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建设等级专项报告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828325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耕地建设等级专项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耕地建设等级专项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耕地建设等级专项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耕地建设等级专项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耕地建设等级专项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耕地建设等级专项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耕地建设等级专项报告(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土地开发整理相关行业标准应用研究耕地建设等级专项报告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课题组2006年10月1研究目的12引用标准名称及标准主要内容13标准内容规定及研究分析23.1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 ) 33.2农用地定级规程(TD/T1005-2003 ) 204应用成果301研究目的通过对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 ),农用地定级规程 (TD/T1005-2003 ), 农用地估价规程(TD/T1006-2003 ),全国耕地类型区、 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309-1996 )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 (TD/T1007-

2、2003 )等五个关于农用地等级标准和规程的研究,分析其在土地整 理中应用的可能性,即是否可以应用其中的指标、方法对土地整理后的农用地质 量进行评价,以期达到定量化比较农用地整理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2引用标准名称及标准主要内容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 )主要内容: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 )规定了农用地分等工作的 目的、任务、对象、原则、内容、程序、方法、成果要求、成果的检查验收、成 果更新和应用,以及档案管理等。适用于县级行政区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 地,主要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 定量评定,并划分等别。农用地定级

3、规程(TD/T1005-2003 )主要内容:农用地定级规程(TD/T1005-2003 )规定了农用地定级工作的 目的、任务、对象、原则、内容、程序、方法、成果要求、成果的检查验收、成 果更新和应用,以及档案管理等。适用于县级行政区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 地,也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定 量评定,并划分级别。农用地估价规程(TD/T1006-2003 )主要内容:农用地估价规程(TD/T1006-2003 )规定了我国农用地估价的 范围、引用标准、总则、估价方法、宗地估价方法、基准地价评估方法以及征用 价格评估方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农用地和其

4、它可开发整理为农用地 的后备土地资源的价格评估,为农用地流转、农用地开发整理、土地整理项目管 理、耕地占补平衡和国家征用集体土地农用地提供依据和价格参考。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309-1996)主要内容: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309-1996 )通过相 关指标的选取,将全国划分为七个耕地类型区、十个耕地地力等级,并分别建立 了各类型区耕地部分的等级范围及基础地力要素指标体系,属于推荐性标准。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TD/T1007-2003 )主要内容: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TD/T1007-2003 )指出了 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规定

5、了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与评价的内容、程序、方法及 要求。3标准内容规定及研究分析在现有的标准体系中能够体现耕地等级的有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4- 2003),农用地定级规程(TD/T1005-2003),农用地估价规程(TD/T1006-2003 ),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309-1996 )和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TD/T1007-2003 )这五个规程和相关的部 委文件,其中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 )和农用地定级规程(TD/T1005-2003 )这两个规程是最能直接体现农用地等级划分方法,其它三个 规程也能够体现出耕地的等级标准,

6、但是不直接体现,而且和土地整理工程的相 关度不大,因此下面标准分析中将主要介绍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 ) 和农用地定级规程(TD/T1005-2003 )。这两个规程引用和参考了城镇土地 分等定级规程GB/T 18507-2001 (2001年11月12日)、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编制规程( 1997年10月7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全国农业区 划委员会,1984年9月)、中国土壤普查技术(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1992年 5月)、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255号)等五个规 范性文件,规定了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的适用范围、目的、任务、对象、原则、 内

7、容、程序、方法、成果要求、成果的检查验收、成果更新和应用,以及档案管 理等。根据土地整理工程建设的目的即“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耕 地建设等级标准旨在土地整理工程建设实施后,对整理前后的耕地质量进行评价, 以期能够比较耕地整理前后整理区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变化。根据这个原 则,在相关的研究中,耕地等级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和评价结果的表达是最为 重要的,相关内容如下。3.1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3.1.1标准简介农用地分等规程共有十九节,附七个附录,第一节介绍了规程的适用范 围;第二节介绍了规程的相关引用文件;第三节介绍了相关的术语和定义;第四 节为总则,说

8、明了规程的目的与任务,分等工作的对象,分等的基本原则,基本 工作内容,技术组织工作和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对工作底图的要求以及相关成 果规定;第五节介绍了准备工作与资料整理的内容,包括任务书的编写、农用地 自然条件资料、农用地利用资料、农用地经济资料、图鉴收集和其它的相关资料; 第六节介绍了外业调查的相关内容和要求,调查内容包括农用地自然质量影响因 素、农用地利用情况、农用地经营状况等并均规定了调查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路线; 第七节确定标准耕作制度,指明基准作物与制定作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第八节 详细介绍了划分分等单元的方法,有叠置法、地块法、网格法、多边形法等四种 方法;第九节介绍了计算自然质量分

9、的方法,有因素法和样地法两种,并详细介 绍了两种方法的应用方法;第十节确定了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标的计算公式和方 法;第十一节确定了计算土地利用系数的步骤、公式和应用方法;第十二节确定 了计算土地经济系数的步骤、公式和应用方法;第十三节介绍了计算农用地利用 等和农用地等指标的步骤、公式和应用方法;第十四节根据上述指标的计算和公 式确定了农用地等别划分的初步方法及其验校标准;第十五节指出了建立标准样 地体系的原则、选择方法和管理方式;第十六节规定了农用地等别划分的成果要 求,对图件成果和文字成果作了详细的规定;第十七节提出了成果验收的条件、 验收内容、验收的程序、方法和标准;第十八节提出了成果更新

