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和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研 究 成 果 报 告仁寿县禄加镇中心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做好事情和取得成功的动力源泉心理学理论指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我国著名学者郭沫若也曾说过:“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这充分说明了兴趣的重要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需要兴趣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直接关系到语文阅读习惯的形成,关系到语文阅读质量的优劣只有让小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内因动力,为学生阅读质量的提高和阅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就明确提出了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的目标要求,在教学建议中也特别指出了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语文学习,归根结底,要引导学生读书,在广泛的阅读中,发展学生智力,引发写作灵感和热情,在与作品的交融中,甄别真、善、美,提升道德人格、个性修养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要学生成为文学的爱好者,兴趣的培养是第一步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享受阅读的精彩,品味阅读的愉悦,他们才会自主地去看、自觉地去学,他们的知识视野才会变得开阔,他们的道德情操才会得到陶冶,他们的人生境界才会得到提升。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的小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不浓厚,不喜欢上语文阅读课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阅读不用心,阅读无兴趣,阅读持续性不强,阅读质量不高我们的语文教师对如何才能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是一筹莫展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严重地制约着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对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也就非常有必要了为此,我们便提出了在我们所任教的班级学生中开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二、研究的目标: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当前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现状,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策略,激发和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为小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内因动力,为小学生阅读质量的提高和阅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通过研究,探索出切合实际、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激发和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与方法4、通过激发和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5、总结和提炼出激发和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为其他语文教师提供可参考和借鉴的蓝本,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研究的对象:我校三年级二班、五年级一班和六年级一班的全体学生四、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法、观察法、教学实践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五、研究的主要内容:1、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2、探寻激发和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3、对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实施激发和培养策略后,学生们在语文阅读兴趣方面的变化和提高程度进行效果检测4、总结、提炼出激发和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六、研究的过程:(一)对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现状调查及分析:在课题研究前,我们对所教班级的150学生(三2班50人、五1班50人、六1班50人)关于阅读兴趣的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的情况如下:内容只喜欢阅读有故事情节的文章只阅读教材上的文章,从不阅读课外读物只看一些课外儿童读物,不喜欢阅读课文课内外的读物都喜欢阅读对阅读根本不感兴趣人数65943518123比例43.3%62.6%23.3%12%82%原因分析:根据调查的情况,我们分析造成小学生对阅读兴趣不浓的原因主要是:1、教师原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重视对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课堂上只是注重对课文的分析与讲解,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没有注重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2、学生原因:对语文阅读不重视,没有把阅读当成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存在懒惰、依赖和浮躁心理3、学校原因:没有为学生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没有为学生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二)让小学生认识兴趣重要性的策略兴趣很重要,我们关键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兴趣的重要性那么,该如何来提高小学生对兴趣重要性的认识呢?我们知道,只是一味地向学生宣讲大道理,只是讲兴趣是如何如何的重要,而全是些空洞的说教,不论你讲得再多,讲得再透彻,学生们都会感到枯燥无味,学生不会有兴趣听,甚至还会很反感,收不到好的效果,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我们是通过向学生们讲《五把钥匙的秘密》这样一个故事,来让学生理解兴趣的作用,明确兴趣在自己一生发展中的重要性:2001年5月,美国内华达州的麦迪逊中学在入学考试时出了这么一个题目:比尔·盖茨的办公桌上有五个带锁的抽屉,分别贴着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五个标签,盖茨总是只带一把钥匙,而其他四把锁在抽屉里,请问盖茨带的是哪把钥匙?其他四把锁在哪一只或哪几只抽屉里?一位刚移民美国的中国学生,恰巧赶上这场考试,看到这个题目后,一下子慌了手脚,因为他不知道它到底是一道语文题还是一道数学题,他交了白卷。
