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管理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9900807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营利组织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非营利组织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非营利组织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非营利组织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非营利组织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营利组织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营利组织管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营利组织管理学习中心:专业:学号:姓名:、名词解释:(共40分)1. 非营利组织:具备法人资格,以公共服务为使命,享有免税优待,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盈余不分配给内部成员,并具有民间独立性质的组织。2. 战略计划:战略计划是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在未来较长时期内(通常是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3. 非营利组织的利益相关者:所有能够影响或被非营利组织的宗旨、决策、活动所影响的人或团体,包括捐助者、政府主管部门及其官员、受益人、评估组织、专业协会、社区、组织所在城市或地区、媒体及公众等外部利益相关者,也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员工及志愿人员等内部利益相关者。4、

2、组织形象是人们所具有的信念、观点及印象的一组集合。它主要包括理念形象、行为形象和视觉形象。组织形象是一个无形因素,它反映了组织外部对该组织的服务质量及其他方面的看法和总体评价。5、在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的基础上,非营利组织外部营销主要关注产品、价格、分销渠道或地点、推广策略,这是非营利组织可以控制的四个基本营销管理手段,简称策略。非营利组织一般将以上手段组合起来综合运用,制定营销组合策略,以实现组织营销的管理目标。6、在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网络组织中,非营利组织也存在缺陷,即“志愿失灵”问题。主要包括:慈善不足;慈善组织的家长作风;慈善组织的业余性。非政府组织对象的局限性。7“双重管理体制”是

3、指负责非营利组织管理的机构是双重的,即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登记注册和业务管理,实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审核、双重负责、双重监管的原则,形成宏观方面的登记管理和微观方面的业务管理双管齐下的严格体制,用以规范、监督和管理中国的非营利组织。这种体制通过设立高门槛、高条件、严格手续和复杂程序,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人口”管理。8借力发展战略:是由尼尔森创造性地应用于非营利组织的战略形式。这种战略是根据非营利组织自身的特点,开发合适的经营项目创造收人,为实现非营利组织的使命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二、简答题:(共40分)1简述(汉斯曼)对非营利组织的分类(汉斯曼)根据资金筹措方式将非营利组织分

4、成捐赠型非营利组织和商业型非营利组织两大类,根据组织控制方式将非营利组织分成互助型非营利组织和创业型非营利组织二类,这两大分类交叉可以将非营利组织区分为四种类型:捐赠互助型,如政治性的团体;捐赠创业型,如艺术博物馆;商业互助型,如乡村俱乐部;商业创业型,如医院。2简述非营利组织的特征:组织性;非营利性,民间性;自治性;志愿性;资金来源多样性3简述理事会职能:(1)决定组织的宗旨和使命。(2)选择和评估执行主席。(3)决定战略规划。(4)审核和监督。(5)筹集资金。(6)协调公众关系。(7)自我评估。4简述非营利组织使命的重要性:(1)保证整个组织经营目的的一致性。(2)为配置组织资源提供基础或

5、标准。(3)建立统一的组织风气或环境。(4)通过集中陈述,使员工认识组织的目的和发展方向,防止他们在不明白组织目的和方向的情况下参与组织活动。(5)有助于将目标转变为工作组织结构,包括向组织内各责任单位分配任务。(6)使组织的经营目的具体化,并将这些目的转变为具体目标,以便使成本、时间和绩效参数得到评估和控制。(7)令人振奋的使命陈述向非营利组织的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展现了组织追求的目标、价值取向,帮助组织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凝聚力、吸引资金,为组织的良好运作打下了基础。5非营利组织在选择兼并战略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1)两个不同的非营利组织的兼并首先要考虑他们的使命是否一致或类似。(2)非营利组

