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案-溶液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967707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教案-溶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教案-溶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教案-溶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教案-溶液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教案-溶液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教案-溶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教案-溶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七 章 溶 液第一节 溶液(1课时)一.知识教学点 1.溶液、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 2.溶液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一般应用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1)培养学生利用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事物的能力。 (2)建立溶液的概念,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间的关系。 2.难点:(1)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 (2)培养学生对于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疑点:透明是不是溶液的宏观特征。 4.解决办法: (1)通过学生对于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可以归纳总结出溶液的概念,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对于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利用挂图(或模型),通过对溶液形成过程的分析,可以使学生从微观上认识溶液。三.

2、教学过程讲解:本章重点研究有关溶液的知识,那我们先来了解溶液的概念。板书:一.溶液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1:把泥土、植物油分别加入少量水中,振荡后静置。板书:实验7-1刚加入水时振 荡静 置泥土+水上下分层浑 浊又上下分层植物油+水上下分层浑 浊又上下分层提问:实验现象有何异同?(启发引导学生总结)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填表。总结:1.刚加入和静置后,均上下分层。 2.振荡后液体变浑浊。板书:1.悬浊液:由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 浊液(或悬浮液)。2.乳浊液: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或乳状液)。讲解:悬浊液浑浊是因为固体小颗粒引起的;而乳浊液变浑浊是因为液体

3、小液滴引起的。目的: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教师活动:继续演示实验7-1:将蔗糖、食盐分别放入少量水中,振荡后静置。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描述:蔗糖、食盐加入水中,在振荡后液体澄清,静置一段时间后也不会发生变化。设问:为什么蔗糖、食盐溶于水后和前面所做两个实验现象不同呢?讲解:(可利用彩图或画简图)把蔗糖溶于水,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扩散,随着振荡,蔗糖分子就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同理,食盐溶于水,也是构成食盐的小微粒(Na+、Cl-)均一分散到水分子中间。目的:利用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从微观世界认识以上实验。总结板书:3.溶液:一种或几

4、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4.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5.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29-130有关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内容,思考: (1)如何根据溶液名称来确定溶剂跟溶质? (2)理解溶液概念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练习:(1)教材P131第二题。 (2)区别以下液体是不是溶液: a.硫酸铜溶于水;b.牛奶;c.高锰酸钾溶于水;d.醋。目的:加深学生对溶液、溶剂及溶质概念的理解。教师活动:通过学生练习发现问题并随堂解决,启发学生总结:板书:注意:a.溶液并非全是无色,无色不是溶液的特征。 b.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剂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c.

5、水为溶剂,不论多少,水均为溶剂。 2.溶液的应用学生活动:自己阅读教材P132,并用语言概括(举例说明)。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并启发他们举出更多生活中的实例。板书:(1)在溶液中反应可加快反应速度。 (2)溶液对动植物生理活动有很大意义。 如:生理盐水、眼药水、CO2的输送。四.布置作业 1.教材P134第3题 2.判断: (1)溶液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混合物。 (2)均一、稳定是溶液与浊液的本质区别。 (3)某浓度的食盐溶液,取出部分后,剩余的浓度变小。 (4)溶液的特征是“均一”,即同溶液各处的浓稀一样,性质相同。 (5)将食油滴入装水的试管内,充分振荡,所得到的液体中食油是溶质,水是

6、溶剂。第二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1课时)一.知识教学点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溶液的稀浓和溶液的饱和、不饱和这两组概念的区别二.重、难、疑点和解决办法 1.重点:(1)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2)分析溶液“浓”和“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溶液这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2.难点:利用实验和数据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3.难点:用什么办法判断一瓶蔗糖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4.解决办法:(1)边实验、边分析、边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积极思维,逐步建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教师演示实验并给出一些数据,引导学生分析,逐

7、步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和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三.教学过程讲解: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溶液。为了对溶液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就需要将溶液作出分类。板书: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2,在各盛10毫升水的试管中分别加入食盐和硝酸钾固体,直至不能再溶解。提问:在实验过程中,溶液的温度是否改变?水的量是否改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目的:为学生观察实验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有利于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2,在各盛10毫升水的试管中,分别缓慢加入食盐和硝酸钾固体,边加入边振荡,直至试管中有剩余固体不再溶解为止。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回答以上提出的问题。总结板书:饱和溶

8、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提问:在提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一定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3、7-4。目的: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活动:边观察实验边思考问题,分析讨论并总结实验。教师活动:参与讨论并答疑,引导学生总结。总结板书:1.只有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饱和”和“不饱和”才有意义。 改变温度 加水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改变温度 蒸发水分 加入溶剂 3.当温度确定、溶剂量确定时,某溶液的饱和状态表示溶质溶解的最大值。

9、目的: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为下一节溶解度概念的建立做好铺垫。讲解:如果给定条件,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粗略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溶液常常习惯被分为稀溶液和浓溶液。板书: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副板书: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不同物质的质量: 硝酸钾:192克 碳酸钙:0.0013克 食盐:36克 氢氧化钙:0.17克 判断正误:1.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2.饱和溶液就是浓溶液。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5,在各盛有10毫升的水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克食盐和0.1克熟石灰,振荡并观察现象。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及所列数

10、据,试判断正误。目的: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总结板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过对于同一种溶剂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34,并提问:如何确定某溶液是饱和溶液?四.总结扩展 1.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不给定条件可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2.扩展练习:试判断正误 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如果溶液质量不变,则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多。 在一

11、定温度下,溶质的质量不改变,则无法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一定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 两种不同溶质的饱和溶液混合,依然是饱和溶液。五.布置作业 1.教材P134第2题 2.选择题 (1)某浓度的食盐溶液取出部分后,剩余溶液的浓度(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2)A克溶质溶于B克水中,取出一半溶液后,余下溶液中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 A.A/B B.A/B C.A/(A+B) D.(A+B)/A (3)将4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20,在温度变化前后,溶液中保持不变的是( ) A.溶质质量 B.溶剂质量

12、C.溶液质量 D.溶液浓度第三节 溶解度(2课时)一.知识教学点 1.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2.溶解度曲线 3.气体溶解度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1)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2)了解溶解度曲线 2.难点:正确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性与溶解度在概念上的不同。 3.疑点:溶解度与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间的关系。 4.解决办法: (1)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大小?可以建立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度与溶解性在概念上的不同。 (2)通过一些基础练习,加深学生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3)通过例题的示范,学生的练习,可以更清楚地使学生理解溶解度和饱和溶液之间的

13、关系。三.教学过程导入:在生产和科研中,经常用易溶、可溶、微溶和不溶来表示物质的溶解性。那什么是物质的溶解性呢?板书:一.溶解性 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学生活动:根据生活实践讨论:溶解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总结板书:2.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还和温度等因素有关。学生活动:讨论并设计实验:如何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如氯化钠、硝酸钾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小?)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在相同温度下,将氯化钠、硝酸钾分别加入相同量的溶剂中,观察哪一种可以溶解更多一点。总结: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性大小: (1)在一定温度下(相同) (2)在一定量溶剂里(相同)目的:锻炼学生利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为引出溶解度的概念作铺垫。板书:二.固体溶解度(溶解性的定量描述)教师活动:介绍固体溶解度。板书:1.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