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阶段总结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0358030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惯阶段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习惯阶段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习惯阶段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习惯阶段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习惯阶段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习惯阶段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惯阶段总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研究阶段总结 新乡市新区小学 杨春霞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决定人生。每一位家长都十分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学业成绩。我认为,教育孩子首先要注重孩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才会有好的学习成绩,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说,良好的习惯会决定孩子的一生。依据开题报告,我们课题组讨论并且制订了本学期的课题工作安排。具体内容如下:一、 本学期研究目标1培养小学生基本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做人、做事、学习基本习惯;2探索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的新途径,形成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二、

2、 本学期研究内容1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预防与矫治;2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策略研究;3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策略研究;三、 操作过程1、注重课堂,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教师在课堂上要围绕“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扮演好“两种角色”(引导者、提问者),做到以下几点:(1)用开放型教学组织形式构建人本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从思想上明白自身的发展要自己,做学习的主人,从而主动学习文章中的知识点,积极探索其中的奥秘,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经验。(2)用学生主体观构建人本课堂。多给学生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活动”中

3、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求知,在“探究”中创新;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学习规律,在互动中寻找方法,在探究中理清思路,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高能力。(3)用宽容构建人本课堂。允许学生说“不理解”、“我还没有想好”“我认为”;还学生质疑权与商榷权;让学生以挑战者的身份进行二度创作。(4)用赏识教育构建人本课堂。如对学生说:“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多启示”“你的朗读很有感情”“你很会观察、也很会思考”“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的见解与众不同”从而营造一种平等探究的氛围,激励学生以生活体验来参悟文本,让丰富多彩的“个性感悟”得以充分的发挥。2、加强配合,促进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学习行为习惯

4、养成教育的训练,仅学校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我们强调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一是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通过家校联系活动,广大家长对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有了更清醒地认识,家长们一致认为学校开展这样的讲座让他们收获很大,他们纷纷表示以后要做孩子的榜样,关注孩子的心灵,与学校协同合作,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让孩子在温馨、快乐的环境中成长,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二是长期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形成学校、家庭联动机制。共同做好了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学校开通了“校讯通”,及时传递信息,交流学生的学习行为动态。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 自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老师团结协作、克难、奋进,在大家的努力下,使课题研究工

5、作迈上了新台阶。现将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开展情况进行回顾总结: (一)调查首先对我校学生的生活习惯做了详细的调查,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我校学生存在以下不良生活习惯: 衣着服饰不整洁,小脸小手脏 随地乱吐口痰、乱扔垃圾,看到垃圾不主动捡起来。 课间休息喜欢到处乱跑,并高声喧哗。 不尊重他人,见到老师不主动问好。 爱说脏话,甚至动手打人,不习惯使用文明语。 不遵守公共秩序,不爱护公共财物。 不听从长辈的教导,随意顶撞,发脾气,不懂得感恩,认为家长对自己的照顾是理所当然的。 (二)措施 针对这以上现象,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来加强学生的生活习惯养成教育。 1、道德习惯培养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6、,首先就要让他们从小学会承担作为家庭一员的家庭责任,从小学会关爱自己身边的人,做一个有责任心、有感恩习惯的人。我们课题组教师每周给学生布置感恩作业:或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或与父母进行一次心与心的交谈,或为父母洗一次脚、泡一壶茶,或给父母讲故事等等。同时,加强家校联系,每周把“家校联系卡”发放到家长手中,让家长参与评价孩子感恩作业的完成情况。学校根据家长的评价,每周、每月、每学期评选出“有良好感恩习惯的小主人”。 2、让孩子学会独立 “生活习惯差、不会自理的孩子永远长不大。”我们注重从细节入手,通过一个个短期目标的养成,实现生活习惯的螺旋式提升,一步一步向成“人”的大目标靠近。学校以培养

