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管理的公式及工具表格汇总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600608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薪酬管理的公式及工具表格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薪酬管理的公式及工具表格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薪酬管理的公式及工具表格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薪酬管理的公式及工具表格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薪酬管理的公式及工具表格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薪酬管理的公式及工具表格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薪酬管理的公式及工具表格汇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薪酬管理的公式和工具表格汇总一、薪酬的概念薪酬的内涵可取广义或狭义,有多种不同的界定。本文将薪酬作为经济性报酬的同义语加以界定,包括一般意义上所言之工资(即以货币形式发放的劳动报酬)和以实物或 货币形式发放的福利(可计入“其他工资”)。二、工资分类按工资的属性和功能定位将工资的种类划分为如下一级科目:1基本工资(下设二级科目:固定性基本工资、适度浮动性基本工资。上述二级科 目是否选用和具体用何名称由企业自定 )2、绩效工资(下设二级科目:基础性绩效工资、奖励性绩效工资、单项奖。二级科目下再设置三级科目。上述二级科目是否选用、二三级科目具体用何名称由企业自定)3、分享工资(下按适用对象设置二级科

2、目,按分享项目的不同设置三级科目,名称 自定)4、其他工资(下设二级科目:工龄工资或工龄补贴、其他津贴、其他补贴、其他奖金、加班工资。上述二级科目是否选用、放何位置和具体用何名称自定)三、薪酬管理公式1哈尔西50%分享比例法计效工资制的计算公式。(1)当工期提前时:计效工资 =实际计时工资+(额定计时工资-实际计时工资)X 50%(2)当工期延误时:计效工资=额定计时工资+(额定计时工资-实际计时工资)X 50%计效工资的保底值=额定计时工资X保底系数 a。一般可设置成0wa 1,特殊也可小于0,2、罗恩节约系数法计效工资制的计算公式。(1)当工期提前时:计效工资=实际计时工资+实际计时工资X

3、节约系数=实际计时工资+实际计时工资X (额定工时-实际工时”额定工时(2)当工期延误时:公式同 (1),但需要设置保底值。计效工资的保底值=额定计时工资X保底系数a。一般可设置成ow a 1,特殊情况下也可设置使其小于0。3、泰罗(泰勒)差别计件 (或提成)制的计算公式。(1)当实际完成任务额低于定额时:计件(或提成)工资=实际完成额X相对较低的计件单价 (或提成率 )(2)当实际完成任务额等于定额时:计件(或提成)工资=实际完成额X标准计件单价( 或提成率 )(3)当实际完成任务额高于定额时:计件(或提成)工资=实际完成额X相对较高的计件单价 (或提成率 )4、甘特的固定工资加超额计件奖励

4、工资制的计算公式。(1)实际完成任务额低于或等于定额时,得固定工资 ;(2)实际完成任务额高于定额时:固定工资+(实际完成额-工作定额)X超额计件单价。5、分段计件 ( 或提成 ) 制(1)0实际完成任务额X N1时:计件工资=实际完成额X P1(1)N1实际完成任务额 XN2寸:计件工资=N1X P1+(实际完成额-N1)X P2(1)N2实际完成任务额X 0.11、宽带薪酬制下一职多薪的不同档工资标准定薪公式。 第1档工资标准=某职务所对应的岗位系数X系数值(或层级基数)X当年工资普调系数 fn(2) 第n档工资标准=某职务所对应的岗位系数X系数值(或层级基数)X当年工资普调系数 fn X

5、1+2%X(n -1)12、斯坎伦 ( 期坎隆 ) 计划之企业人工成本节约奖总额计算公式企业节约奖总额=(销售收入X薪酬比率-实际人工成本)X预定分享比例75%13、双因素法的应用以年度均衡性调薪为例分配中的双因素为:岗位价值、绩效价值。按对分配因素的指标提炼方法和计算中 各指标组合方法的不同,可划分为加权法和乘积法两种算法。在加权法中,岗位价值、绩效价值这两个因素所对应指标为:岗位价值率、绩效价 值率。加权法计算步骤和公式:(1) 年度调薪总额=所有员工的工资标准总和X平均调薪比例%(2) 岗位价值率=岗位系数/刀岗位系数(3) 绩效价值率=岗位系数X绩效系数/刀(岗位系数X绩效系数)(4)

6、 加权分配率=岗位价值率X权重1+绩效价值率X权重2权重是用以体现不同分配因素在具体分配活动中的重要程度, 应根据适用分配对象 的不同合理设置。 在现有岗位职务不变的前提下, 个人工资标准的调整尽管不同与岗位 工资标准的调整 (按宽带薪酬定薪公式确定 ) ,不需严格保持现有的岗位间价值差距不 变,但仍不同于具体的某项工资的分配,仍应围绕岗位价值,在适当的幅度内波动,或 仅限于在同一职务的不同档工资标准之间波动。其原则应是“公平为主,效率为辅”, 岗位价值因素为主要因素, 绩效价值因素为次要因素, 权重 1 范围一般可取 80%-90%左右 权重 1+权重 2=100%。(5) 个人调薪额度=企

7、业调薪总额X分配率(6) 个人调薪比例 =个人调薪额度 / 调薪前的个人工资标准其中:岗位系数 =本岗位评价点数 ( 或分数 )/ 企业基准岗位或对比岗位评价点数 ( 或 分数 ) ,或:岗位系数 =本岗位评价点数 ( 或分数 )/ 企业各岗位评价点数 ( 或分数 ) 的平均 值。在乘积法中,岗位价值、绩效价值这两个因素不需设指标,可分别用“调薪前工资标准”、“岗位调薪系数X绩效等级系数”来直接量化并得到结果。乘积法计算步骤和公式:(1) 年度调薪总额=所有员工的工资标准总和X平均调薪比例%(2) 个人名义调薪比例=平均调薪比例 % (岗位调薪系数X绩效等级系数)(3) 个人名义调薪额度=调薪

