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9658634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概述】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结、直肠粘膜的弥漫性炎症,其临床特点 为原因不明的、时好时坏血性腹泻。难以设想如此一个破坏性疾病 却无一个可确定的病因或一个特异的内科治疗方法。虽然切除全部 病变的结、直肠可完全治愈此病;但付出的代价将是有可能从此终 身腹部回肠造口。【治疗措施】(一)内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复作的结局主要取决于疾病的严重度,表现 为全身症状,而与病期及病变范围无关,如溃疡性直肠炎除外不予 考虑的话。内科治疗应包括4个方面:卧床休息和全身支持治疗:包括 液体和电解质平衡,尤其是钾的补充,低血钾者应予纠正。同时要 注意蛋白质的补充,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必要时应给予全胃肠道外

2、 营养支持,有贫血者可予输血,胃肠道摄入时应尽量避免牛奶和乳 制品。柳氮磺胺吡啶(Azulfidine,SASP):开始时给0.25g 口服4 次/d,以后增至1g 4次/d 口服,在奏效后改为1g 3次/d或0.5g 4次/d。并可同时给甲硝唑0.2g 3次/d,3周后改甲硝唑肛栓0.2g 2次/d纳肛,以后改0.2g 1次/d纳肛,并持续应用36月。皮质类固醇:常用量为强的松510mg, 3次/d, 12周 后,剂量递减,每周减少5mg,直至最后5mg 1次/d或2.5mg 2次 /d作为维持量。或用地塞米松0.751.5mg 3次/d,同样递减至 0.75mg qd或0.375mg bi

3、d作维持,但目前并不认为长期激素维持 可防止复发。在急性复作期亦可用氢化考的松100300mg或地塞米 松1030mg静脉滴注,以及每晚用氢化考的松100mg加于60ml生 理盐水中作保留灌肠,在急性发作期应用激素治疗的价值是肯定 的,但在慢性期是否应持续使用激素则尚有分歧,由于它有一定副 作用,故多数不主张长期使用。除皮质类固醇外,也可用ACTH2040U静脉点滴。免疫抑制剂: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价值尚属可疑。据 Rosenberg等报道硫唑嘌吟(azathioprine)在疾病恶化时并无控 制疾病的作用,而在慢性病例中它却有助于减少皮质类固醇的使 用。除上述治疗措施外,对腹泻严重,出现夜间腹

4、泻的病例可给予 抗胆碱酯类药物或复方苯乙哌啶(止泻宁),但忌用鸦片类药物如可 待因和复方樟脑酊,因为有诱发急性结肠扩张之可能。(二)外科治疗约有20%30%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最终将需要手术治疗。以往, 在各种内科治疗方法失败后,手术作为最后一种解决疾病的方法, 而病员也处于急性或慢性疾病严重营养不良和虚弱的状况下。现在 多主张较早施行手术,这种治疗态度的变化是由于现在有好几种手 术可供选择和尝试,而手术的结果是良好的。手术指征:需急症手术的指征有:大量、难以控制的出 血;中毒性巨结肠伴临迫或明确的穿孔,或中毒性巨结肠经几小 时而不是数天治疗无效者;暴发性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对类固醇激 素治疗无效,亦

5、即经45d治疗无改善者;由于狭窄引致梗阻; 怀疑或证实有结肠癌。此外,还有几种非急症情况应考虑手术, 如:难治性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指反复发作恶化,慢性持续性症 状,营养不良,软弱,不能工作,不能参加正常社会活动和性生 活;当类固醇激素剂量减少后疾病即恶化,以致几个月甚至几年 不能停止激素治疗,这是不得不作结肠切除的手术指征;儿童患 慢性结肠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时;严重的结肠外表现如关节炎, 坏疽性脓皮病、或胆肝疾病等可能对手术有效应。手术选择:目前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四种手术可供选用。 各有优缺点,因此应用严格的适应范围,只有合理的选用才能取得 最好的效果。 结直肠全切除、回肠造口术:这是最古老

6、、最彻底的手术、 无复发和癌变之虑,术后再也不需服药。术后并发症较少,手术可 一期完成。但永久性回肠造口给病员带来生活上的不便,精神上的 痛苦和肉体上的折磨,无疑是病员最不愿接受的手术,因此这一术 式应限用于具有低位直肠癌需作直肠切除者;有肛门疾病或肛门手 术史的病员;以往曾作小肠切除或疑有克隆病不适宜作盆腔回肠袋 手术者。 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这是一个有争议的手术,因为 保留有病变的直肠,有疾病再活动和癌变的危险。然而这一手术操 作简便,避免永久性回肠造口,手术并发症少。因此在Koch回肠造 口术和回肠袋肛管吻合术问世前这是唯一可避免永久性回肠造口术 的术式。赞成采用这一术式者认为至少

