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卷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7358437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校 姓 名 年 级 班 级 密封线内请勿答题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13年七年级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考生注意:1. 本卷共6页,四大题2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时间150分钟。2. 全卷答案书写要工整,不要随便涂改,书写工整、优美者酌情加13分,全卷满分不超过100分。3. 答题时要冷静思考,仔细检查。预祝你取得好成绩! 一、 积累与运用(18分)阅读下文,完成1至4题。亲爱的同学,祝贺你迈进了初中的大门。你一定怀有美好的憧憬,你一定会惊羡那些成功的学子。面对着紧张fn忙的初中学习生活,你有怎样的感受呢?当你走进微机室,先进的网络设备让你耳目一新;当你走

2、进图书室,精美的文学书籍让你爱不sh手,丰富的历史宝典让你博古通今,bnln的科学世界让你遐想万千你一定会用彩笔描绘出新学校的一切新奇美妙的景象。1.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迈进( ) 博古通今( )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fn( )忙 爱不sh( )手 bnln( )3.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4.解释下列词语。(2分)(1)憧憬: (2)惊羡: 5.默写。(第8小题2分,其余每小题1分,共10分)(1)东风不与周郎便, 。(2) ,万家忧乐到心头。(3)门前流水尚能西, 。(4) ,白铁无辜铸侫臣。(5)起舞弄清影, 。(6)嫩绿的芽儿,

3、和青年说:“ !”(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8)中秋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那圆圆的明月,勾起历代文人的无限思绪。面对圆月,唐代诗人王建用“ , ”两句表达出万千游子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面对圆月,宋代词人苏轼表达出“ , ”的美好愿望。(9)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请写出一副你课外积累的对联: , 。二、 阅读理解(36分)(一) 品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3分) 次北固山下王 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6.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你能说出“悬”字的妙处吗?试试看。(1分)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是传颂千古的名句,句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二) 阅读下文,完成8至13题。(12分)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

5、鞭数十,驱之别院。8.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快”字的几种解释,最适合“怡然称快”中的“快”字的解释是( )。(1分)A.快,与“慢”相对 B.高兴,痛快 C.锐利,锋利9.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细查其纹理(细小) B.果如鹤唳云端(果真)C.方出神(正) D.徐喷以烟(慢慢地)10.下列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和( )。(2分)A.故时有物外之趣 B项为之强 C.心之所向 D.观之正浓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12.文章写出了三种想象的情景,请概述。(3分)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6、: 13.选文的描写充满童真童趣,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2分) (三) 阅读下文,完成14至18题。(11分)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一个民族的文学,就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文学作品的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

7、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像的。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14.“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 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里的“高智商”是指 ;“野蛮”是指 。(2分) 15.说说下列句中的代词“

8、这”各指代什么内容。(2分) (1)“这不是危言耸听”中的“这”具体指: 。 (2)“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中的“这”具体指: 。16.选文明确表明了作者激励青少年读者走进文学大门不是最终目的,作者的真意在于: 。(2分)17.这段文字多次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作用是 。(2分)18.画线句中加点的三个词语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9至23题。(10分)乡村先生吴长海进学校的第一天,老师用灌水笔在我们拼写本的封面上郑重地写上姓名、性别。看着平素“毛蛋”“妮子”随意称呼的我们有了正儿八经的“尊姓大名”,原本一同割猪草、捏泥人,连穿衣打扮都差不多的伙伴被分成两个阵营,内心很是兴奋了一阵子。带给我们这份别样兴奋的是周老师,村小学里唯一的老师,乡亲们都称他“先生”。先生是村子里的人物,在附近十里八村也是个重要的角儿。先生手抡毛笔就像巧媳妇穿针引线般轻巧灵便,远近的乡邻都啧啧称赞。先生还有个绝活:把竹筷在炉火中烤上一阵子,蘸上墨汁就能写出漂亮的诗文。村子里甭管谁家娶亲、嫁女、上梁、开业、贺寿、出殡,都请先生题写字联,先生一向是来者不拒、有求必应。在先生看来,找他题字是瞧得起他,所以每次写字联都很认真。记得二黑哥结婚时,先生题写了“吹箫弄管庆引凤,鼓瑟鸣琴贺乘龙”的喜联;小光叔开酱坊时先生撰写了“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