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3965836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固体压强一、压力的理解1 压力:压路机对地面的作用 力垂直压向地面,将路面 压平。运动员对跳板的压 力垂直于跳板,使跳板 向下弯曲。钉对墙壁的作用力 垂直压向墙壁,将墙壁 压出小孔。压路机对地面、跳水运动员对跳板、图钉对墙壁都产生力的作用,它们都是垂直地压在 物体表面上的.(1)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2) 压力的三要素:A. 压力的作用点必在被压物体的表面上B. 压力的方向应与被压物体的接触面垂直C. 压力的有无要看是否有相互挤压作用例题讲解 例题一、关于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压力是由于物体的重力产生的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C.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物体

2、的重力D.压力的大小有时等于重力例题二、按要求画图.(1) 在图甲中,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画出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示意图;(2) 在图乙中,物体放在斜面上静止,画出物体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3) 在图丙中,用力f将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画出物体对墙壁的压力的示意图.例题三、小明把两支同样的粉笔竖直放置在坚硬的水平桌面上。粉笔两头横 截面积不同,其中一支正放,一支倒放(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粉笔受到的重力与它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全B. 两支粉笔都受到了桌面给予的摩擦力,且大小相等C. 由于受力面积不同,桌面对粉笔的支持力不同D. 本实验无法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例题

3、四、如图所示,G = 20N, G = 5N, F = 120N,若物体A、B处于静 Ab止状态,则墙面受到的压力是()A. 20N B. 25NC. 120N D. 145N2、压强(p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是一个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 强越大其作用效果越大,压强越小其作用效果越小.物理学中用P来表示压强.其单 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用Pa表示.铅笔两端对手指的压力大小相同,但手指上肌肉的凹陷程度和感觉不同.2 压强的计算式:压强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以及物体的接触面积都有关.在接触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压力越大压强越大,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接触面积越大压强越小.由公式还可

4、以看出,压强 的单位还可以用N/m2表示,lN/m2 = 1Pa(1)物体受力面积是指两物体相接触部分的面积,不能将物体的表面积误认为一定是受力 面积,而且受力面积是可以发生变化的例如一个人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人与水平 地面的接触面积为两只脚掌的面积;人走路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一只脚掌的面积.履 带式拖拉机、坦克等,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应为两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2)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这类规则的实心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产生的压强:p = F = pgV = pgSh = pgh,其压强大小只与高度和密度有关,与底面积大小无关. S S S(3)运算时单位应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中,即压 力单位用N,

5、接触表面的面积单位用m2.3 压强知识的应用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根据需要来增大或减小压强.要增大压强可以通过增大压力或减小 接触面积来实现;要减小压强可以通过减小压力或增大接触面积来实现.例题讲解例题一、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属于增大压强的是()用刀切苹果用很细的钢丝切肥皂铁轨铺在枕木上针头做得很尖AABBCD例题二、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在如图所示的事例 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例题三、许多同学喜爱滑板运动。某同学用脚对地面向后施力时滑板前行,说明力能改变物 体的;滑板由板面、支架和轮子组成,当一个同学站在滑板上匀速直线滑行时,人 和滑板

6、受到的总重力约为600N,轮子与水平地面的总接触面积约为8x 104m2,则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强约为Pa。例题四、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所用冰壶重190N,底面积0.04 m2静止在冰面 上对冰面的压强为Pa.如图为中国运动员推出冰壶的镜头,冰壶被推出后仍向前滑行是因为冰壶具有.若5s内冰壶向前滑行了 2m,此过程中冰壶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例题五、2010年3月,大型国宝珍品一一秦始皇兵马俑在浙江省博物馆展出。小红参观时发 现,秦俑脚下都踏踩着一块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踏板,如图所示。为了弄清这种制作的好处, 她收集了一尊站立姿态兵马俑的有关数据:体重(含踏板)1600N,踏板面积1.6x 10