7、可让病员少受几年回肠造口 之苦,此手术主要适用于直肠无病变的患者。对结肠或直肠中有癌 肿或间变的病例,直肠纤维化不能扩张者,有肛周疾病以及术后不 能定期随访复查的病例均不宜选作此手术。 控制性回肠造口术:Koch首创在回肠造口前利用末端回肠建 成一个储存袋和一个乳头瓣,以达到控制排便的目的,这是一个比 较复杂的手术,并发症较多,尤其是有关乳头瓣的并发症如痿管形 成,乳头瓣滑动,坏死和瓣脱垂,其中以乳头瓣滑动最为常见,也 是最难应付的问题。虽然有许多改良以减少其发生,但尚无法消除。理论上Kocn回肠袋的地位更有了限制。一般,病员希望避免回 肠造口术者宜选盆腔回肠袋手术;如病员已往已作结直肠全切除

8、术 或因低位直肠癌或肛门功能障碍不适宜作盆腔回肠袋手术者,则可 选作Kocn回肠袋手术。但以往曾作小肠切除手术或小肠伴克隆病者 则属Kocn回肠袋手术的禁忌证。 结直肠全切除、回肠袋肛管吻合术(IPAA):术手术主要适用 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对内科治疗无效的病例,不间断的肠道外表现,持续的少量出血,狭窄或粘膜严重间变的病例。位于直肠中段 平面以上的癌肿病例且无播散者也是本手术的适应者。在急性情况 下千万别作此手术。另外在急症结肠切除时,直肠不一定要切除, 尤其在年轻患者;如临床情况需要,直肠应予保留,以后还可以再 作近端直肠切除,远端直肠内粘膜剥除,回肠袋肛管吻合术。回肠袋肛管吻合术大致可分为3

9、类:即双腔回肠袋,包括J 型、改良J型和侧方回肠袋,三腔回肠袋(S形回肠袋)和四腔回 肠袋(W形回肠袋)。每一种回肠袋各有优缺点。S形回肠袋肛管吻合术是最早出现的盆腔回肠袋手术,由Parks 和Nicholls在1978年提出,最初他们用30cm末端回肠褶叠成三 段,以后改进用50cm长分成15cm长三段和5cm长输出管。结果有 50%需插管排空,储存袋炎是最常见并发症。不少学者指出储存袋过 大和输出管过长是导致滞留和储存袋炎的二个主要原因。因此,目 前主张取三段1012cm回肠组成储存袋,而输出管长度则以2 4cm为宜。J形储存袋肛管吻合术系1980年Utsunomiya倡导,其优点为 排空

10、好,滞留少,两个相反方向蠕动的肠段可加强储存功能。储存 袋由两段1215cm长末端回肠组成,然后将回肠袋的顶端拉下与肛 管作端侧吻合。改良J形回肠袋肛管吻合术是Balcos设计的一种改良J形回肠 袋,即将原J形袋的后跟处截断,远端段拉下与肛管作一逆蠕动的 回肠肛管端端吻合术,输出管长度同样不宜超过4cm。这一手术兼 具J形袋的优点,由端侧吻合变为端端吻合就纠正了 J形袋的最大 缺点。旁侧侧侧回肠袋肛管吻合术是1980年Peck提出的另一种双腔 回肠袋手术,手术分二期进行,第一期先作回肠肛管端端吻合术, 然后在末端回肠3040cm处作端式回肠造口。36个月后关闭回 肠造口,并将近端回肠拉下在盆腔

11、内与远端回肠作侧侧吻合,回肠 袋成形术。理论上两段回肠均为顺蠕动,滞留更少,具有J形袋的 全部优点,而无J形袋的缺点。但实际上第二期手术极为困难,二 期手术均系大手术,因此Peck本人现在已弃用这一手术。W形回肠袋肛管吻合术则是将四段12cm长的末端回肠褶叠、切 开、形成一个大腔,拉下与肛管作端侧吻合。在操作上这一手术较 为费时和困难,但由于形成的腔大,储存功能较好Nicholls和 Pezim(1985)报道104例IPAA,比较J形、S形和W形回肠袋术后功 能,包括正常控便、自行排便和容量三大指标,结果三项指标均以 W形回肠袋最优。Keighley等(1989)报道65例IPAA,主要比较