10、的要求、周期和 程序;第十九规定了成果归档的要求和成果应用的要求。七个附录分别为农用地 分等工作附表、全国各县市标准耕作制度速查表、农用地分等推荐因素及其分级、 分值和权重、全国各县市光温(气候)作物生产潜力指数速查表、标准样地的选 择、设立和验收、农用地等别图图示、农用地分等野外调查导则。纵观农用地 分等规程中的所有内容,对农用地分等而言,这个规程非常详尽,而且考虑到 了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是各省域范围内开展农用地分等的指导性文件。3.1.2标准摘抄及研究分析1农用地分等农用地等是指在全国范围内,按照标准耕作制度,在自然质量条件、平均土 地利用条件、平均土地经济条件下,根据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

11、行的农用地质量综 合评定,划分出的农用地等别。1.1分等的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1.1.1技术路线依据全国统一制定的标准耕作制度,以指定作物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为 基础,通过对土地自然质量、土地利用水平、土地经济水平逐级订正,综合评定 农用地。1.1.2方法步骤a)资料收集整理与外业调查;b)划分指标区、确定指标区分等因素及权重;c)划分分等单元并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d)查指定作物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表,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e)计算土地利用系数及农用地利用等指数、土地经济系数;f)计算农用地等指数;g)划分与校验农用地自然等别、利用等别、农用地等别;h)整理、验收成果。1.2确定标

12、准耕作制度1.2.1确定标准耕作制度在标准耕作制度中制定了标准制度表,并在各省内进行了细化。1.2.2确定基准作物与指定作物基准作物指小麦、玉米、水稻三种主要粮食作物中的一种,是各个区域所种 植农作物的基准转换作物,用于区域的定量化比较。1.3划分分等单元1.3.1划分要求分等单元是农用地分等的最小空间单位,分等单元应按以下要求划分:a)单元之间的土地特征差异明显,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地不划为同一单元,山 脉走向两侧水热分配有明显差异的不划为同一单元,地下水、土壤条件、 盐碱度等分等因素指标有明显差异的不划为同一单元;b)单元内部的土地特征相似,土地分等单元边界不跨越分等因素指标区和土 地利用系数

13、等值区、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c)单元边界应不跨越地块边界;d)单元边界应采用控制区域格局的地貌走向线和分界线,河流、沟渠、道路、 堤坝等线状地物和有明显标志的权属界线。1.3.2划分方法叠置法将比例尺相同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地形图、土壤图叠加,形成的封闭图斑即 为一个分等单元。若图斑小于最小上图面积(6mm2)则要进行归并。叠置法适用 于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多、地貌类型比较复杂的地区。地块法在工作底图上用明显的地物界线或权属界线,将农用地分等因素相对均一的 地块,划为一个分等单元。也可直接将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的图斑作为分等单元。 地块法适用于所有分等类型和地区。网格法用一定大小的网格作为分等单元。网格

14、大小以能区分不同特性的地块为标准, 可采用大小均一的固定网格,也可采用大小不均一的动态网格。网格法适用于分 等因素空间变化不复杂的地区。多边形法将所有分等因素图进行叠加,最终生成的封闭多边形即为分等单元。多边形 法适用于所有分等类型和地区。1.3.3校验与登记a)应对分等单元划分和边界的合理性进行校验;b)将校验后的农用地分等单元按顺序编号填表登记。1.4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1.4.1确定计算方法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因素法或样地法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1.4.2因素法1.4.2.1确定分等因素指标区采用因素法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需要划分农用地分等因素指标区(以下 简称指标区),指标区是依主

15、导因素原则和区域分异原则划分的分等因素体系一致 的区域。a)指标区可根据地貌条件、耕作制度等划分,也可根据强限制性因素的区域 分异规律划分;b)在县域范围内,指标区一般不超过10个;c)一个指标区内,选定的分等因素要对农用地的质量有明显影响,一般不超 过10个,农用地自然质量分依据所选用的分等因素计算;d)按照强限制性因素划分的指标区称作限制区,在限制区内,由于强限制性 因素的作用,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的最高分不能取100分,假设该限制区内 最优农用地条件的自然质量分为80分,则限制区内所有分等单元的按百 分制计算出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均需乘以0.8的限制系数;e)将确定的结果填入表格中;f)编制指标区图。1.4.2.2确定分等因素农用地分等因素分推荐因素和自选因素两类。推荐因素由国家统一确定,分 区、分地貌类型给出;自选因素由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用于分等的自选 因素一般不超过3个。所有分等因素都需要采用特尔菲法、因素成对比较法、主 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中的两种以上方法进行检验和确定,在分等任务 书中应予以明确。农用地分等因素按照以下方法步骤确定:a)在推荐因素和自选因素中进行选择,初步确定指标区内的分等因素;b)通过查找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