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培训考试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3858973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健康培训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职业健康培训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职业健康培训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职业健康培训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职业健康培训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健康培训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健康培训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健康培训考试题部门: 姓名: 得分 : 时间: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职业健康检查包括():A、上岗前B、在岗期间C、离岗时D、应及时2、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A、未成年工B、孕期、哺乳期的女工C、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D、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3、 职业病有哪些特点()A、职业病因明确B、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通常是可以检测的C、在接触同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中,只出现个别病例D越早发现越容易恢复4、 在职业卫生领域,通常所说的“三苯”指:()A、苯、苯酚、甲苯 B、甲苯、苯酚、苯胺C、苯、甲苯、二甲苯D、苯酚、苯胺、苯并芘5、 职工被确定诊

2、断职业病之日起,用人单位应在()日内向劳动 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A、 30 B 、 60 C 、 90 D 、 1206、根据国家现行职业健康职能分工,作业现场的职业健康检查应由 ()A、安监部门B、卫生部门C、劳动部门D、工会部门7、职业健康监管对象是指:()A、企业、事业单位 政府机关B、企业、科研单位、政府机关C、企业、事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D有限公司、合伙企业、个体劳动8、 用人单位 ()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职业病防护条件的 单位和个人。A、不得B、可以C、签订合同后可以D、签订委托书后可以9、 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应当向()申请鉴定A、当地人力和社会保障部门

3、B、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C、做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D当地工会组织10、 职工被确诊职业病的,应当()A、找企业负责人解决B、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C、自己去医院治疗D、向法院起诉11、用人单位没有参加社会工伤保险的,劳动者患职业病所需费用由( )承担A、用人单位B、工伤保险基金 C、本人D、社会捐助12、 用人单位发生分立、解散、合并、破产等情形时,应当()A、终止职业病人的待遇 B、由企业与本人协商解决C、按照国家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D、政府重新安置13、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职业病病人或直系亲属、)内,可以直接向社会保工会组织在其被诊断

4、、鉴定职业病之日起(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A 1个月 B 、6个月 C 、1年 D 、2年1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防尘口罩也能防毒 B、防毒口罩也可防尘C、活性碳面具可用于防尘D当颗粒物有挥发性时可选用组合防护。15、进入密闭或有限空间作业,必须佩戴()A、防尘口罩B、空气呼吸器C、防毒面具D、卫生口罩16、 发现有人晕倒在有限或密闭空间内,最适合的急救方法是:()A、及早下去救上来 B、腰间系上绳子下去,把晕倒者拉上来C、佩戴空气呼吸器,在有人监护下,将人救上来D点燃蜡烛、佩戴空气呼吸器下去,将人救上来17、 ()是电焊工常见的职业性眼外伤, 主要由电弧光照射、紫外线辐射引起A

5、、白内障 B 、红眼病 C、电光性眼炎D 、青光眼18、用人单位应当在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 ( )和中文警示说明。A、公告栏B、警示标识C、安全标语D、宣传口号19、 矽肺是由于吸入()粉尘引起的。A、煤尘B 、石棉 C 、游离二氧化硅D 、苯20、露天矿与井卞矿在采矿生产过程中,防尘的主要措施是()A、干式凿岩B、湿式作业C、防尘口罩D、防毒面具21、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本人的健康档案。A、有权索取B、无权索取C、有权要求复印D、无权要求复印22、用人单位在新、 改、扩、技术引进、 技术改造项目的竣工之日起 ( ) 日内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A、 10 B 、 20

6、C 、 30 D 、 6023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由()负责A、国务院B、国家卫生部C、国家安监局D、职业病防治中心24、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中,最常见的是()A、呼吸道B、消化道C、皮肤D、汗腺25、 生产性噪声不包括:()A、空气动力噪声 B、机械噪声C、电磁噪声D、空气传播噪声26、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法定责任者是()A、主要负责人B、劳动者C、医疗机构 D、国家27、 ()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A、接触有害作业的工人 B、接触有毒有害的劳动者C、职业病病人 D、工伤职工28、 国家规定,每年()月的最后一周是职业病防治宣传周A、 4 B 、 5 C 、

