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9014111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说课稿一、课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高二生物)二、教学内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着重是学习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属于 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该知识点是在前面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结构之后继续学习的一 部分内容。它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是重要的一部分,关系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量的制约与发展。 同时也为后面学习物质循环打好动力基础。本堂课内容不多,难度不大,安排一课时完成任务,基本 上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三、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纲要和教材分析,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弄懂生

2、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2、能力目标:能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问题,解答问题。通过课堂课外的习题训练,通过 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分析和能量传递率的理解,体验能量、物质乃至生态系统与 人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四、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五、教学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原因。六、教学方法:采用阅读、引导分析、点拨归纳法七、教学手段:为了更好地展示生物学的魅力,可结合一定的多媒体辅助手段,用大屏幕展示“能量 逐级流动规律图解”、“赛达伯格湖能量分析图解”,并辅

3、之于动画解说,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 对问题的理解更深、更透彻。同时关注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八、教学过程:1、引课:在讲授新课之前,先复习生态系统结构的有关概念,然后指出,制约生态系统结构组成的重 要因素之一是群落成员间的营养关系,但是人们也可以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看出能量转变规律对 生态系统的制约,从而引入新课。2、在讲述能量流动的过程时,采用多媒体展示,先讲清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含义。然后 将能量流动的过程分解为输入、传递、散失三个问题来讨论,从中概括出以下结论:1 能量的源头是阳 光;2 输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4、3食物链是能量流动的主渠道;4能 量沿着营养级逐级传递。3、在讲述能量流动的特点时,利用“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引导学生对能量的定量变化作出 较详细的分析,讨论并回答该图中提出的问题,从而概括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两个特点:1 能量流动 是单向的;2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传递率为1020%)。4、在讲述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时,教师应向学生说明:人们在利用生态系统资源的过程中,期望的“高 效”与“持续”常常发生矛盾。如何根据客观规律来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以满足人类的 需求,是一个必须解决的实际重要问题。接着提出下列问题交给学生讨论:1 在一个草场上应如何放养 牲畜?过多过少分别有什么

5、影响?2怎样判断一个草场上是不是过度放牧?3人类应怎么样做才能持续 高效地利用生态系统的资源?最后,让学生将教材中“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P91页)”绘成 图解形式。这样,可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5 课堂巩固训练:教师准备好6 道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展示在屏幕上,让大家分析、讨论,得出结果, 老师或肯定,或点拨,或纠正。6、小结:教师简要归纳本堂课的知识要点。7、作业布置:P91页复习题九、评价分析:教学设计的好坏,还有待于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检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师生双边活动 的过程,执行中往往会遇到许多突发事件。如课堂气氛的影响,学生思维是否同步,还有

6、学生情绪的 变化等等。所以,教师应根据课堂实施和学生反馈的信息,作出灵活适当的调整,要因势利导,随机 应变,调整好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另外,还应根据学生作业反馈的信息,及时 作好教后感笔录,以便今后更好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第 2 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说课稿二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III第5章第2节。本节是在紧接着生态系统的结构之后的内容,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因而学习本节后对下节生态 系统的另一个功能一一物质循环的理解有促进作用,所以本节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是 本章的重点内容,另外,从考试的角度看

7、,本节内容通常作为考试的热点,往往把分析和计算结合在 一起,从这一点看,本节又是高中生物的重点之一。2、学情分析:从生理上年,学生仍然好动,注意力易分散,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在生物学中已经学习了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等内容,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3、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2 )概述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能力目标:能运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分析、解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理解与体验能量

8、流动与人类密切的关系,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4、教学重点、难点、关键依据课程标准划分,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是教学的重点,由于能量与营养级之间的联系还是比较抽象,学生对能量流动的特点不容易理解,所以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是难点。关键(突破重点难点的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复习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为本节课作准备。(2)运用能量流动的动画,形象演示相邻营养级能量变化关系,使学生直观理解一个营养级 能量的来源及去向。进而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3)联系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实例,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及传递效率,以验证巩固能量流动 的特点。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

9、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说教法、学法教法:针对本节图片、表格较多及思维量大的特点,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 引导下,运用图形直观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学法:依据文登教研中心推行的“四步八环节”教学模式,采取自学与讨论的学习方法,非常有 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主要用于图片展示、动画演示、案例展示。接下来,我再具体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三、教学程序及设想(一)创设情境一一出示目标与学法通过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例引入新课。进行了如下三步的安排:1、由问题探讨中孤岛求生的先吃鸡还是先吃玉米引入,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能量在食物 链中流动的感性知识,让