12、J 形与W形回肠袋术后并发症与功能,结论是两种回肠袋并无区别。 Wexner(1989)报道114例主要为S形回肠袋,平均随访5年,总疗 效包括自行排空92%,清醒时排空91%,夜间控便76%,白天经常失 禁1例,夜间经常失禁3例,总失败率8%,术后恢复工作87%。 Silva等(1991)报道88例IPAA,比较J形,S形和W形三种术式 结果,以W形最佳,S形最差。最近,Gratz和Pemberton (1993) 报道美国Mayo Clinic 1400例IPAA的经验,主要是J形回肠袋, 全组仅2例术后死亡,1例死于激素引起的胃溃疡穿孔,另1例死 于肺栓塞。从长远来看95%患者对手术感到

13、满意。但控便并不完 善。少数病员仍有粪便溢逸,再者高达1/3患者有储存袋炎,目前 尚无有效的长期预防或治疗的方法,因此还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然 而在现有的四类手术中,结直肠全切除、回肠袋肛管吻合术不失为 较为合理、可供选用的方式。【病因学】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仍不明。虽有多种学说,但目前还没 有肯定的结论。细菌的原因已经排除,病毒的原因也不象,因为疾 病不会传染,病毒颗粒也未能证实。克隆病患者血清溶酶体升高,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则为正常。基因因素可能具有一定地位,因为白人中犹太人为非犹太人的 24倍,而非白人比白人约少50%,最近Gilat等对特拉维也夫的 犹太人的研究中报道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

14、明显降低,为3.8/10 万,而丹麦哥本哈根为7.3/10万,英国牛津7.3/10万和美国明尼 苏达州7.2/10万。此外,女性与男性比例也仅0.8而其他报道为 1.3。显然地理上和种族上的差异影响本疾病的发生。心理因素在疾病恶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现在已明确溃疡性结肠 炎患者与配对对照病例相比并无异常的诱因。再者,原来存在的病 态精神如抑郁或社会距离在结肠切除术后明显改善。有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许多病人血中具 有对正常结肠上皮与特异的肠细菌脂多糖抗原起交叉反应的抗体。 再者,淋巴细胞经结肠炎病员的血清培养可变为对结肠上皮有细胞 毒性。此外在结肠炎病人的T和B淋巴细胞群中发现有改

15、变。但以 后认识到这些异常并非疾病发生所必须,而是疾病活动的结果。事 实上,Brandtzueg等清楚地证明并非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残留腺体中 组织水平免疫球蛋白活动有缺陷,IgA运输正常,而IgG免疫细胞 反应为对照病员的5倍。因此,有可能IgG在疾病的慢性过程中具 有作用,但与疾病发生则无关。总之,目前认为炎性肠道疾病的发病是外源物质引起宿主反 应,基因和免疫影响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一见解,慢性溃 疡性结肠炎与克隆病是一个疾病过程的不同表现。由于宿主对外源 性物质的抗原发生过敏,一旦肠的免疫启动建立一一或许这种启动 是建立在婴儿期微生物克隆化时期一一任何增加粘膜对这些抗原渗 透性的伤害,

16、都可能诱发肠壁的炎症性反应。抗原的类型和其他一 些因素决定着炎症过程的性质,即发生克隆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病理改变】溃疡性结肠炎是一个局限在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的疾病。这与 结肠克隆病的肠壁内炎症性变化有鲜明区别,后者在肉芽肿样炎性 过程中肠壁各层均受累。但溃疡性结肠炎时所见的病理变化是非特 异性的,也可在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和淋菌性结肠炎中见到。病变开始时为粘膜基底Lieberkulin隐窝有圆细胞和中性多核 细胞浸润,形成隐窝脓肿,光镜下可见覆盖的上皮细胞染色过浅和 空泡形成。电镜中可见线粒体肿胀,细胞间隙增宽以及内浆网质增 宽。随着病变进展,隐窝脓肿联合和覆盖上皮脱落,形成溃疡。溃 疡邻近则有相对正常的粘膜,但有水肿,成为自肉样外貌,在相邻 的溃疡间变得很孤立。溃疡区被胶原和肉芽组织放纵地生长所占 领,并深入溃疡,但罕有穿透肌层者。在暴发型溃疡性结肠炎和中 毒性巨结肠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