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8223037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二节的内容。人民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实际购物的机会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习人民币简单计算,以及在模拟购物练习中学习如何使用

2、人民币,从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3、设计理念:数学知识要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依据教材内容,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力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课堂上以逐步深入的方式让学生接受知识,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难题;当遇到困难时,让学生互相帮助讨论解决,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及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演练,使学生掌握人民币的换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5、教学重点:掌

3、握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6、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教学准备: 人民币数张及电脑演示课件。 二、说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 一年级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教材内容又多,为了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所以我根据这一特点采用实物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学习新知,巩固练习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启发学生多思考、多交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实物、投影、设问等多种传递信息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原有的知识经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说学法: 新课标提倡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记忆,因此我根据这一理念而采用了实物演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学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4、,让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获得知识,在小组讨论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同伴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答的几个问题是上节课学习过的内容,其中有这节课要用到的知识,如1元=( )角,1张1元可以换成( )张1角,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这些知识,有助于接受新知识。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5 首先教师出示一张1元、两张1角的人民币,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与上节课的学习,很容易答对。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1角?1元2角是多少角?这样将一个复杂的问题拆分成两步,逐步深入思考,就变得简单了。之后教师的说明:1元是10角,l元2角就是l0角加2角等于1

5、2角,就是对人民币单位换算方法的总结。 这个问题是解决后,又是出现一个逆向思维的题目18角=( )元( )角,思考方法与前面相似,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交流后回答并说说是怎么想的。这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有效手段之一。 紧接着的两道练习题与例题类似,一方面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可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教学例6 例6第一小题是相对简单的问题,学生能列出加法算式,但要运用例5的知识,化成1元3角。 例6第二小题首先引导学生理解“贵多少钱?”就是黄花瓣气球比红花瓣气球多多少钱,进而提示学生只有单位一致才能相减。 例6第三小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让学生尝试计算,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提示,1元+3元曲

6、=4元,再加1角就是4元1角。 巩固练习的前两问和例6相似,可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第三问难度稍大,在学生熟练掌握本节课知识的基础上提出的。当然,前面也做过这种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的题目,学生对这类题目并不陌生,但要融入元角分的计算知识,所以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了提示。 3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知识予以小结,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有助于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最后的分组竞赛游戏中,学生积极性很高,勇于表现自己,对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效果明显。模拟购物练习题是本课知识很好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所学数学知识的价值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说反思: 整堂课始终朝着高效课堂的方向努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力争达到融会贯通。实际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