10、学生展开讨论。2、教师对学生讨论不作解答,而是紧跟着提问上节知识,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哪些?食物链的概 念?要求学生画一个通用的食物链图解。并引导学生讨论下一个营养级从上一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就 是沿此进行的,然后引出新的课题(板书课题)。3、出示自主学习目标,记忆能量流动的概念、源头、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此处的目的是为下 面知识的理解打下基础。并提供学法指导,对照教学案从课本中找出知识点并熟记。本部分用时5分 钟。(二)自主学习一一自学检测自主学习的内容分两大部分,一是对照填空题引导学生自学课文,二是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打开 学生的思路。填空部分,只需在课本上找出来即可,目的是可以节省时间进行适

11、当地理解,开放性问题是能量流动过程中可分解为哪些情况?,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能量流动的来源与去路,从而为 下面的小组讨论交流埋下了伏笔。自主检测中,我根据自主学习的内容,设计了四道选择题,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实际操作时,自主学习限时3分钟,学习完之后马上一起做自学检测题,用时4分钟。做题时,老师巡回 检查,便于宏观知道学生掌握的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投影讲评引导,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三)小组合作一一讲解提升课前我精心设计两道小组合作的题目。1以刚才所画的食物链为参照,讨论其中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从输入、去路与散失三个角度 分析,同时进一步理解能量流动的源头、食物链的功能,并初步得出

12、能量流动是单向和逐级递减的特 点。2、以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图解为依托,引导学生对能量的定量变化通过数据的计算进行详细分 析,通过小组讨论并回答课文中提出的几个问题,进一步加深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和逐渐递减的特点, 同时还能得出(1)相邻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 2 )能量金字塔(3 )研究能量流动的 意义,并借此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让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最有利的部分?从而自然得出前面孤岛 求生的答案是先吃鸡。这两部分是本节课的核心部分,学生活动多,老师的作用也很关键,要采取组 内讨论、组间交流并结合投影图片、投影动画、学生案例展示的方式进行。这部分用时约20分钟。(四)自我检测一当堂

13、训练为使学生对知识达到深化理解、巩固提高的效果,我结合两个的讨论题专门设计了一组即时训练 题,做完后,屏幕展示汇总,以及时巩固新知。然后,进行当堂训练,这部分习题分AB两个层次,适 合不同能力的学生做,做完后收上,批改后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从而得到准确的学习信息。这部分自我检测8,当堂训练5(五)总结反思一一提高认识由学生总结本节课。学生可对照教学目标总结知识,从而尽快将知识形成能力;也可总结方法, 从而理解生物学分析思路;还可以谈谈感想,从而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必要性。老师进行点评 及小组分数汇总,培养合作意识。5(六) 板书设计一一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课后习题,板书设计,中间是课题,左侧

14、是食物链及相应的分析,右侧是赛达伯格湖的计算图表。第 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说课三材分析1. 本小节内容包括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2.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教材首先概括性地指出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能量是如何传递和流动的,就成为本题的切入点, 引出本节要解决的三个主题内容。关于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以“光合作用”知识为基础,清楚地讲述 了生态系统中所用“能量”的来源,图解类推法的应用一目了然,既避免文字上的重复,又有利于发展学 生的思维能力。最后概要说明意义,通过实例分析,旨在提示人们在开发利用能源的同时要遵循生态 规律,教学中渗透生态学观点教育。本

15、教材的内容的知识要点较易掌握,但由于该内容常作为考试的热点,而且往往把分析和计算结合在 一起,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运用能量流动图解形象说明能量流动过程的两大特点非常必要, 另一方面以例题巩固是必不可少。本教材以“生态系统结构”为基础,结合新陈代谢中能量的变化即“光 合作用”“呼吸作用”,具有一定的综合度。3.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落实重点的方法:(1) 引导学生复习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为学习本课作好准备。(2) 运用能量流动的图解,形象地说明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源-于-网-络-收-集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向,进而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3)联系实际,用实例分析运用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以验证和巩固其特点。 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突破难点方法:运用教材中的“能量金字塔”形象说明能量流动特点。4.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应用)。(2)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能力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的变化,发展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2)学会分析推算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用于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算和思维能力。(3)通过生态系统食物网能量流动的渠道和数量分析,培养观察和识图能力。情感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培养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