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言感悟注重情感熏陶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0216817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语言感悟注重情感熏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加强语言感悟注重情感熏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加强语言感悟注重情感熏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强语言感悟注重情感熏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语言感悟注重情感熏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重语言感悟 加强情感熏陶小摄影师教学片断与评析枣阳市太平镇中心小学 常爱菊教学背景:小摄影师一课,讲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照相机未能照成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意图是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心里活动,感受文学家对少先队员的关心和爱护。故事并不复杂,但故事中所蕴含的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真挚的爱,却是三年级的孩子不容易体会到的。因此,教学这一课,应该紧紧围绕“爱”这一情感中心,引导学生在读中揣摩,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片断一:师: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谁知道“吩咐”是什么意思?生1:安排生2:命令师:一般情况下,谁能“吩咐”谁呢

2、?生1:大人吩咐小孩。生2:老师吩咐同学。生3:老师我有问题: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能吩咐高尔基吗?师:是啊!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齐读第七自然段,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齐读后思考交流)生:“吩咐”在这里是说小男孩让高尔基按他要求的姿势坐下。生:我认为这里高尔基按小男孩的要求去做,说明他没有一点架子,把小男孩当作朋友看待,非常尊重孩子的意见。生:高尔基被孩子的天真感染了,觉得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说明他很喜欢这个小摄影师。师:说得真好。高尔基确实很喜欢这个孩子,所以才那样与小男孩配合。点评:抓住“吩咐”一词,让学生揣摩其中包含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之情,进一步了解高尔基的品

3、质。片断二生:“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这里我也读懂了高尔基很喜欢小男孩。生:我有补充:高尔基不愿意见记者,却又特别希望小男孩能再来师:确实是这样。你从哪里可以看出高尔基非常希望小男孩再来?生:从“很忙”和“一定”这两个词可以看出来,高尔基很忙,却一定要小男孩进来。师:对!那么高尔基为什么不愿意见记者,却又特别希望小男孩能再来呢?(学生讨论交流)生:高尔基对媒体宣传自己并不感兴趣,所以不愿意见。小男孩来照像是为了给班级办墙报,是为了学习,所以高尔基尽管忙,还是热情接待了他。小男孩子没有能照成像,肯定会失望的,所以他希望小男孩能再来。生:不光是小男孩失望,班

4、里的同学们也肯定会失望的,高尔基是不会让同学们失望的,所以他希望小男孩能再来。师:是啊!你看高尔基多么关心孩子们,爱护下一代啊!请大家自由朗读最后一自然段,再互相讨论一下,该怎样读好些。(学生反复朗读后讨论)师:谁能把这最后一段读一读?(学生朗读)师:读得真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生:高尔基不愿意见记者,但他仍旧挂念着那个孩子,内心充满了关切,所以前一句要读得平淡一些,后一句要读出关切之情。(再点名学生读)点评:学生能积极发言,积极去发现,教师作适当、及时的点拨,启发学生深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并通过朗读把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表现出来,在读中体验高尔基对孩子们的关心和爱护;在读中想象,让这浓

5、浓的情感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受到情感的熏陶。片段三师:那个小男孩会再来吗?生1:会来,因为他还没完成任务呢。生2:高尔基那么喜欢他,他一定会再来的。师:小男孩又来了,事情会怎么发展呢?生1:门卫和秘书不会再拦着他了。生2:高尔基会像上次一样按小男孩的吩咐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生3:老师,小男孩上次耽误了高尔基很长时间,我觉得他肯定不好意思再来了。师:如果小男孩不来了,高尔基会怎么做呢?生1:高尔基会派秘书找他。生2:高尔基会亲自到学校找他。生:、师:是呀,高尔基那么喜欢小男孩,他一定会帮小男孩完成任务的.点评: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开始想像男孩回家后心情是如何如何难过,他又是怎样准备胶

6、卷的,第二天又是怎样回去给高而基照相的,而高尔基呢,是如何不厌其烦地接受男孩的采访,怎样按男孩的吩咐摆好姿势,接受照相的。再次体会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爱。总评:试用修订版大纲中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没有受到感情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等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会对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因此,阅读教学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规定的情境,在感悟语言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上面的三个教例,在这一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

7、。(一)品析词语,揣摩情感。“吩咐”一词在文中包含着的内涵:高尔基被小男孩的天真可爱所感染,因而也就听从“吩咐”,任其“摆弄”。从中足以看出高尔基的童心童趣和对小男孩的喜爱。一般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因而这其中所包含的情感是学生很难体会出来的。教例中紧扣“吩咐”一词让学生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理解,再通过说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把理解语言和体会情感结合起来,揣摩出其中包含的高尔基对小男孩子的喜爱之情,这就是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二)朗读体验,领悟情感。情感是附载在语言文字这一客体之中的。因此,它需要靠读者在读中去感知与感悟。如果说“吩咐”一词着重表现的是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的话

8、,那么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两句话则集中体现了高尔基对整个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并且这种情感是那样的强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 教例中,教师没有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朗读,通过朗读去体验、去感知、去感悟,通过反复朗读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高尔基对待记者的冷淡和不见,对待小男孩的热情和“一定”要见这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正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达到了“在读中有所感悟”的目的。(三)激发想象,升华情感。有了这种体验和感悟,“高尔基为什么不愿见记者而热切希望小男孩能再来”这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师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让学生再读全文并进一步思考:“小男孩会再来吗?”激发学生的想象,进一步把他们引进课文规定的情境之中。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并且给学生提供了展开想象的空间,学生会自然地由此想到高尔基还会等待小男孩来吗?可以想见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更加深刻。在他们积极的思维中,引起情感的共鸣,让高尔基对下一代的浓浓爱意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