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6910089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八下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八下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八下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八下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下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八下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课题:藤野先生 452一、自主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线索理清文章思路、结构,归纳文章所写的几个主要事件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3、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意思和作用4、具体探究解决下列问题:(1)第一遍阅读:在文中给不认识的字注音,重点掌握“读一读,写一写”的字词本文线索: ; 思 路:(提示:空间位置的变化) , , 结 构:(依据思路分析,简要概括) (2

2、)第二遍阅读:A、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分为几个阶段?重点写了哪几件事? B、离开仙台、告别藤野、弃医从文源于哪两件事? 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具有怎样的思想感情? (3)第三遍阅读:将文中对藤野先生的描写内容勾画出来,思考分析,藤野先生具有那些美好的品质? 将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或运用法语的句子标记出来,初步体会其内涵和表达效果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二、合作探究目标:1、 小组内相互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重在落实)2、 合作探究解决下面问题:(1)文章标题是“藤野先生”,而文章第一段却没有写藤野先生,而是写自己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这是不是离题?为什么?(在文中相应处批注)(2)

3、初到仙台,颇受优待,对此,作者用“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来解释,对这样的解释,你是怎样理解的? (3)鲁迅去日本留学的动机是学医,他希望借助医学来医治中国人的疾病使之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而不受人侮辱,可他为什么又要弃医从文呢?(4)促使鲁迅做出弃医从文决定的两件事都与谁有关?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这种人具有怎样的丑陋本质? (5)鲁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途中,所经之地应该很多,为什么二十多年后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处?说说你的理解 (6)体会下列事情与写藤野先生的内在联系仙台医专职员对作者优待: 日本 “爱国青年”寻衅 课堂上看电影 清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7)按要求探究理解下面句子东京也无非是

4、这样 加点词具有怎样的表达内涵?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先生说“解剖图不是美术”的言外之意? “食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变它”,从这句话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对加点词作点评价 3、相关链接积累:(另查其他资料)先生常充左翼先锋,呐喊欲驱长夜黑暗旗手永叱右倾后卫,彷徨要迎日昼光明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恕,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 莫做空头文学家,一生痛恨帮闲,干预嬉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依据藤野先生的一副对联:谆谆教诲点点滴滴尽显师德句句激励朝朝暮暮皆为树人三、交流展示成果要求:各小组不少于两人代表,交流展示的问题不少

5、于两个,至少要提出一个本组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交流展示力争形式多样化,内容广泛化,切忌雷同(问题可以相同,角度、方法、见解必须不同);提倡并鼓励交流自主发现的问题四、检测反馈评价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教诲 瞥见 诘责 解剖 畸形 匿名 深恶痛疾 杳无音讯 出言不逊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 )A、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值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B、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们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C、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D、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3、结合句意解释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说是穿衣服太

6、模胡了(马虎不讲究) B、不及格的留级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了(关于历史人物和典章制度的传说故事)C、这是明末遗民朱舜水客死的地方(死在异国他乡)D、问问精通时事的人(讽刺说法,“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4、下面一段话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A、 比喻,借代,夸张 B、比喻,夸张,反语 C夸张,反语,你人 D、反语,比喻,对比5、按要求填写:(1)贯穿本文的明线是 ,暗线是 (2)本文组织材料的顺序是 6、按要求回答下面问

7、题:(1)“呜呼,无法可想”的感慨,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认识? (2)作者先是离开东京,后又离开仙台,两次选择的目的是什么? (3)藤野先生最值得作者怀念、尊重的品质是什么? (4)“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发生变化的是什么“意见”?课题:我的母亲 452一、 自主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内容,抓住文章所写的事例,认识母亲的品性和为人处事的优点对作者的影响2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3、掌握重点字词在文句中的表达效果,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激发对母亲的热爱之情4、在反复阅读中逐步探究解决下列具体问题:(1)第一, 遍阅读:识记掌握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在书中注音)查阅相关资料,认识作者(准备在小组内交流)(2)第二遍阅读:整体把握,明确思路,简要概括全文内容(在课题旁做好批注)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具有什么特点和品性?A、 B、 C、 D、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