7、良好的生活习惯为核心,制定小学生生活习惯一日常规,实行“三五五三”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即从礼仪、卫生、就餐等三个方面入手,做到文明就餐五步骤:排队、洗手、答谢、静吃、清扫;卫生打扫五动作:说、看、捡、装、查;遇见客人三重礼:主动让行、轻声问好、微笑告别。 3、勤俭节约习惯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利用晨会、班会、队会、思想品德课、少先队活动等机会向学生讲述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和教育。(2)从小事着手,严格要求。我们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培养小学生勤俭节约好习惯的工作。第一、要求学生在打扮上不要过分,不要追求新奇时髦,更不

8、要互相攀比。第二、教育学生不要乱花钱,不随便向家长要钱。平时不挑食,不经常买零食吃,能节约的钱一定要节约。第三、要教育学生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对家里、他人、国家、集体的财物都要爱护。吃饭时不乱倒饭菜,节约水、电,随时注意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爱惜书本,不乱撕书本,也不乱削铅笔,爱护桌椅、门窗、教学仪器和体育设备等。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发现问题,及时引导,长此以往,习惯成自然,就会内化凝炼成固定的好习惯。(3)学校领导、教师及家长要以身作则,起典型示范作用。要求学生勤俭节约,教师就首先要带头做到。对于家长,也应提出要求,要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工作,而且也要给孩子做出榜样。同时我们还要善于发现和表

9、扬发生在学生身边勤俭节约的人和事,要创设勤俭节约的育人环境和舆论氛围,以促使学生早日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4、常规教育中渗透安全自护意识 小学生的安全自护意识应从培养良好的常规教育习惯开始。首先,要教育小学生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进餐或饮水时先用手摸摸碗或杯子,以免烫嘴;不能乱吃或乱喝没生产标志的东西;不能用牙签剔牙。睡觉前要洗脸、洗脚、刷牙,不能含着东西睡觉,不把杂物带到床上玩。上下楼梯要靠右行走,不猛跑。另外,对于意外事故中的安全教育也很重要。首先,应知道自己及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玩具、食品,不跟陌生人走;遇险时,会用电话呼救;知道报警

10、电话110。再者,不要将别针、硬币、小玻璃球、纽扣等放入口、鼻、耳中;不将气球的碎片放入口中倒吸气等等。 5、构建优良集体 农村小学生有许多时间是和小伙伴们一起构建的,老师、家长都不可能时时处处和学生在一起,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学生集体有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在集体中,要形成一种集体的舆论、规范,也会产生一些集体的评判标准,这些都是一个孩子的行为、言语、习惯教育的大磁场。如大伙儿都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肯定会对有这种习惯的个别孩子的不良言语、习惯产生抑制作用,会对良好的言语、习惯起到一种强化巩固的作用。常言说:“近朱者赤”、“物以类聚”,可见构建良好的学生集体十分必要。 6、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11、,在检查中促进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由于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凭简单的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也不是一天两天或短时期内就能完成,任何行为习惯的养成总要在实践中得以训练和体现,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表扬先进,树立榜样,这无疑会对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对于班级我们开展“常规管理先进班级”和“文明班级”评比,并授予流动红旗;对于学生个人我们开展“学习进步”和“文明标兵”评比活动,并为获得此项荣誉的学生佩戴奖章,在学生中形成了一个争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五)研究效果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我们所教的学生在道德、礼仪、自理能力以及使用文明用语、卫

12、生保洁、勤俭节约等方面的生活习惯有了明显的好转。学生也从原来的生活习惯融合到本地的生活习惯。如在个人生活习惯方面,大多数学生能做到衣着整洁,勤洗澡,勤洗手,勤换衣物,早晚能刷牙的洗漱习惯;仪表整洁端庄;书写、阅读卫生;坐立行的姿势正确;学生能正确地做眼保健操。在家庭生活习惯方面能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合理安排时间,学会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校园生活习惯方面,能在课间进行有意义的活动,不奔跑追逐,不大声叫喊;爱护学校公共财物,保护学校花草树木;会使用文明用语;爱劳动,懂得爱惜、珍惜劳动成果;能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积极参加值日生工作和学校大扫除,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能避开生活中潜在危险,建立起安全意识;坚持锻炼身体,初步养成了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做好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再培养,同时在课题研究材料的积累和收集整理上多作努力,为使课题顺利结题作辅垫! 201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