6、织的管理机制。不同的非营利组织有不同的管理机制,如果处理不当,不但不会产生综合效益,反而会增加内耗,降低兼并的成功率。(3)非营利组织的文化,包括组织成员的信仰、价值观。6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制定政策的作用是什么?(1)政策使职员和管理者充分理解组织期望他们做什么,进而提高了战略成功实施的可能性。(2)政策为管理控制活动提供了基础,并可协调各小组之间的关系,还可减少管理者用于决策的时间。(3)政策明确谁应该做什么工作,促进分工,从而能够提高效率。(4)政策将决策权适当地委派给各个有着不同责任的层级。7. 非营利组织怎样才能成功地筹款?:(1)明确的理想和使命;(2)透明性(效率);(3)足够的能力

7、(有效性);(4)志愿者的参与;(5)证明影响8简述转化型领导的四种基本方法:理想化影响力、个别关怀、精神鼓励、和智力激发。三、论述题:(共40分)1在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关系中,政府的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以适应这些变化?全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其内容包括政府的重新定位,摆脱自上而下的集权管理方式,抛弃曾经占支配地位的观念,从而宣告了大政府时代的终结。政府职能的转变同样推动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形成了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新关系。非营利组织与政府之间的这种依赖,越来越不是政府的直接干涉行为,而是民办官助的形式,这有助于形成非营利组织的民间性、自治性的本性,也使二者之间的关系由

8、过去的管与被管向着平等合作的伙伴机制发展。从趋势上看,越来越多的非营利组织必须脱离与政府的直接关系,而谋求自治。非营利组织的自治机制明显区别于政府的强制性的“行政机制”和营利性的“经济机制”,它使得非营利组织能够成为社会领域的主体,是最具非营利组织本质特征的机制。政府部门的新角色(1)积极引人私营部门(2)取得公众支持(3)提高监管能力2试对“路径一目标理论”、“转化型领导理论”和“仆从式领导理论”加以比较,并说明它们为什么特别适合于非营利组织的领导?路径一目标模型、转化型领导模型以及仆从式领导模型等。这些理论各有特点和侧重点,但它们不同程度地以愿景和价值为导向,注重对人的精神激励与心智改造,

9、通过发挥触及员工灵魂的影响力,在追求高绩效工作目标的同时,推进个体的成长和群体合作力的提升,而这一切对于非营利组织的领导尤为重要。(1)路径一目标模型是关于领导者如何有效激励员工达到指定目标的理论。由于非营利组织自身存在和运行的特点,其领导者格外强调对以志愿者为主的员工给予超越单纯物质刺激之外的特别的激励,以开启他们的智慧,激发他们的潜能,促使他们完成更高的绩效目标,这一点恰与“目标一路径理论”的意旨相吻合。路径一目标理论为领导者提供了一张路径图,为他们指明了改善员工绩效和满意程度的有效方式。现代非营利组织领导者几乎可以把路径一目标理论的原则运用于组织中的各个层次和各类工作中。路径-目标领导模

10、型固然追求高绩效,但它在实践中的重点更在于人,即领导者要了解并满足员工的需要,帮助他们克服障碍,培养他们实现成长。这种“满足一扶助一培养”的员工领导模式对非营利组织尤为需要。(2)转化型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激励员工士气,帮助员工以新的视角和观念看待老问题,使员工看到事业的美好前景,从而激发出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更高的绩效水平。转化型领导强调公正、公平、和解、人道等积极的价值观,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主动祛除恐惧、妒忌、憎恨等消极情感,他们用超越利己主义的方法激励员工,用魅力感召、精神鼓舞、智力刺激和个别关怀等方法去影响下属。转化型领导的着力点由单纯的物质层面提升到了精神层面,它是通过让员工意识到所承

11、担任务的重要意义,激发员工的高层次需求,建立互相信任的氛围,促使员工为了组织和团队利益而牺牲个人私利,达成超出本来期望的卓越绩效。简言之,转化型领导着眼于人,它注重对员工精神和心理的深层影响,并由此导致员工改变和成长。转化型领导注重使员工与领导目标一致。转化型领导提高员工对某些目标重要性的认识,并强调目标被实现的意义,使员工看到事业的美好前景,变得积极主动,将自己的兴趣转换到组织的兴趣中,与领导者达成愿景共享和目标认同,形成“上下同欲”的状态。(3)仆从式领导指领导者以仆从的方式去触发他人的积极行动。就是说,领导者以仆从的方式实施领导,通过永远忠实于自己的愿景,彻底地服务于身边的人,让他们潜在

