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复习专题精品导学案:第24讲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含答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8291487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精品导学案:第24讲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精品导学案:第24讲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精品导学案:第24讲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精品导学案:第24讲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精品导学案:第24讲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精品导学案:第24讲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数学复习专题精品导学案:第24讲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含答案(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届数学中考复习资料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二十四讲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基础知识回顾】一、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 种,若圆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为d 则:点P在圆内 点P在圆上 点P在圆外 2、 过三点的圆: 过同一直线上三点 作用,过 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圆三角形的外接圆:经过三角形各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 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 这个三角形叫做这个圆的 三角形外心的形成:三角形 的交点,外心的性质:到 相等【名师提醒:1、锐角三角形外心在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是 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 】一、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 种:当直线和圆有两个

2、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 直线叫圆的 线,这的直线叫做圆的 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 2、设Q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则: 直线l与Qo相交d r,直线l与Qo相切d r直线l与Qo相离d r3、 切线的性质和判定: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 【名师提醒:根据这一定理,在圆中遇到切线时,常用连接圆心和切点,即可的垂直关系】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 且 这条半径的直线式圆的切线【名师提醒:在切线的判定中,当直线和圆的公共点标出时,用判定定理证明。当公共点未标出时,一般可证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r来判定相切】4、 切线长定理: 切线长定义:在经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上,这点

3、和切点之间 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到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 相等,并且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 的夹角5、 三角形的内切圆: 与三角形各边都 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 三角形内心的形成:是三角形 的交点 内心的性质:到三角形各 的距离相等,内心与每一个顶点的连接线平分 【名师提醒:三类三角形内心都在三角形 若ABC三边为a、b、c面积为s,内切圆半径为r,则s= ,若ABC为直角三角形,则r= 】二、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有 种,若Qo1半径为R,Qo2半径为r,圆心距外,则Qo1 与Qo2 外距 Qo1 与Qo2 外切 两圆相交

4、 两圆内切 两圆内含 【名师提醒:两圆相离无公共点包含 和 两种情况,两圆相切有唯一公共点包含 和 两种情况,注意题目中两种情况的考虑圆心同是两圆 此时d= 】三、 反证法: 假设命题的结论 ,由此经过推理得出 由矛盾判定所作的假设 从而得到原命题成立,这种证明命题的方法叫反证法【名师提醒:反证法正题的关键是提出 即假设所证结论的反面成立,择推理论证得出的矛盾可以与 相矛盾,也可以与 相矛盾,从而肯定原命题成立】【典型例题解析】 考点一:切线的性质例1 (2012永州)如图,AC是O的直径,PA是O的切线,A为切点,连接PC交O于点B,连接AB,且PC=10,PA=6求:(1)O的半径;(2)

5、cosBAC的值考点: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分析:(1)由AC是O的直径,PA是O的切线,根据切线的性质,即可得PAC=90,又由PC=10,PA=6,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C的值,继而求得O的半径;(2)由AC是O的直径,PA是O的切线,根据圆周角定理与切线的性质,即可得ABC=PAC=90,又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BAC=P,然后在RtPAC中,求得cosP的值,即可得cosBAC的值解答:解:(1)AC是O的直径,PA是O的切线,CAPA,即PAC=90,PC=10,PA=6,AC=8,OA=AC=4,O的半径为4;(2)AC是O的直径,PA是O的切线,ABC=PAC=

6、90,P+C=90,BAC+C=90,BAC=P,在RtPAC中,cosP=,cosBAC=点评: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函数的定义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转化思想的应用例2 (2012珠海)已知,AB是O的直径,点P在弧AB上(不含点A、B),把AOP沿OP对折,点A的对应点C恰好落在O上(1)当P、C都在AB上方时(如图1),判断PO与BC的位置关系(只回答结果);(2)当P在AB上方而C在AB下方时(如图2),(1)中结论还成立吗?证明你的结论;(3)当P、C都在AB上方时(如图3),过C点作CD直线AP于D,且CD是O的切线,证明:AB=4PD考点