7、2m2。问:(g 取 10N/kg)(1)这尊兵马俑(含踏板)的质量是多少?(2)这尊兵马俑竖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3)工人将该兵马俑抬上0.5 m高的展台,则起重机至少需要做多少的功?液体压强(简讲)1 产生的原因:液体内部的压强是由于液体本身的重力引起的,所以 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又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支撑它的 容器侧壁也有压强,但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并不一定等于容器内液 体的重力.2特点: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 加而增大;在液体内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液 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3. 液体压强的计算:(1)

8、利用压强的一般公式:同固体的压强一样,液体的压强也可以通过压强的一般公式计算,即:T h (2)利用液体压强的公式:因为液体的压强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所以下部液体受到的压强是上部液体的重力作 用的结果.从液体的状态看,在液体静止的情形下, 又可以把液体看做是由许多竖直静止液柱组成=pgh (必须记住).的.因此,液体某一深度向下的压强,就是这一深度上方的一个竖直液柱的重力向 下的压强;只要求得这个竖直液柱对该深度竖直向下的压强,再根据液体内部同一 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的特点,也就同时知道这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 压强(如图)设液体某处深度为h,密度为p,液柱底面积为S,根据

9、f = G = pVg, V = Sh,p = F,不难推出 p = PShgSS注意:(1)公式P=p gh的物理意义利用公式计算的是由于液体自身的重力产生的压强,不包括大气压强.从公式 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液体 的总重无关.如图下所示,各容器中装有同种液体且深度相同,虽容器的形状不同, 装有液体的体积和总重均不相同,但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都相等._ _ (2)公式p=p gh中h的物理意义公式P=p gh中h表示深度,即从液体的自由液面到被测点的竖直距离,如右图所 示.例题一、有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试管A和B, A管内装水,B管内装煤油,两管内

10、液体的表P,B管底部所受煤油的压强为A. p = p1 2B. p p1 2D.无法判断面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所示.若A管底部所受水的压强为(g 取 10N/kg)例题二、如图所示的容器中盛满水,求A、B、C、D各处受水的压强是多少帕斯卡.= !巨-2 JZ二二y8C1UUcm 4() cii1iV例题三、如图所示,水塔与自来水管组成连通器,若水塔内水面高度h=18m,五楼住户水龙 头出水口高度h=13m,四楼住户水龙头出水口高度h=10m,水龙头出水口直径为2cm。求:23(1)四楼住户水龙头出水口处,水的压强是多少?(2)四楼住户水龙头出水口受到水的压力是多少?课后作业1、如右图,在水平地

11、面上铺一张方格纸,质量为54kg的人左脚单脚站立时,在方格纸上留 下的鞋底贴地部分的轮廓。每一个方格的面积为4X10-4m2,数方格时,超过半格的算一格, 不足半格的忽略不计,请回答:此人左脚单脚站立时,与地面接触面积大约是m2,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Pa.(取g=10N/Kg) 2、一块质量2.7kg的正方体铝块,静止放在面积100dm2的水平桌面上,求桌面受到的压强多 大.(p = 2.7 x 103kg/m3)铝3、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A和B均为实心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如图所示。物 体A的密度为0.8 x 103kg/m3,物体B的质量为8kg。求:(1) 物体A的质量;(2) 物

12、体B所受重力的大小;(3) 在保持物体A、B原有放置方式的情况下,若沿竖直方向截取物体,并通过一 定的方法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下表有两种方案,请判断这两种方案 是否可行,若认为行,计算所截取的长度。内容判断(选填“行”或 “不行”)方案一从A的右侧截取一部分长方体叠放在B的上表 面方案二分别从a、b的右侧按相同的比例截取一部分长 方体,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4、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装满豆浆的密闭杯子,以下列四种不同的方式放在水平桌面上,若杯子上表面面积是下表面面积的2倍,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分别是p、p、p甲乙 丙p则()丁乙丙丁甲A. p p p p甲 乙 丙 丁C. pp=pp乙 甲 丁 丙B. pppp乙 甲 丁 丙D. p p p =p丙 乙 丁 甲5、春季,部分农田覆盖地膜,既保证了土壤的温度,又可以减少 水分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了灌溉农田,修建水库时工程师将堤坝设计成如图所示形状,是因 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