入集气瓶内动作过慢)练习册第7页1、3、8、9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引言: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对我们,可以说如影随形,无处不在。我们本节就是要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空气的组成。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提问:空气

4、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但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探究活动一:把一个空的集气瓶放入盛满水的水槽中,用力向下压。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小学自然课上是怎样研究空气的组成的?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探究活动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分析归纳实验现象。讲解:在实验时要注意以下问题:红磷要足量,以确保瓶内的氧气完全消耗;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动作要迅速,即要立即将其伸入瓶内,并把塞子塞紧,不能漏气;要等到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实验开始时,导管应注满水,以防止实验后引起误差。提问:瓶内约体积的空间还有没有气体?若有,它能支持燃烧吗?讲解:还有气体,因为液

5、面没有上升到顶部。但是这部分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否则燃烧不会停止。使用过量的红磷。提问:该实验有时测得氧气的体积远小于(或大于),出现误差的可能原因在哪里?三、知识点总结:(1)(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3)氮气是不易溶于水的无色无味的气体。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四、练习:五、作业:P35第三题 第四题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的欲望。学生感知物质的存在。激发探究兴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也就是了解学情,在已有的基础上加深学习。演示实验学生认真观察,师生探讨的结论。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原因,学生讨论,总结加强对难点知识的理解。回顾本节知识加深巩固本节知识,学生谈收获。板

6、书设计2.1空气的成分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原理;:l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瓶内气体造成瓶内气压减小,水倒流入集气瓶的体积即位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实验: 点燃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现象: 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白烟;到燃烧停止,温度下降以后,瓶内水上升约体积,同时白烟消失。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二、空气的成分氧气21% 氮气78%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三、课堂上重视学生活动,需要学生完成的教学活动,老师尽量激发、鼓励学生完成。关注课堂新生成的知识,一边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四、分层教学:把全班学生分成6组,每组有1-2个A类学生 B C D类学生各一个,让好学生吃的好,差学生吃的了,中等学生吃得饱。教师从台前走向幕后,做好导演,学生是演员,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