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背诵(古桑分校用)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6099577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背诵(古桑分校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背诵(古桑分校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背诵(古桑分校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背诵(古桑分校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背诵(古桑分校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背诵(古桑分校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背诵(古桑分校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内容解读地 理 1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概念和类型宇宙 天体系统:概念和级别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光球层:太阳黑子 太阳 太阳大气的分层及活动 色球层:耀斑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活动 日冕层:太阳风 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对地球的影响 磁暴和极光 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九大行星共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特征 普通性 按结构分类,属于类地行星 有生命存在 地球 特殊性 生命存在的条件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方向:自西向东,自北极上空向下看呈逆时针方向,南极反之。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概况 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04

2、秒 速度: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及分布规律 产生昼夜交替 地方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 时区的划分:全球每隔15度划分成一个时区,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 意义 产生时差: 区时 区时的计算: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与180度经线重合,西比东日期多一天 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发生偏向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方向: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概况 速度:1月初在近日点附近,速度较快;7月初在远日点附近,速度较慢 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概念: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黄赤交角 度

3、数:目前是2326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四季的划分:天文四季;气候四季;我国传统四季;候温四季一、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a.宇宙的定义: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b.宇宙的物质性: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例如: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c.宇宙的运动和变化性:宇宙处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之

4、中。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层次为:天体系统的结构:地月系太阳系总星系地球月球银河系其它行星系其它恒星系河外星系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按距太阳由近到远顺序排列,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d.宇宙的探索: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是不断扩大的,近年又扩大到150亿光年。(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地球的普通性: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从结构特征看,地球与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似之处。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

5、天体。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如下表所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运行轨道安全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约为150C,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都较小。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有液态的水地球内部的水随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的概况: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它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的 99.86%。太阳

6、的核心物质在高温、高压作用下经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能量源源不断的向外辐射。太阳大气层从里往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三层。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日地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称为一个天文单位。(1)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A.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B.太阳能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一种新能源C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2)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主要表现为光球层上的黑子和色球层上的耀斑。一般以太阳黑子数的增减作为太

7、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其最明显的变化周期约为11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引起电离层挠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现象;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比较项目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示意图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周期(1)自转3600,23时56分4秒(2)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1)恒星年,公转3600,365天6时9分10秒。(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

8、为0外,其它各点均为150/小时。(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2)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昼夜更替的成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见图1-2);由于地球持续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半球、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特点: 方向:自西向东 极点上空看 N-逆 S-顺)周期: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地球自转360速度:角速度-极点外全球相同 线速度-赤道最大 极点为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产生昼夜交替 1、周期

9、1个太阳日(24时)2、晨昏线:随着自转,由夜入昼为晨线(晨东昼);由昼入夜为昏线(昏东夜)(二)产生时差 1、地方时:因经度而出现的不同时刻 (东早西迟.)1、时区和区时:时区(1)地球上以经度每15作为一个时区,共24个时区(2)标准经线:每一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经度 = 时区数15(东时区为东经,西时区为西经)区时(标准时):每一个时区,以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2、时区与区时的关系: (1)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2)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3、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

10、区的中央经线-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实际的日界线是一条折线。从东十二区向东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日期减一天;从西十二区向西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加一天.4、特别的计时:半区时:印度;东部区时:朝鲜;统一区时:中国采用“北京时间”(3)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自转偏向力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1、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2、偏转规律: 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 赤道上;物体水平运动没有偏向。3、判断方法:南半球用左手,北半球用右手 掌心向上,四个手指指向物体初始运动方向,大拇

11、指指向即为物体偏转方向。(4)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并理解其成因。地球公转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使地球表面的能量分布也具有周年变化的规律,从而产生了四季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为900,分别向南、向北逐渐递减。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为23026,在数值上与地轴的倾角互余。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年回归运动,移动情况如图11所示:晨昏线图1-2图1-1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相等;赤道上昼夜长短无变化,全年昼夜相等;春分夏至秋分:由南向北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夏至日时极昼、极夜范围最大,到达极圈;秋分冬至次年春分:由南向北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冬至日时极昼、极夜范围最大,到达极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