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谋发展 公共财政惠桂林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8121336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创新谋发展 公共财政惠桂林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改革创新谋发展 公共财政惠桂林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改革创新谋发展 公共财政惠桂林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改革创新谋发展 公共财政惠桂林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改革创新谋发展 公共财政惠桂林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革创新谋发展 公共财政惠桂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创新谋发展 公共财政惠桂林(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改革创新谋发展 公共财政惠桂林我市“十一五”财政发展成就回顾2006-2010年,是我市财政改革和发展取得重要成就的五年。五年来,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始终坚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谋划财政工作,坚持服务经济、为民理财,以促进经济发展为主线,以保障民生为重点,以加强管理为抓手,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开拓奋进,克难攻坚,实现了“十一五”财政事业的跨越发展。跨越发展形势喜人“十一五”期间,我市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强化收入运行监测与分析,加强部门间配合,不断完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五年间我市财政收入翻了一

2、番,财政实力跨上了一个新平台,财政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通道,财政收入规模扩大、质量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市财政收入节节攀高:2006年,全市财政收入不到60亿元;2007年,全市财政收入跨上70亿元台阶, 2008年,全市财政收入达85.55亿元,再上一个新台阶;2009年,全市财政收入达到了97.64亿元。2010年全市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121.08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比“十五”期末2005年财政收入增长1.35倍,年均增幅18.6%,比“十五”时期年均增幅高2.3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全市累计完成财政收入436.10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了1.25倍。2010年全

3、市一般预算收入67.08亿元,比十五期末2005年增长1.71倍,年均增幅22.07%,比十五时期年均增幅高12.8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大幅增加,资金运筹平衡能力得到了较大增强。“十一五”时期,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累计完成591.12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了1.84倍;2010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83.59亿元,比“十五”期末2005年增长2.39倍,年均增长27.43%,比“十五”时期的年均增幅高出9.51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发展后劲增强。“2005年,我市十二个县中,只有两个县财政收入达到3亿元。经过“十一五”时期的飞速发展,到2010年,我市有8个县财政收入超过3亿元,4个县财

4、政收入超过5亿元,其中临桂县突破了10亿元。县域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大投入促经济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市财政部门坚持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理财思路,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运用国债资金、财政贴息、融资担保等财政政策手段,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引导民间资本、社会资本等参与投资,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和绿色经济,促进农、工、商、贸、旅游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壮大了财源基础,培植了税收新的增长点,有力地支持了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支持“工业强市”战略推进。“十一五”时期,围绕“工业强市”的战略方针,市财政积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支持重点企业异地搬迁

5、改造、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资金和债务压力、支持国有企业改制、有条件的企业上市、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支持工业园区基础建设和招商引资、奖励先进企业和企业家。据统计,包括争取上级专项补助在内,全市财政累计安排企业技术改造资金9.51亿元、产业园区建设资金24.34亿元、节能减排资金3.48亿元,外贸和国际市场开拓资金0.62亿元,代偿中小企业银行债务资金1.26亿元,国有企业改革改制资金8.98亿元,经济建设中作重大贡献的县区、企业和企业家奖励资金1.66亿元。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现代工业加速发展,工业主导地位显著增强,全市工业增加值由155.67亿元提高到427.61亿元,年均增长19.4%;完成技改投资

6、529.62亿元,年均增长50.7%;食品饮料、机械电器产业超百亿元,新增工业上市企业3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62家,工业对财政贡献率超过50%。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时期,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全市财政基本建设投入大幅增长,五年间,包括中央自治区专项补助在内,全市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累计达69.08亿元,国债资金投入基本建设累计达14.97亿元。完成了南洲大桥、穿山桥、雉山桥、东二环路、中隐路等一批城市路桥改扩建工程。支持了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上马实施,我市交通、能源、水利、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临桂新区建设正式启动,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

