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民心理看网络用语的分类与认知心理机制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3901075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网民心理看网络用语的分类与认知心理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网民心理看网络用语的分类与认知心理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网民心理看网络用语的分类与认知心理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网民心理看网络用语的分类与认知心理机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网民心理看网络用语的分类与认知心理机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网民心理看网络用语的分类与认知心理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网民心理看网络用语的分类与认知心理机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年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每年都有很多新的网络用语给我们留下深刻 印象,一些社会事件也因网络的存在而传播、放大,受关注的程度远远超出人 们的想象。有伴随地震而被炒火的“范跑跑”,有因艳照门事件而被广泛使用 的“打酱油”,还有因高校就业难现象而产生的“被就业”等等。国内学者早 在二十一世纪初就开始关注网络用语并进行研究,但是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 的还很欠缺,分析网络用语产生的心理背景的文章非常少。本文力求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依托社会事件而产生的网络用语, 分析的依据是对本项目所得到的网络用语词条以及网络用语产生的心理背景数 据库的研究成果。本文讨论了如何通过网民的心理来对网络用语进行分类,

2、同 时又针对其中事件依托型的网络用语进行详细论述,以探寻其体现出的社会权 利关系变化情况以及其认知心理机制。一 、网络用语的分类传统的观点认为网络用语是“被使用在网络上的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 分。广义的网络用语分为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局域网、防火墙、浏览器 等;和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电子商务、网吧等。更具有研究价值的是狭 义的网络用语。狭义的网络用语被分为图形符号类、数字符号类、字母符号缩 略类、语符混用类、英汉语符谐音类、旧词翻新类、双语语码转换类、语言直 译类等。但纵观2006-2010 五年中,出现了不少依托社会公共事件而产生的网 络用语,如抱抱团、房奴、凤凰女、打酱油、被就业

3、等等。传统的分类方法显 然无法对这类词语进行有效处理。本文认为,网络用语首先从描述对象上分为两个大类:社会事件和新生事 物、网络交流用语。网民的心理背景主要有三种情况:平实反映、戏谑调侃讽 刺、求新求异。这里根据网络用语的两个大类和网民的三种心理,将网络用语分为四类(如下图):事件依托型、网络依托型、平实描述I型、平实描述II型。具体来看(1)事件依托型网络用语,主要指因社会事件和新生事物产生, 基于网民戏谑调侃讽刺等心理的用语。它们既能够在网络上使用,也可以在生 活中使用,对网络本身的依赖较低。比如“俯卧撑”“70码”等。本文重点论 述的正是这类网络用语;(2)平实描述I型,主要指因社会事件

4、和新生事物产 生,但是不带特殊感情色彩,只是通过缩写、符号化等方式成为网络用语而被 使用的用语。它们不仅在网络上使用的很广泛,在平面媒体有声媒体中也同样 被使用。比如“拼卡”、“睡眠博客”、“37 度男”等。 3)网络依托型网络 用语,主要指网民用于聊天、论坛交流、博客撰写使用的社会方言,用以表达 独特的称谓方式以及情感,以此获得网民群体内部的认同。比如“狂晕”、“雷 倒”、“O(Q_Q)O”、“兰州烧饼”等。4)平实描述II型主要指与网络技术 发展相关的用语,这些用语根植于网络,没有网络也就没有了这些用语的存在, 通常被网民以缩写、谐音等方式平实反映。如“3G”、“云计算”等。二、新势力崛起

5、一一事件依托型网络用语事件依托型网络用语的大量产生并流行,体现出了网民对官方话语体系的 不满,以及对于创制民间话语体系的需求和热情。这种民间文本往往是带着戏 谑讽刺调侃意味的,既来自于官方话语体系,却又是对其整体戏谑性的解构。 这类网络用语正是对网民在心理需求上积极针对社会问题发表意见,并且充满 质疑精神的体现。以“正龙拍虎”一词为例。 07年发生的假虎照事件,在08 年却因“正龙 拍虎”一词成为网络热词。周正龙拍假老虎一案从一开始所有关于华南虎的质 疑都是来自民间的,从来就没有官方提出质疑,陕西省林业厅也表示没有接到 任何正式的对虎照的质疑。网民对官方话语体系的不满通过草根的权利,弱者 的武

