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900507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 教育与教育学考点1: “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 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考点2: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 教育者(主导)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考点 4:教育的属性1.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

2、特点:(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2. 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考点 5:教育的起源学说主张代表人物神话起源说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宗教生物起源说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说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孟禄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米丁斯基、凯洛夫巧记: “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 无等级性 ;(2)( ) 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 紧密集合(3)(4)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考点

3、7: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备注学校名称中国夏、商、西周庠序校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 学在官府外国古印度古儒吠陀为主的经典、经义宗教教育古埃及文士学校文字、书写、执政能力以僧为师 以吏为师古希腊斯巴达军事体育尚武(雅典政治、哲学、文学艺术、体操等崇文封建彳社会学校名称教育内容备注中国春秋战国私学!以儒、墨为主的显学汉代官学 私学“独尊儒术”察举制 征辟制隋唐六学二馆分科教学(经、史、 律、书、数)科举制|西方中世纪教会学校七艺(三科、四学)培养教师和僧侣骑士学校七技培养封建骑士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

4、学校还具有等级性。(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考点8 20世纪以后的教育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第六,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3.教育各时期发展特点时期& 特点原始社会的教育无等级性;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5、;教法单一古代社会的教育阶级性和等级性;与生产劳动相分离;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现代社会的教育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班级授课制20世纪以后的教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考点9: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1)根本任务: 揭示教育规律;(2)内在动力:教育问题;(3)属于基础学科考点 10:教育学的萌芽 1. 萌芽阶段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A冲国/(1)学记乐正克中国古代、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学专著观点:“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教学要循

6、序渐进(2)孔子论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西方】(1)苏格拉底: “产婆术”(问答法, 启发性原则)(2)柏拉图: 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3)亚里士多德: 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4)昆体良:论演说家教育(也叫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部教育学专著 ,世界上最早研究 教学法的书考点 11: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人物著作教育观点培根新工具1.科学归纳法2.3.首次指出“教育学”应独立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1. 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2. 教学制度:班级授课制;3. 教学思想:“泛智教育”康德论教育!康德(赫尔巴特的老师)“人是唯一需要教育

7、的动物”; 最早在大学讲授教育。卢梭爱弥儿浪漫主义自然教育洛克教育漫话1. “白板说”;2. “绅士教育”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教育心理学化”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1. 伦理学和心理学;2.3. 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4. 四阶段: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5. 教育性教学原则(德育);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 新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2.2.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4.或改造;3. 学校即社会;4. 从做中学;斯宾塞教育论1. 教育预备说;2. 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巧记:%1. “培根首提出,纽斯来实现,巴特再规范” ;2. “

8、级智夸大独立”( 夸美纽斯):级:班级授课制; 智:泛智教育; 大:大教学论;独立 :教 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3.“五四三民,巴普传教,伦心科规” (赫尔巴特):五四:五段四阶教学法; 三:三中心; 民:培 养公民; 普:普通教育学; 传:传统教育学之父(现代:杜威) ;教:教育性教学原则; 伦心:伦 理学心理学; 科:科学教育学之父; 规:规范。4.“杜子疼三中主四即进五步实用” (杜威):三中:三中心; 主:民主主义教育; 四即: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学校即社会; 进:进步教育学(和赫尔巴特相比) ;五步 五步教学法; 实用 :实用主义。考点12:马克思主义教育学(1)马

9、卡连柯: 教育诗:集体主义教育 ;(2)克鲁普斯卡娅(列宁的老婆) :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 ;(3)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建国后的教育都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4)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考点 13: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1)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 (2)布鲁纳: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 (3)瓦根舍因:范例教学 理论;(4)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5)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巧记:木(姆)有掌握,哪(纳)来结构,挖根(瓦根)找范例,高度赞发展,真可谓全面和谐斯基。$专题二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考点1:教育

10、的功能1.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 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 按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 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3. 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 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考点 2:教育与人口发展的关系(一)人口对教育的影响1. 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教育投入2. 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的结构3. 人口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4. 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二)教育对人口的作用1. 教育可以控制人口的数量;2.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素质;3.教育可以优化人口结构;4.教育可以促进人口合 理流动。考点 3: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

11、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3)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2)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 补充:( 1 )人力资本理论 提出者: 舒尔茨 观点:舒尔茨认为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大于物力资 本投资。(2) 社会化理论 提出者:鲍尔斯和金蒂斯 观点:学校教育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在于它所具有的“社会化功能” 。考点 4: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1.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2)政

12、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2.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 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考点5:教育与精神文化的相互关系1.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2.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

13、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 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3. 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1)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2)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考点 6:学校文化校园文化-学- 校文化的缩影。 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为: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制度文化专题三 教育与人的发展考点 1 :人的发展概念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身心有规律的、连续变化的过程,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考点 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启示: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不陵节而施”,适应最近发展区)2. 个体身心发展的

14、阶段性(教育启示:不同阶段不同质,不能搞“一刀切”)3.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启示:不同时期不同速,抓关键期)4.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教育启示:扬长避短)5.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启示:因材施教)考点 3: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 内发论内在需要代表人物:孟子(“人之初,性本善”)、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霍尔(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 的教育”)、高尔登(“优生学”)。2. 外铄论外在力量 代表人物:荀子(“人之初,性本恶”)、洛克(“白板说”)、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 们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 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斯金纳。3.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考点 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内部因素遗传可能性(物质前提)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性因素外部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