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语言文字应用变换句式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6814793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语言文字应用变换句式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语言文字应用变换句式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语言文字应用变换句式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语言文字应用变换句式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语言文字应用变换句式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语言文字应用变换句式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语言文字应用变换句式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03课 解题锦囊【解题锦囊】 一、变换句式解题要点 (1)长句改为短句的要点:不能漏掉句意。将长句中能抽出来的较庞大的修饰限制成分抽出来,改成分句或单独成句,不能抽出来的修饰限制成分与句子主干另成一句。把联合成分拆开,重复跟联合成份直接相配的成份,形成排比句式。长句改短句要注意所改短句之间的逻辑顺序。短句改长句则要注意先了解几个短句表达的意思的共同点,确定主干,然后把其它内容用句子的修饰限制的形式表达出来,不能漏掉句意。(2)肯定句和否定句句式转换的原则:不能改变原意。 转换的要点是否定词的运用,保持原意则加两个否定词。 变成相反的意思则加一个否定词。另外要注意反问句也是一重否定。 (3)主

2、动句和被动句互相转换的要点:主语和宾语的转换 主动句变被动句时,将主动句的宾语变为被动句的主语,主动句原来的主语与“被”构成介宾短语作被动句的状语;被动句变主动句则恰好相反。(4)例程句与变式句转换的要点:找准需要强调的内容并将其推前或置后。(5)整句和散句互换的:主要是重复性词语的使用与否的问题,整句改散句就将整句中重复使用的提示词去掉,使相关内容变成细小成分;散句改整句则要加上重复使用的词,使之和相关内容构成整齐句式。二、变换句式解题思路(1)分析格式定方向。每一个仿写题抛出的例子都有一定的格式可以分析,这个分析出来的基本格式,就是我们仿写句子的大致方向。例题:以我国自然景观为例,仿照下面

3、的例句,再写两个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巍峨的喜马拉雅山,犹如一位昂首挺立的巨人,屹立于广阔天地之间,她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的象征;分析考题例句的基本格式是:“对象+比喻+描述+评价”,即先抛出明确的写作对象,再对这个对象使用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然后根据需要选准角度进行描述,最后对对象作出切实而中肯的评价。四个句子简明生动,意义连贯,构成一个完整的表意整体。明确了这一点,考生答题就容易多了。 (2)看清要求选题材。通过分析,把握了例句的基本格式之后,下一步就是看清题目要求,准确选取题材。比如上面的例句,考生单看例句,很可能在答题的时候马上想到一个写作对象:万里长城。但细心的考生是不会这么盲动

4、的,会很快否定这个题材,因为题目的要求是“以自然景观为例”,万里长城不是自然景观,当然就不在仿写之列。(3)拓宽思路广猎取。把握住了仿写的基本格式,看清了题目的写作要求,第三步,就是拓宽思路,广泛搜寻适合仿写要求的对象和内容。比如例句,自然景观中,除了喜马拉雅山之外,还有很多的大山大江大河,都可以成为写作题材。有同学想到了“奔腾的黄河”,“宽阔的长江”,“广阔的蒙古大草原”,都是符合要求的写作题材。 (4)炼字炼词求精工。炼字炼词的功夫,不单是在作文中需要,仿句中也同样需要,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功夫在仿句中体现得更为直接,更为明显。与例句的和谐一致,结构整齐;分句间的意义连贯,逻辑严密;用

5、字用词的简明准确,不重复啰索,都表现为炼字炼词的功夫。在例句中,如果我们仿写出这样的句子:“奔腾的黄河,像一个年轻强健的运动员,奔驰在运动场上”,这很显然缺少字词锤炼的功夫。开始用了“奔腾”,后面再加“奔驰”,无论如何是有些拗口的。从分句间的逻辑联系来看,说“运动员”奔驰在“运动场上”是可以的,说“黄河”奔驰在“运动场上”,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而该句的主语是“黄河”,所以仿句欠准确。如果对应例句中的“屹立于广阔天地间”,将其改为“驰骋在辽阔土地上”,就比较妥贴了。三、变换句式注意事项变换句式要注意下面几点:1.因为变换句式是在同义句式中进行的,做一变换句式的句子一定要保留愿意,不管题目本身是否有