考试结束后,他去问他的担保人—该校的一名理事理事告诉他,那是一道智能测试题,内容不在书本上,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地回答,但是老师有权根据他的观点给一个分数这位中国学生在这道9分题上得了5分老师认为,他没答一个字,至少说明他是诚实的,凭这一点应该给一半以上的分数让他不能理解的是,他的同桌回答了这个题目,却仅得了1分同桌的答案是,盖茨带的是财富抽屉上的钥匙,其他的钥匙都锁在这只抽屉里后来,这道题通过E—mail被发回国内,这位学生在邮件中对同学说:现在我已经知道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了,凡是回答这把钥匙的,都得到了这位大富豪的肯定和赞赏,你们是否愿意测试一下吗?说不定从中还会得到一些启发同学们到底给出了多少种答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据说有一位聪明的同学登上了美国麦迪逊中学的网页,他在该网页上发现了比尔·盖茨给该校的回函函件上写着这么一句话: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学生们从这个故事中感悟到了:兴趣确实非常重要,它是我们创造财富、获得幸福、赢得荣誉和取得成功的基础和条件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首先要有兴趣,要有自己想做、愿意去做的激情,这样,自己才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这件事情当中去,也才能把事情做圆满,做成功,取得成效,兴趣是做好事情的前提和根本保障。
三)激发和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1、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阅读教学中导语的设计和使用是一个重要的起始环节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根据自身特点或生动有趣、吸引力大,或声情并茂、感人肺腑,或深刻隽秀、发人深省的导语,以吸引、打动、启迪学生,让学生饶有兴趣,满怀期望地投身到阅读实践中来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我采用了导语激趣法,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地球,这位人类伟大的母亲,平日里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文静,那么的和蔼可亲,可是她也有躁动的时候,她要是一躁动,那可不得了!一次小小的躁动,就可能给人类造成天大的灾难,顷刻间,一座城市变成了废墟,数以万计的生灵变成了冤魂这是什么恶魔,竟然能制造这样滔天的罪恶?对!就是地震!2008年的5月12日,我们四川发生了地震,当时的情景,大家一定还记忆犹新吧!1994年,美国洛杉矶也发生过大地震,一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顷刻之间变成了一片废墟,就在这堆废墟里,一对了不起的父子演绎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谱写了一首亲情的颂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这篇课文放声朗读几遍2、通过课题激发兴趣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根据课题或在预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说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初步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循着这个目标去阅读,去思考,去解决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对学生主体内驱力的开发和利用。
把语文阅读作为解决问题、探寻答案的自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采用了课题激趣的方法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板书出课题)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生1:我想知道圆明园在什么地方?生2:我想知道以前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圆明园里都有些什么?生3:圆明园是什么时候遭到毁灭的?生4:是谁毁灭了圆明园?生5:为什么要毁灭圆明园?生6:圆明园被毁灭后是什么样子的?师:这些问题提得好,同学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然后按自然段抽读课文通过几次的朗读,孩子们从课文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3、利用影像激发兴趣学生们总是对色彩鲜明的影像制品非常有趣,因而我们应该充分有效利用好多媒体电教设备进行辅助教学,激发和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我在教学《松鼠》一课时,就利用了影像激趣的方法师:(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松鼠吗?你们熟悉松鼠吗?你们了解松鼠哪些方面的知识?紧接着播放教师从《动物世界》中剪辑的有关松鼠的影像资料播放完后,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生1:松鼠长得很乖巧,很漂亮,样子很可爱生2:松鼠很机灵,它的动作很敏捷,爱在树上活动。
生3:松鼠的尾巴总是向上翘着,好像是一把伞,它就常常躲在自己的尾巴下歇凉生4:松鼠爱吃杏仁、松果之类的东西生5:松鼠是坐着吃东西,用两只前爪捧着东西往嘴里送,就像我们人用手一样,松鼠吃东西时的样子很可爱师:同学们看的很认真,汇报得也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看看课文上是这样来描写松鼠的生(阅读课文)师:同学们阅读了课文,谁能说说你对松鼠的了解还有哪些需要补充的?生1:松鼠很怕日光,它总是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才出来活动和吃食物生2、松鼠不爱下水生3、松鼠搭窝的技术很好生4、松鼠通常一胎能生三四个小松鼠就这样,通过让学生“观看影片—阅读课文—补充完善”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们在看和读的过程中,将影像资料与文字材料相互交融和补充,学生们对松鼠的了解更加完善和全面轻而易举地就理解和掌握了课文内容4、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悬念一般是指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的关切心情一个生动的悬念,可以带出一个生动的过程和结果,阅读教学尤为如此阅读教学悬念的创设,来源于教师紧扣教材精心设计,它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思维的兴奋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读书,以达成阅读目标。
利用设置悬念,能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制造悬念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兴趣和启动思维悬念一般是出乎学生的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想尽快知道究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习《赠汪伦》这首古诗时,我是这样来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的:师:李白是我国鼎鼎有名的大诗人,可是他上过一次大当,受过一次“骗”?(设置悬念,学生们一下子有了兴趣)生:(急问)上了什么当?他还会受骗?师:这个骗他上当的人就是安徽径州桃花村的一个叫汪伦的村民汪伦很羡慕李白的诗,很崇拜李白的为人,知道他爱饮酒,爱旅游于是汪伦写信邀李白来,信中说:“先生喜欢游玩吗?到我们这里来吧,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欢饮酒吗?来我们这里吧,这里有万家酒店生:(引发兴趣,等待讲解)师:李白接信后,心中大喜,连忙赶到素不相识的汪伦那里李白并未见到信中所写的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解释说:“桃花是潭水名,并无桃花;万家酒店店主姓万,并无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