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寒辩证及常见贴敷穴位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9208825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寒辩证及常见贴敷穴位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热寒辩证及常见贴敷穴位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热寒辩证及常见贴敷穴位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热寒辩证及常见贴敷穴位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热寒辩证及常见贴敷穴位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寒辩证及常见贴敷穴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寒辩证及常见贴敷穴位(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寒辩证及常见贴敷穴位辩证及常见贴敷穴位、热、寒辩证:中医治病是针对病因治疗,西医病因有:细菌,病毒,支原体;中医病因有:热症,寒症,湿症;1、天突穴根据咽腔来判断:(咽腔红肿,大红,亮红,鲜红等是热症),(咽腔暗红,淡红是寒症);2、大椎穴根据肚子来判断:(腹胀,便秘,积食,发热是热症)(腹3、4、痛,腹冷,便溏是寒症);膻中穴根据鼻子来判断:(黄鼻涕是热症),(清白鼻涕是寒症),肺腧穴根据痰色来判断:(黄痰是热症),(清白痰是寒症);5、神阙穴是百脉之王,百病皆可用;6、双涌泉穴调理阴阳,引热下行之功效;顽固性皆可用。热症用:1号,4号,7号;寒症用:2号,5号。看准病症,选准类型,贴准穴

2、位,具有:当天见效,两天治好, 三天治愈。注意:孕妇贴敷神阙穴(肚脐)禁用!二、常见贴敷穴位1、大椎消炎、泄热特效大穴。清热必选的穴位。我们低头时最高起的骨头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在最高起骨头下方的凹陷中取大椎穴。2、膻中一清热要穴。配合大椎清热效果最好。治疗闷喘效果好。位 于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的交点处。3、天突一一止咳特效,各种呼吸道,咽炎,口腔炎症要穴。别称玉 户、天瞿,属任脉。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在左 右胸锁乳突肌之间,深层左右为胸骨舌骨甲状肌;布有皮下颈静脉弓, 甲状腺下动脉分支,深层为气管,再向下,在胸骨柄后方为无名静脉及主动脉弓;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主治气

3、喘、咳嗽、暴喑、咽喉肿痛、呕逆、瘿瘤、梅核气。4、肺腧一一祛痰,消肺干湿啰音。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 5 寸处,左右各一穴。先低头找到脖子后面正中有一个骨性的突起,这 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往下数三个这样的突起,这是第三胸椎棘突,再 往两边1. 5寸处就是。大约就是肩胛骨上缘下两三指。这里的寸, 都是同身寸,即患者中指第二关节为一寸,指也是患者的手指。大椎穴肺俞穴5、神阙一神阙(shdn quO),经穴名。属任脉。在脐中部,脐中央。穴下为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浅层主要有第十胸神经前支的前皮 支和腹壁脐周静脉网。深层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主治泄痢, 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

4、,中风脱证等。通便、消胀 气要穴。呼吸道,胃肠道,腹泻,妇科病的指定穴位。属于双向调剂 穴位。可补可泻。6、命门补肾大穴。与神阙配合治疗各种男科、妇科炎症。命门, 属督脉。别称属累。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在腰背筋膜、棘上韧 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 内侧支。主治虚损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胎屡坠,汗不出等。7、涌泉引热下行,对发热有特效,配合神阙、止泻穴治疗腹泻、 小儿尿床等。位于第2、3脚趾缝与足跟连线的1/3 处,靠近脚趾端 的那个点就是涌泉穴,或者你用力弯曲脚趾,脚底凹陷的那个地方就 是涌泉穴。也可用于补的穴位,贴12

5、号的时候。涌泉穴8、气海神阙下1.5寸,是人体内的一个穴位。又名脖胦b6 ya ng。是任脉穴位名称,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取穴时,可釆用 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 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9、止泻穴止泻等效穴位。即利尿穴。利尿穴为经外奇穴名。别 名止泻、血清、关元上。位于腹中线,当脐下2.5 寸处。或于神阙与 曲骨穴连线之中点取穴。特效腹泻W在第四五脚 趾丫上一指半(1.5寸)处。 即手中指量时,中节那个 红绿点处。至阳穴*(絢侧肩胛下角连踐中点 第了炯椎棘突F 凹陷处10、至阳一一肩胛骨下方水平线与正中线相交处。第7胸椎棘突下凹

6、 陷中。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第7肋间后动、静脉背 侧支及棘突间静脉丛;布有7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归属督脉。11、关元肚脐下3寸,用仰卧的姿势,四手指并拢,将并拢的手指横放在肚脐下方,肚脐下正中线与手指交叉的地方就是关元穴。有 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关元穴临床上多用 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12、中腕穴,肚脐上3寸,呕吐等效穴位,为食道减负,属奇经八脉 之任脉。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 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 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此穴位为人体任 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

7、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恶心、治疗 烧心、暧气、治疗慢性肝炎、治疗慢性胃炎、胃痛,辅助消化等。向上I寸为上靛;门證处为中脸位密码13、上腕穴,肚脐上5寸,胃区炎症,加快胃嚅动,属于任脉,位于 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5寸处,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肝下缘及胃 幽门部;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7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主治胃痛、呃逆、反胃、呕吐、癫狂、咳嗽痰多、黄疸。问上1寸为上院1/2处为中皖向下2寸为TK1,位密码14、下腕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在腹白线上, 深部为横结肠;有腹壁上、下动、静脉交界处的分支;布有第八肋间 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配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针灸并用

8、)治 急性菌痢。胸骨下端向上1寸为上錠仃1/2处为中展向下2寸为下脱位密码15、足三里,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主治 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是个补穴,免 疫穴。16、四缝穴:喘,消胀,消疳积,开胃口。四缝穴是经外奇穴,位于 第2第5指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其具有治疗小儿疳积、百 日咳、调节阴阳平衡、提高免疫力等功效。17、期门穴: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 寸。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泄泻、饥不欲食、胸 中热、喘咳、奔豚、疟疾、伤寒热入血室。18、章门穴一一位于人体的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此穴 位适应于腹痛、腹胀、泄泻,胁痛、痞块。19、定喘穴定喘穴,人体穴位,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肺结核、百日咳、颈项部扭挫伤等。配肺俞、中府主治咳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