7、:切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圆周角定理专题:几何综合题分析:(1)PO与BC的位置关系是平行;(2)(1)中的结论成立,理由为:由折叠可知三角形APO与三角形CPO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得出APO=CPO,再由OA=OP,利用等边对等角得到A=APO,等量代换可得出A=CPO,又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得到A=PCB,再等量代换可得出COP=ACB,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出PO与BC平行;(3)由CD为圆O的切线,利用切线的性质得到OC垂直于CD,又AD垂直于CD,利用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得到OC与AD平

8、行,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APO=COP,再利用折叠的性质得到AOP=COP,等量代换可得出APO=AOP,再由OA=OP,利用等边对等角可得出一对角相等,等量代换可得出三角形AOP三内角相等,确定出三角形AOP为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内角为60得到AOP为60,由OP平行于BC,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出OBC=AOP=60,再由OB=OC,得到三角形OBC为等边三角形,可得出COB为60,利用平角的定义得到POC也为60,再加上OP=OC,可得出三角形POC为等边三角形,得到内角OCP为60,可求出PCD为30,在直角三角形PCD中,利用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出

9、PD为PC的一半,而PC等于圆的半径OP等于直径AB的一半,可得出PD为AB的四分之一,即AB=4PD,得证解答:解:(1)PO与BC的位置关系是POBC;(2)(1)中的结论POBC成立,理由为:由折叠可知:APOCPO,APO=CPO,又OA=OP,A=APO,A=CPO,又A与PCB都为所对的圆周角,A=PCB,CPO=PCB,POBC;(3)CD为圆O的切线,OCCD,又ADCD,OCAD,APO=COP,由折叠可得:AOP=COP,APO=AOP,又OA=OP,A=APO,A=APO=AOP,APO为等边三角形,AOP=60,又OPBC,OBC=AOP=60,又OC=OB,BCO为等

10、边三角形,COB=60,POC=180-(AOP+COB)=60,又OP=OC,POC也为等边三角形,PCO=60,PC=OP=OC,又OCD=90,PCD=30,在RtPCD中,PD=PC,又PC=OP=AB,PD=AB,即AB=4PD点评: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圆周角定理,以及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性质及判定是解本题的关键对应训练1(2012玉林)如图,已知点O为RtABC斜边AC上一点,以点O为圆心,OA长为半径的O与BC相切于点E,与AC相交于点D,连接AE(1)求证:AE平分CAB;(2)探求图中1与C的数量关系,并求

11、当AE=EC时,tanC的值考点:切线的性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专题:探究型分析:(1)连接OE,则OEBC,由于ABBC,故可得出ABOE,进而可得出2=AEO,由于OA=OE,故1=AEO,进而可得出1=2;(2)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知1+AEO=EOC,因为1=AEO,OEC=90,所以21+C=90;当AE=CE时,1=C,再根据21+C=90即可得出C的度数,由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得出tanC即可解答:(1)证明:连接OE,O与BC相切于点E,OEBC,ABBC,ABOE,2=AEO,OA=OE,1=AEO,1=2,即AE平分CAB;(2)解:21+C=90,tanC=EOC是AOE的

12、外角,1+AEO=EOC,1=AEO,OEC=90,21+C=90,当AE=CE时,1=C,21+C=903C=90,C=30tanC=tan3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切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熟知“若出现圆的切线,必连过切点的半径,构造定理图,得出垂直关系”2(2012泰州)如图,已知直线l与O相离,OAl于点A,OA=5OA与O相交于点P,AB与O相切于点B,BP的延长线交直线l于点C(1)试判断线段AB与A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PC=2,求O的半径和线段PB的长;(3)若在O上存在点Q,使QAC是以AC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求O的半径r的取

13、值范围考点:切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计算题;几何综合题分析:(1)连接OB,根据切线的性质和垂直得出OBA=OAC=90,推出OBP+ABP=90,ACP+CPA=90,求出ACP=A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推出即可;(2)延长AP交O于D,连接BD,设圆半径为r,则OP=OB=r,PA=5-r,根据AB=AC推出52-r2=(2)2-(5-r)2,求出r,证DPBCPA,得出 ,代入求出即可;(3)根据已知得出Q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作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MN,作OEMN,求出OEr,求出r范围,再根据相离得出r5,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AB=AC,理由如下: 连接OBAB切O于B,OAAC,OBA=OAC=90,OBP+ABP=90,AC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