12、的领导力和才能在不知不觉间得到发展,进而扩展至各个组织,使这些组织也回归“仆从”的服务本性,为人们和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仆从心态是一种自然的情感,一种发自内心愿意服务他人的意愿。而领导者的仆从角色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为所领导的人服务,即领导者通过自我牺牲和服务引发员工的竭诚奉献与服务;二是为组织的目标和使命服务。“仆从式领导”原则,对于主要以志愿者组成的非营利组织尤为适用,因为:第一,仆从式领导的服务精神恰与非营利组织慈善与服务的本性相吻合;第二,非营利组织大多没有很清晰的层级结构,这种相对弹性化的组织更强调领导功能的发挥,而且,尽管非营利组织领导者负有很大的责任,但他们常常并没有与责任相匹

13、配的强大而明确的职位权力,在这种无权有责或责大权小的情况下,就更需要通过仆从式领导发挥出超职权的影响力。四、案例分析题:共20分。年春,北京诞生了一个被称为“草根”的民间志愿环保组织一一“自然之友”。此前,随着中国经济的起飞,环境问题已日益突出,而环境保护主要是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动的。“自然之友”的应运而生给中国的环保事业带来了新的气象,而它也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自下而上的民间环保的一面旗帜。即便是这样的一个民间组织,它的申请、注册过程也是艰难的。4月,几位发起人草拟了章程并以“绿色环境文化协会”名义向国家环保局提出注册申请。11月,注册申请未获批准。后经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同意,开始以“中国文化

14、书院绿色文化分院”筹备组名义申请,199年43月31日,经文化部办公厅同意,民政部社团司注册,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获准成立。自然之友”作为中国文化书院的分支机构注册成立,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组织,也没有自己的编制,但拥有独立的帐户、公章,每年向中国文化书院上缴管理费。“自然之友”属会员制协会组织,其成员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组织结构也相对比较完善,在经济上完全依靠体制外的资源,经费来源于会费、国内外社会团体及私人捐赠,特别是国际大型基金会、公益组织的捐款和资助,“没花国家一分钱”。无论是与第三部门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还是与实力雄厚但官方色彩较浓的各类基金会等“民间组织”相比,先天不足而又

15、完全依靠体制外资源获取养分、自力更生的民间组织还非常弱小。但即使在这样营养不良的情况下,“自然之友”依然能高效率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了不可低估的社会效益。梁丛诫不止一次地提到,在处理与政府关系时,光凭感情用事是没有用的,必须认真研究中国政府的运作方式及法律责任,有了充分的法律和道义根据,才能使政府无所逃遁,积极处理问题。中国的环保组织不能只在各个具体事件中造成某种声势而不处理后继问题,应当替政府“着想”,真正解决问题责任的还在政府身上,而解决问题比呼吁、“作秀”要难的多,不能以理想主义方式行事。“自然之友”是要真正改善中国的环境问题,如何促使问题的解决才是“自然之友”关注的。自然之友是非营利

16、组织吗?为什么?。通过此案例,你觉得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生存环境如何?如何改善?3自然之友采取怎样的策略来处理和政府的关系?你认为中国的应如何参与国家的公共管理?分析:1自然之友是中国自下而上成立的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非营利组织,案例显示,它具有明显的非营利组织特征: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公益性)、志愿性、自治性。2. 总体而言,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生存在环境不甚理想,与自上而下的官办型非营利组织相比,草根型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空间更小。(1)法律制度不健全、政策环境不完善,双重管理体制,准入严格,门槛过高,不利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2)民间非营利组织能力不高,实力不强;(3)非营利组织自治能力的式微,对政府的依赖性大,受行政机构的干预与影响过多。(4)需要建构与完善有利于有利于非营利组织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