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与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9846228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与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标与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标与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课标与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课标与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与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与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与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设计 - 发表日期:2013年6月3日 作者:程开芝 本页面已被访问 690 次 主讲人:程开芝 时 间:2013年3月15日 2012年,进入课程改革的一个新时期。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内的19种课程标准。为了落实课程标准,教育部强调:组织开展全员学习和培训,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修订后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今年秋季将在所有起始年级使用新教材。2012年8月1日,我们镜湖区的全体在职和不在职的教师在北塘小学收看了安徽省新课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培训会。这里我把培训会上听到的以及自我学习中学到的内容跟老师

2、们交流,我讲的课题侧重教学目标设计。为此,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来谈: 第一部分 2011年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变了什么修订后的数学课标保持了实验稿的基本结构,但对理念、目标、内容等作了一些重要的修订。1.体例与结构的变化在“前言”部分除修改了对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数学教育的功能、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数学课程设计思路的表述外,还增加了“数学课程的性质”。整合3个学段的实施建议,统一撰写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教材编写建议,并增加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将“行为动词”和“案例”等统一放入附录。2.对数学的意义及课程性质作了修订修订后数学意义表述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

3、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原: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课程的性质表述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

4、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3.重新阐述了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将实验稿6条基本理念中关于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两条合并成一条,变成5条基本理念。关于数学课程与教学的总体要求表述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4.梳理了10个核心概念课程标准把课程内容分为4个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又提出了与内容有关的10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并且对每一个核心概念都给出

5、了较为明确的解释。第二部分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要求是什么课程目标是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的第二部分内容,把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也有说法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看作是体验式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把“双基”扩展为“四基”】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

6、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变化,将“两能”调整为“四能”,明确提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固然重要,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所需要的。在数学的领域中, 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康托尔(德国数学家,集合论的创始人)】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

7、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第三部分 怎样分解课程目标?一、要理清教学目的、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目的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制约着各个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发展趋势及总方向,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统贯全局的作用。因而比较抽象、笼统、模糊、不易测量。课程标准是方向性的问题,它是国家和政府按照一定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培养目标。

8、是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 通过比较,我们就能理清教学目的、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它们是一级一级的包含关系。数学课程目标与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的联系数学教学目标是数学课程目标在教学中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数学课程目标在具体的“单元”教学、“课时”教学中的落实。标准中以课程目标的形式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数学课程目标:即“知识技能”、“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情感态度”。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目标的三维提法:“知识与技能、过

9、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在教学中具体描述教学目标时,常常把这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按三类描述,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样就形成了数学新课程的“三个维度、四个领域”教学目标,简称为“三维四领域”教学目标,以此来表述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通过教学活动应达到的预期目标。【布卢姆(B.S.Bloom)的分类系统,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技能、情感三大类】这次课程改革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整体”意为素质全面的人,“整体发展”即整体的、人的智力与人格的全面和谐、协调统一的发展。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

10、果,又叫结果性目标。这种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目标,又叫程序性目标。这种目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学生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验,又叫体验性目标。他的层次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其他目标有重要的促进和优化作用。二、分解课程标准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我们如果直接用课程标准或教学目的代替教学目标

11、,就会出现教学目标笼统、虚化、泛化,课堂上无法检测评价,目标达成度不高。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再看下叙写教学目标的现实状况,就可知道分解课程标准的重要性了,为此必须知道分解课程目标的目的、依据及要领,做好编制教学目标的工作。三、如何做好编制教学目标工作需要做以下四个层面的工作:(1)领会课标(指导方针)、(2)弄懂吃透教材(加工材料)、(3)了解分析学生(编制依据)、(4)掌握编制方法(操作技术)四、分解课程标准的依据进行课标分解,不是想当然的去进行分解,需要有六个依据:第一是现代分类学,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就是将内在的心理动词换化为外在的行为动词。第二是中考说明,评估检测。第三是教师的专业经验

12、,什么样的知识匹配什么样的动词,主要依据我们自己的教学经验。第四是教材,课标分解必须在一定的文本上进行分解,不要去情境。第五是章节教学目标。第六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虽然我们使用的教材、教师用书相同,但各个地方的学生存在着差异,我们就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学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

13、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课程改革实验在我们所有年级学生中的全面展开,传统教学评价中的弊端也更加明显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出来。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不重视或者依旧停留在原有的评价思想评价体系上,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建立一种新的适应新课程需要的、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已经非常迫切和非常必要。一、教师的评价要具有发展性所谓发展,指的是教学评价要改变统一的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择的功能,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应该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

14、中存在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发展水平,评价的作用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不断发展。为此,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应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学生的“将来”和“发展”。在评价中主张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情况、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必须改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观念的新的评价意识,才能正确理解标准的要求,进行正确的学生评价。二、教师的评价要具备多元化多元化指的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传统教育教学中的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占有评价的主动权,学生

15、则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而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主体是多元的,是由师生家长学校等方面组成的评价整体,不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的单一的评价结构。评价提倡的是多元化主体,在这个多元评价中,要求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家长对教师、对自己孩子的评价等等。提倡把学习小组的评价与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在这诸多的评价中,最重要的评价活动是学生的自评。在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中,学生应该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通过主动参与、主动评价来重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进程有一个新的定位,随时对照学习目标,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以及不足,评价要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三、教师的评价方法要多样化多样化指的是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即在实际评价时,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与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