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语文13年级古诗整理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947279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语文13年级古诗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沪教版语文13年级古诗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沪教版语文13年级古诗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沪教版语文13年级古诗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沪教版语文13年级古诗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语文13年级古诗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语文13年级古诗整理(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咏鹅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词句注释“鹅!鹅!鹅!面向,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写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比照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二寻隐者不遇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词句注释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2、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言:答复,说。云深:指山上的云雾。处:行踪,所在。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三

3、山村山村宋邵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词句注释去:距离。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3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四画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词句注释色:颜色,也有风光之意。惊:吃惊,害怕。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

4、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画为盛唐诗人王维所做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伤。全诗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无穷,历来为人传诵。五静夜思静夜思唐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词句注释 静夜思:安静的夜晚产生的思绪。 疑:好似。 举头:抬头。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似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静夜思是唐代诗人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1。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六风风唐峤

5、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词句注释解:知道,懂得。三秋:秋季,一说指晚秋,农历九月。二月:早春,农历二月,一说指春季。过:经过。 斜*i:倾斜,歪斜。2可以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可以催开春天美丽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竹倾斜。风是唐代诗人峤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通过抓住“叶“花“浪“竹四样自然界物象在风力作用下的易变,间接地表现了“风之种种形力、魅力与威力:它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全诗四句两两成偶,以“三“二“千“万数字对举排列来表现风的强大,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6、。七所见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词句注释1.所见:写诗人所看见的事物。2.牧童:放牧牛羊的小孩。这里是指放牛的娃娃。3.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4.林樾yu:指道旁成阴的树林。樾,树荫。5.意欲:想要。6.鸣蝉:鸣叫的知了。7.闭口:闭上嘴巴,不发出声音的意思。2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突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顿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所见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写了作者偶然所见牧童骑牛唱歌想捕捉知了的一件小事,通过对牧童的动作神态变化的描写,表现了牧童天真活泼机智灵活的性格和热爱大自然情趣的特点。描

7、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全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用语活泼自由、浅显明了。八梅花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单独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词句注释1.凌寒:冒着严寒。2.遥:远远地。知:知道。3.为wi:因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2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单独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亦是

8、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正义的人。全诗语言朴素,写得则非常平实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九草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词语注释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

9、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十登鹳雀楼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词句注释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欲:想要。穷:尽,使到达极点。千里目:眼界宽阔。更:再。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风光,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10、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十一杂诗其二杂诗其二唐王维君自故土来,应知故土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你从故土刚刚到京洛来,故土的事你应了然于怀。你来时我家的明窗之前,冬梅枝上的花儿是否开?描写游子思念家人,向故土来人询问家中情形的话。十二春晓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词句注释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12-3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

11、脆的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夜宿山寺十三江上渔者江上渔者宋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词句注释渔者:捕鱼的人。但:只爱:喜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

12、味美。君:你。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出没:假设隐假设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2风波:波浪。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江上渔者是宋代诗人仲淹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的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1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辛,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十四塞下曲其二塞下曲其二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

13、。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十五悯农二首其二悯农其二唐坤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十六小池小池宋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词句注释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

14、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淘气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小池是宋朝诗人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十七敕勒歌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词句注释 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蒙一带。 阴山:在今自治区北部。 穹庐qing l: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笼盖四野y: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天苍苍:苍苍:青色。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in:同“现,显露。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