6、明文要求。因此,与考察点(句式变换)无关的文字可以原封不动。必要时个别文字可以主动增、删、换、调),但变动不要太多。2.有一种句式都有相对应的同义句式,如长句和短句相对应,主动句和被动句相对应等等,要按照相对应的关系去变换句式,避免张冠李戴。3.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讲求句式的选择是为了收到理想的语言表达效果,属修辞问题。一般说,修辞活动必须在合乎语法和逻辑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在变换句式同时,要注意通顺和合理,防止顾此失彼。四、变换句式典例讲解(一)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变换。(“把”字句和“被”字句)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实施者)的句子叫主动句;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受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把”或“被”

7、前后两个词语调换位置,其余的照写。例1我被老师表扬了一番。老师把我表扬了。例2我把衣服洗了。衣服被我洗了。(二)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必须注意的是:由肯定句变成双重否定句的反问句时,千万不要把意思说反了。须知: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例3他不得不承认这个已成的事实。老一辈革命家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青年人的成长。(三)重否定句表否定。例4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人类并不是宇宙中唯一的生灵。已经有一重否定或双重否定,再加上反问又等于一重否定,便构成双重或三重否定。例5难道能否认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是对他国民族的侵犯吗?(双重否定,表示肯定。)难道能否认他不是民族的英雄吗?(三重)(四)陈述句变反问句1

8、.把末尾的句号改成问号。2.在中间关键词前面加“怎能不”,末尾加“呢?”或“难道不吗?”其格式:(1)难道不吗?(2)怎能不呢?例6a.美丽的草原让人陶醉。美丽的草原怎能不让人陶醉呢?b.中秋节,我出差在外,想念亲人。是中秋节,我出差在外,怎能不想念亲人呢?c.真正的力量是人民群众。真正的力量难道不是人民群众吗?c.秦王我都不怕,也不怕廉将军。d.秦王我都不怕,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五)引述句变为转述句转述句便是把他人说的话间接的转述给别人听,其方法是:1.把冒号改成逗号,去掉双引号。例7王宁说:“我要像李勇那样关心集体。”(改为转述句)改:王宁说,他要像李勇那样关心集体。2.把第一人称“我”改

9、成第三人称“他/她。3.若(如果)句中冒号后面又出现他人姓名,一般情况下照写,这样不会使句中混乱。4.把第二人称“你“改换成他/她的姓名成习惯称呼。5.后面的问号不变。例8宋庆龄笑着说:“正因为我是领导,才让你坐北朝南的呀!要是我老高高在上,不就不平衡吗?”改:宋庆龄笑着说,正因为她是领导,才让李艳娥坐北朝南的呀!要是她老高高在上,不就不平衡吗?五、变换句式基本要求句式变换首先要求掌握现代汉语中的常见句式的类型(单、复句主动句、被动句,肯定句、否定句,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其次要把握各种句式之间变换的原则及规律。句式变换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将句子由一种句式变成另一种句

10、式的过程,是小综合性质的语言运用题,须有一定的语法基础,但主要的是语感和运用,能力层级属D级。此类题目都以主观题形式出现,根据要求不同,分两种形式。一是变换句型。二是重组句子。 (一)变换句式的基本要求(1)变换句式一般是在同义句式中进行的,不管题目本身是否作出要求,变换后的句子一定都要保留原意。为此,在具体操作中,与句式变换无关的文字可原封不动,必要时个别文字可以变动,如增、删、换、调等,但变动不要太多。(2)每一种句式都有相对的同义句式,如长句与短句对应、主动句与被动句对应;整句与散句对应、常式句与变式句对应、口语句与书面语句对应等。要按照相应的关系去变换句式,避免张冠李戴。(3)在一定的