7、6 D 、 729、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 ( )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欺骗A、职业病危害后果B 、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C、职业病诊断D 、职业病病名30、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下列()项不属于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尽的义务A、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B、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及时报告C、在有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设置警示标识D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及操作规程二、判断题(每题 2分共 12 分)1、用人单位在和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无权知道干的是什么工 种,会产生什么危害因素。( )2、在合同期间,用人单位根

8、据生产需要,调换可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岗 位,劳动者无权拒绝。( )3、 职业健康检查必须到县级以上的医疗单位进行。()4、 劳动者可以在当地的医疗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5、劳动者在职业健康检查和相关医学观察期间,由于劳动者受益,产生的费用,应由劳动者自己承担。()6、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和医学观察期间,由于不能再从事原工作,经领导同意,可解除或终止其订立的劳动合同。()三、填空题(每题 2分共 12 分)1、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 ( )、职业病危害因素( )、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相关资料。2、申请职业病诊断时应当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职业史、工作场所历年职业

9、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等3、用人单位对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不得以货币代替( )。4、根据国家现行职业健康职能分工,作业现场的职业健康检查由( )部门负责。5、劳动者诊断职业病, 如果用人单位不提供劳动者职业健康档案, 劳动者 可向( )举报6、劳动合同应当一式两份,()各持一份。四、案例分析(本题满分 16 分)不满 14 周岁的某甲辍学后到附近的一家石英砂厂工作。 由于该用人 单位正值生产旺季,老板立即安排某甲在出料口处工作。发给某甲卫生口 罩,嘱咐定期更换,并承诺每月为其发放保健“木耳”。如此工作一年后, 某甲经常咳嗽,胸闷,以为是感冒,便私自买些药治疗,又过了一段时间, 某甲的

10、咳嗽、胸闷加剧,胸痛、无力,还伴有呼吸困难,再服用感冒药, 没什么效果。于是到附近的人民医院就诊,医生看后怀疑患有“尘肺病”, 便转至职业病院, 医生要求其提供职业病诊断资料, 用人单位却不给提供, 后经几番努力,职业病院终于做出了“尘肺病”的诊断。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本题中,某甲哪些权益被侵害?2、在本题中,用人单位有哪些违法行为?3、用人单位不提供职业病诊断所需资料,某甲应怎么办?4、如果某甲被确诊“职业病”,要得到赔偿还应怎么办?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社会保险,谁来赔偿?职业健康培训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A B C D) 2 、( ABCD) 3 、(

11、 ABD )4、( C)5、(A) 6、( A) 7、(C )8、(A) 9、( C)10 、(B )11、(A) 12、( C)13、( C )14、( D )15、(B )16、(C )17、( C) 18 、( B )19、(C) 20 、( B )21 、( A C) 22 、( C )23( C)24 、(A )25、( D) 26 、( A )27、(C )28 、(A )29 、( ABD) 30 、( C )二、判断题(每题2 分共 12 分)1、(X) 2、(X )3、(X)4、(X) 5 、(X) 6、(X )三、填空题(每题 2分共 12 分)1、(职业史 )、(接触史

12、)、 2、(职业病诊断申请书)、3、( 职业病防护用品 )。 4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5、(当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6、(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四、案例分析(本题满分 16 分)参考答案:1、 甲的权益被侵害的有:接受职业病保护的权益;接受职业健康检查的权益; 接受职业健康培训的权益;知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及后果的权益;获得职 业病诊断资料的权益。2、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有:非法使用童工; 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未为接触职业危害的劳动者提 供合格的防护用品;未告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可致的职业病及后果; 未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未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 检查;未对接触职业危害的劳动者进行培训。3、用人单位不提供诊断职业病所需资料, 甲可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 门举报。4、甲可向当地的人力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由用人单位负责赔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