8、前工资标准X个人名义调薪比例=平均调薪比例K调薪前工资标准X(岗位调薪系数X绩效等级系数)(4) 分配率=个人名义调薪额度/刀个人名义调薪额度(5) 个人实际调薪额度=年度调薪总额X分配率(6) 个人实际调薪比例 =个人实际调薪额度 /调薪前的个人工资标准注:上述 (2) 中不用岗位系数、绩效系数而改用岗位调薪系数、绩效等级系数的设 计用意,是考虑到调薪应主要考虑的分配因素应当是岗位价值,或仅为岗位价值(所有岗位人员的现有工资标准按同一比例上调即是,此为普调 ) ,同时也是为了对因相关指 标相乘而有可能导致的不合理的差距放大效应作必要控制。双因素法评析:也必更具和谐效果,可管理效果:相比单因素

9、法的仅仅以岗位价值或绩效价值作为分配影响因素,双因素 法考虑更加全面,在对某些适用问题的处理上会比单因素法更加合理。同时,由于新增 了分配因素因而可以满足处在不同位置的更多员工的利益诉求,促进员工团结和减少内耗。不足:一是只是短期激励手段并无长期激励性,效果较为单一 ; 二是在岗位价值对 分配的影响程度较大时, 虽然也引入了绩效价值因素对此加以平衡,但可能未必能达到 足够效果。14、三因素法的应用以年度分享工资分配问题为例分配中的三因素为:岗位价值、绩效价值、中长期绩效价值。对应指标为:岗位价 值率、绩效价值率、中长期绩效价值率。指标公式:(1)企业分享工资总额=管理利润X薪酬比率 -基本工资

10、总额-绩效工资总额-其他 工资总额(2)岗位价值率=岗位系数/刀岗位系数(3)绩效价值率=岗位系数X绩效系数/刀(岗位系数X绩效系数)(4)中长期绩效价值率=某员工的刀(岗位系数X绩效系数)/所有员工的刀(岗位系 数X绩效系数)X权重1+(某员工的刀(岗位系数X绩效系数)/本企业工作年限”所有 员工的刀(岗位系数X绩效系数 ”本企业工作年限) X权重2(5)加权分配率=岗位价值率X权重a+绩效价值率X权重b+中长期绩效价值率X权重c(6)个人所获分享工资=企业分享工资总额X分配率注:当分配对象是分享工资时,上述岗位价值率、绩效价值率的计算也可简化为直 接以基本工资率 (员工个人当年所获基本工资

11、占总体的比例 )、绩效工资率 (员工个人当 年所获绩效工资占总体的比例 )替代,或者是把岗位价值、绩效价值这两个因素合用一 个单一的公式“个人本期所获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总和 /企业所有员工本期所获基本工 资和绩效工资总额”加以衡量, 但中长期绩效价值率的计算考虑到每年物价和工资水平 的变化导致各年相同的绩效工资数值所反映的绩效的实际价值并不对等,这样如果直接照搬上述简化方法, 用员工个人的各年累积绩效工资占总体的比例计算,会缺乏可比性,故仍应沿用上述公式 (4) 的算法。另外,用基本工资率、绩效工资率来替代岗位价值率、 绩效价值率,前者尚远不够精确 ( 因为岗位价值用岗位工资标准反映,而岗位工

12、资标准 则包括基本工资标准和绩效工资标准 ) ,而后者所计算出来的结果可能会导致某些绩效 工资比重大的特殊岗位与普通岗位的差距放大。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简化方法当 分配对象是企业调薪总额时则不能适用。三因素法评析:管理效果:本法不仅具有双因素法的优势,还相比双因素法增加了一项分配因素 中长期绩效价值,从而使得在不采取股权激励的前提下,用低成本的方式来长期激 励员工成为可能,这必将增强对核心员工的吸引力,也可减少人才流失。不足:一是在岗位价值对分配的影响程度较大时,虽然也引入了绩效价值、中长期 绩效价值这两项因素对此加以平衡,但可能未必能达到足够效果。二是直接设置“中长 期绩效价值率”这一指

13、标,固然增加了长期激励作用,但也有可能使得某些员工躺在过 去的功劳簿上不思进取。15、混合因素法的应用以股票期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问题为例混合因素法的适用范围:适度浮动性基本工资(如有 ) 、基础性绩效工资 (如有)、年终实施的绩效性调薪 (即考虑绩效价值因素的调薪 ) 、分享工资 ( 工资的一种学名,取自 魏茨曼创立的“分享工资理论”。实践中不少企业称“劳动分红”,也可直称“效益 奖”,有很多种提法称谓 ) 、股权、期权、新型互助保障的权责分配等。当然,像单因 素法、双因素法、三因素法等其他分配方法也可用于分配上述对象。混合因素法涉和的分配因素为:综合的人力资本价值 ( 来源自:岗位价值、中长期 贡献价值 ) 、当期绩效价值。对应的指标为:期初人力资本股率、绩效股率。指标公式:(1) 岗位股。其设置按股票期权计划实施的不同阶段而有不同:用于股票期权的初次分配:岗位股=岗位系数X系数值(或层级基数)X工资普调系数fn /(虚拟股票面值1元/股X工资普调系数fn)。其中:岗位系数 =本岗位评价点数 (或分数)/ 企业基准岗位或对比岗位评价点数 (或 分数),或:岗位系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