11、语言环境下,讲求句子的选择是为了收到理想的表达效果,属于修辞的范畴。一般地说,修辞活动必须在合乎语法和逻辑的前提下进行,因此,在变换句式的同时,要注意语言的通顺生动合理,防止顾此失彼。(二) 变换句式的基本原则不改变原意;不能增删改变内容;可增删个别词语;注意层次及逻辑关系;尽量避免重复,可用指代词简化。五、变换句式主要类型变换句型。考查的类型主要有: 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用肯定式来表达的句于,叫肯定句;用否定式来表达的句子,叫否定句。同样一个意思,使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在程度上有差别。例如:克隆羊的技术可以掌握。(肯定句式)克隆羊的技术不难掌握。(否定句式)克隆羊的技术并非不能掌握。(双重否

12、定句式)以上三种不同的句式,表达效果上有差别,由轻到重。用双重否定句式比用肯定句式表达的程度要重,这是一般情况,不能绝对。有时候,使用双重否定句式,比用肯定句式显得委婉。例如:这个“电脑迷”电脑技术好,参加计算机竞赛不会不获奖。值得注意的是:由肯定句变成双重否定句或否定的反问句时,千万不要把意思说反了。应该明确,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三重否定则还是表达否定的意思。例题将下句中的疑问句部分变为陈述句。春天是耕耘播种的季节。没有春天的辛勤的耕耘,哪有金秋的硕果累累?人生亦是如此。不趁青春火红时奋斗将来怎能有所建树?朋友,切莫“少壮不努力,才大徒伤悲”啊! 答案只有春天的辛勤的耕耘,才能有金秋的硕果累累

13、,只有趁青春火红时奋斗,才能在将来有所建树。主动句、“把”字句和被动句的变换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实施者的句子叫主动句。用“把”字将谓语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谓语动词前的特殊句式叫“把”字句。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受事者的句子叫被动句。它们三者之间根据表达的重点可以互相转换。例如:他打扫了房间。(主动句,一般陈述。)他把房间打扫了。(“把”字句,强调“房间”。)房间被他打扫了。(被动句,强调“他”。)构成“把”字句有四个条件:(1)“把”字句中的动词要有较强的支配性,也就是说这个动词要在意念上管得住“把”字后面的词语。我们可以说“我把桌子擦了”,但不可以说“我把工作参加了”。原因是“擦”的支配性比较强,“参

14、加”的独立性比较强。(2)介词“把”后面的词语,应该是一个确定的事物。例如:“他买了许多菜”,就不能说成“他把许多菜买了”。但是可以有这样的说法:他把菜也买了,把酒也买了。(3)动词前后总有别的成分,一般不能只用一个动词,尤其不能是个单音节动词,至少要带上动态助词,或者是重叠动词。例如,我们可以说“把书读了”,但不能说“把书读”。(4)“把”字句中若有否定词或能愿动词时,否定词或能愿动词要放在“把”字组成的介词结构的前边。可以说“你放心,我不会把他吵醒”,但不能说“你放心,我把他不会吵醒”。运用被动句有三个条件:(1)“被”字句中的动词一定是及物动词,能够有比较强的支配宾语的作用。例如,可以说

15、“有办法了”,但不能说“办法被有了”。“我打了他”可以改成“他被我打了”,因为“打”字是支配宾语作用强的及物动词。(2)“被”字句的动词,一般不能只是一个简单的动词,它的后面需要带时态助词“了”、“过”,或者带补语、宾语。例如:他终于被我说服了。他从未被打败过。 (3)“被”字句中,若有表否定或时间的副词以及能愿动词时,这些副词或能愿动词应放在“被”字前。例如,可以说“这一桌菜不算多,能被我们吃掉”,但不能说“被我们能吃掉”。将主动句变为被动句(基本上适应“把”字句),适用于两种情况.1强调意念上的“受事者”(动词涉及的对象),而主动者不需要或不愿或无从说出;例如:许多屋顶被冰雹打烂。许多物资被洪水冲走。(分别强调了什么?)“许多屋顶”和“许多物资”2保持主语的一致,使句子表意更清晰,使句式更整齐。例如:战争开始的时候,他的父亲死在前线,后来德寇又杀死了他的母亲;他的祖母和妹妹是饿死的。 (是否恰当?如不当,如何改?)分折第一个分句主语是“他的父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