6、器网络用语宣泄了出来。“正龙拍虎”以成语的形式,成为了蓄意造假和欺世盗名的代名词,华南 虎照事件一步步走向真相的过程就是网络舆论监督战胜官方武断认定的过程。 难怪南方周末这样评价说:这一事件的抄底者以网民为主,并最终以网民 的压倒性优势收场。这幕大戏与此前非互联网时代时政新闻事件的最大不同是 信息的快速传播及海量交叉,并因此诞生了一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流行语:“谁 说网民是业余的?”通过大量类似“正龙拍虎”的网络用语,可看出,网民的思维特征是以质 疑为基调的。究其本质,解构的前提就是质疑,这是对官方化的结构现状不信 任,并通过网络用语的形式展现。“被*”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结构,它衍 生出了“被

7、自杀”、“被就业”,体现出地都是对“*”事件的质疑,用一个 “被”字充分体现了反讽意味并略带无奈。网民正是在这种心理背景下创制了 事件依托型的网络用语,以此团结力量,要求更多的自由表达,以及通过舆论 力量影响问题的解决。三、事件依托型网络用语的认知心理机制新的社会事件和新事物的产生是层出不穷的,网民们面对这些新范畴、新 概念时,不是去创造一个个孤立的新词语,而是利用特殊的认知活动,将意向 图式进行匹配,找到已知事物和新范畴、新概念的联系,借助认知方式一一尤 其是隐喻,来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莱考夫和约翰森在 Metaphors We Live By 一书中解释说:“隐喻,是一种 精神的基本机制,一

8、个使我们能够利用我们对我们的身体和社会经验,提供了 无数其他科目的理解认识。”隐喻思维机制的主体是认知思维,是把一个事物 (源域)的某些特征映射到另一事物(目的域)的创造性思维认知过程。人们 借助隐喻思维机制,用已知去知未知,由具体明抽象,从简单见复杂,这种超 越型的思维,促进了人们对事物的整体理解。以“*控”类网络用语为例。“控”字本身有六种释义,在“*控”中所 用到的是“控制、驾驭”含义的变异含义。“控”字的新用法源于英文单词 complex(情节)的前头音(con),日语先借用过来,按照日元语法形成“某某控” 的语言景观重构,并通过著名动漫和游戏传入大陆。新的“控”是一种新式的 社会认知

9、的自我投射,人们沉浸其中,似乎被某物所役,但实际上“所役”等 同于“所自役”。在“*控”结构中“控”字所表达的含义有以下三种:(一)喜爱。“控”所表达的喜爱之意没有排他性,而且被喜爱的对象非 常的广泛。例如:“苹果控”、“萝莉控”、“萌音控”。一个人可以既是“苹 果控”也是“黑莓控”,可以既是“美剧控”也是“泰剧控”。(二)占有欲。“控”的这个含义被充分的被商家利用,以煽动消费者的 消费欲望。例如:“包包控”、“罗马控”(指一种罗马风情的女鞋)。(三)极度了解。以“星座控”为例,只知道十二星座的人是算不上星座 控的,了解火土水风四种类型只是进阶,只有那些对星座知识了如指掌并且非 常重视星座对人

10、影响的群体才能成为星座控。这三个含义都是由原本的“控制、驾驭”的含义生发出来的。“*控”和 “控制、驾驭”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似性使它们建立了联系。可见隐喻的确是无 处不在,隐喻是人们思维过程和思维表达形式的基础。在网络用语的产生、理 解和发展过程中,隐喻思维起着重要作用,语言就是它的基础。四、结语语言是时代的镜子,是社会的浓缩,是人们交际的工具。网络用语的产生 和发展离不开网民的心理背景,正是这样的心理和社会现实产生的碰撞,引起 了事件依托型网络用语的产生。它们有的生命力很强,逐渐走入日常用语;有 的则随着所依托的事件的过去而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部分 网络用语都有着自己的全盛时代,它们是我们认识人和社会的工具之一。我们 应该认真地分析网络用语,以深入理解互联网对人、对社会以及各种社会关系 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