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农村学校管理中几种不良现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3964845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探农村学校管理中几种不良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探农村学校管理中几种不良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探农村学校管理中几种不良现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探农村学校管理中几种不良现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探农村学校管理中几种不良现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探农村学校管理中几种不良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探农村学校管理中几种不良现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探农村学校管理中几种不良现象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教育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教育在这一伟大实践中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如今,各中小学正以饱满的工作热忱为创建和谐校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但有的学校在管理中也出现种种不良现象,成为和谐校园中的不和谐音符。 一、思想工作简单粗暴现象 学校管理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因而做好师生的思想工作至关重要。开会是思想工作的一种形式,有的管理者习惯靠开会解决一切问题,召集大家,端坐一起,念报纸讲形势,读文件提要求,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不换脑子搬位子”,师德教育工作就是如此简单粗暴!正确的方式应是,学校

2、管理者树立与教师平等的角色意识,走出办公室,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说真话、道真情。 有的学校学生德育工作也存在简单粗暴现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德育内容单薄,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际相脱离;二是德育形式与内容注重约束性、禁止性,较关注学生认知层面,较少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精神成长,很少引导学生从道德体验中学会正确的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三是德育方式单向式,说教式,虽然老师经常利用校会、班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等,但是往往停留在师讲生听、师做生看的简单层面上,德育实效性不强;四是对犯错误的学生,以罚代教,态度粗暴。显然,做好学校德育工作,要在形式、内容上努力做到丰富多样且新

3、颖有趣,善于在环境与活动中通过师生双向互动不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也就是要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若干意见,切实做好学校德育的改革和创新工作。 二、教学工作弄虚作假现象“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的这句教育名言,理应为每一位教师所熟知,理应成为每一位教师的教育准则。然而,一些学校一些管理者一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弄虚作假:公开课不但执教老师要反复操练,上课的学生也得一遍遍练习,甚至从别的班级调来部分优秀学替换本班学生,“做课”欺骗来听课的老师;为了评职称,在假报刊中发表假论文;考试时告诉学生要发扬“雷锋精神

4、”有的甚至想尽办法组织学生作弊,把学习不好的学生赶走;学校中需要的各类计划、总结、汇报、制度、规章、细则等,从网上下载,圈圈画画,改改加加,瞬息间成为自己的东西,或从别校中移植照搬,用来欺骗上级和领导教育的道德底线被突破了,教师的尊严受到伤害,教育良知已丧失却很少有人感到悲哀。甚至有人为此振振有词,被逼无奈说、集体荣誉说、提高水平说;也有人把它归纠于学校工作考核的泛化;也有人说靠分数评价学校工作和教师水平为特征的应试教育才是罪魁祸首不一而足。不论用什么理由来辩解,都无法掩盖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当教育原则与现实利益发生冲突时,前者显得那么的软弱,尽管在理论上我们一直重视它,除了辩解,那些虚伪者是

5、否也该反思一个自身的问题呢?三、音、体、美学科被淡化的现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是学校常规管理中最基本的要求,然而,有的教师不按学校根据国家规定课程而制定的“课程表”上课,随意减少和挪用非考试科目课时,也就是说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不“考”就不“教”。音乐、体育、美术课往往成了课表的点缀。即使有的教师去上音乐、美术、体育课,也不认真负责。比如上体育课,多采用放羊式,上课时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应付了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于是乎,有不少学生虽念了几年书,队不会站、歌不会唱;于是乎,有的学校听不见歌声,看不见做广播体操。当前,在应试教育的现实下,主要靠学生分数评价学校工

6、作和教师工作。分数好,一好百好,一好遮百丑。升学率高的学校,相关人士的奖金来了、荣誉来了,晋级晋职有望,前途一片光明。反之,校长就得引咎辞职,教师就得受罚。在现实和利益面前,有的管理者就巴不得老师挤占其它课程而加大考查科目的授课时间,而把学生的需要和党的教育方针丢于脑后。有的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虽然因高分或高升学率获得了好名声,获得了好前程,但是牺牲了学生其它兴趣和综合发展为代价,是牺牲了大多数学生的科学发展需要的。四、教师“走读”现象目前,不少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出现“走读热”现象。每日下午一放学,教师们就纷纷骑自行车或驾摩托车往家里赶,第二天早饭后则又“打道回府”,“杀”回学校,美其名曰“常回家看

7、看”。80年代初,笔者读小学时,歌曲每当我走过教师的窗前在校园十分流行。歌词至今还记得:“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烁,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高大的身影印在我身旁。啊敬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激动我心房”这首歌可以说是广大教师以校为家、忘我工作的真实写照。不知从何时起,在一些学校这幅激动人心的“耕耘图”已不复存在,“以校为家”的好教师己成明日黄花。教师“走读热”的出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教师嫌学校的居住条件太差,有的干脆是回家去干农活或做家务。我们至少可以从中看出一些教师敬业精神的减退。若任“走读”现象泛滥,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学校教师的组织纪律观念进一步淡化;二是严重影响了

8、工作,致使教师不能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使提高教学质量成为空话;三是引起群众对教师的不满和反感,影响了教师的整体形象。面对教师“走读”现象,必须采取果断措施,使“走读教师”变为“住读教师”。笔者认为,一是要加强管理,严格考勤制度,上级主管部门加强督查,并将考勤结果与经济利益、晋升晋级、评优评先挂钩。二是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敬业爱岗、无私奉献、为人师表”的教师新形象。三是各级党政及教育部门切实关心教师生活,为教师提供安心从教的必要条件。五、校园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校园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不少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学校校舍破烂、墙面斑剥;有的杂物横放、臭水横流、蚊蝇横飞;有的道路泥

9、泞、灰土飞扬、杂草丛生;有的涂墙划壁、果皮纸屑随处可见;有的厨房不洁、寝室杂乱;有的花草被踩、门窗受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中可以看出,这里有投入不足的问题,有学校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有学生良好习惯没养成的问题。其实,杜绝校园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的大政方针已定,那就是前几年大力倡导的“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现在,各中小学主要是继续认真抓好落实的问题。“文明校园”创建,一要搞好硬件建设;二要搞好软件建设。笔者认为,后者更加重要。只有师生真正养成了各种文明习惯,“文明校园”的建立才能得到保证,校园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才能彻底消除。二0一0年十一月三日2010年校长培训论文浅探农村学校管理中几种不良现象 二0一0年十一月三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