7、加快。以桂柳、桂梧、桂黄及桂阳公路沿线、漓江两岸和12县城为重点的城乡风貌改造顺利实施。在基础设施加强的同时,扩大了经济发展的内部需求,实现了投资拉动。支持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一五”时期,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建设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建设步入实施,财政投入旅游等服务业的力度逐步加大。包括上级专项补助在内,全市财政安排资金7.62亿元,用于培育旅游航线,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安排资金0.6亿元,用于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下乡产品流通网络”等流通项目建设。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高,累计接待游客8601.90万人次

8、,年均增长13.3%;实现旅游总收入549.74亿元,年均增长23.8%。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时期,包括上级专项补助在内,全市财政支农投入累计达到71.0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63倍;年均增长48.08%,高于同期经常性财政收入年均增幅,比十五时期年均增幅高36.33个百分点。财政投入主要用于加强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培育农产品龙头企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基地化生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累计投入资金13.52亿元,实施扶贫项目4894个,解决4.50万人温饱问题,8万人稳定脱贫,286个“

9、整村推进”贫困村全部以优秀等次通过自治区验收。支持科技自主创新。“十一五”时期,全市各级财政科学技术累计支出6.3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95倍,年均增长27.22%,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年均增幅,比“十五”时期年均增幅高9.65个百分点。科技投入结出了丰硕成果,“十一五”时期,我市获得自治区以上科技进步奖128项,已建成一批国家级、自治区、市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共建联合实验室,获专利授权3045件,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被商务部、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生物医药)。落实消费促进政策。“十一五”时期,特别是200

1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市财政消费促进政策的相关支出大幅增长,成为我市成功应对危机的一项重要举措。包括争取上级专项补助在内,全市财政共安排资金3.53亿元,用于落实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等消费促进政策。财政惠民温暖人心“十一五”期间,财政保障改善民生的能力增强,公共财政的建立迈出了实实在在的步伐。把“保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支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持续办好惠民实事,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聚财为民办实事,惠泽百姓。“十一五”期间,市本级财政积极采取措施,多方筹措资金,确保了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的顺利实施,累计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近百件,用于为民办实事的市本级资金

11、约7.2亿元,解决了群众就医、上学、行路、饮水、住房等方面的一些实际问题。教育投入稳步增长,财政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形成。“十一五”时期,全市财政教育支出累计119.3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84倍;年均增长24.9%,高于同期经常性财政收入年均增幅,比“十五”时期年均增幅高6.23个百分点。做好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和“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工作;争取和安排资金做好校安工程建设、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改造、新农村校园建设、中小学设备设施建设等工作;调整中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落实特殊教育提升工程及提高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费,对城乡低保家庭高中学生提供助学

12、。“两基”达标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创建了13所示范性高中,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提高;建设了一批职教专业实训基地,职教攻坚任务基本完成。医疗卫生投入大幅增长,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明显改善。“十一五”时期,全市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累计46.8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22倍;年均增长44.48%,比“十五”时期年均增幅高29.90个百分点。财政投入的成果逐步显现,县级人民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城市社区医疗机构的医疗条件有较大的改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式启动,顺利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特性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障与就业投入大幅增长,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十一五”时期,全市财政

1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累计达到62.91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94倍,年均增长20.87%,社会保障安全网得到了更好的财力支撑。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抗灾斗争取得全面胜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无到有,城镇职工“五项保险”、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优待抚恤、自然灾害救助、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为100%、95.1%,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92%,率先在广西全面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性住房筹资机制建立,保障性住房社会效益逐步显现。“十一五”时

14、期,通过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地方政府债券、土地出让金、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等渠道,全市财政累计筹措3.11亿元支持廉租房建设,新建6413套廉租住房;累计筹措39.58亿元支持农村危房改造,改造农村危房21167户。保障性住房建设筹资机制基本形成,投入不断加大,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困难得到逐步缓解。文化体育与传媒投入逐步增加,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十一五”时期,全市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0.0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1.52倍,年均增幅10.78%。配合做好了我市5万户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化工作,支持文化“五个一”工程和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的开展,确保了奥运火炬在桂林的传递

15、取得圆满成功。打造并提升“百姓大舞台”“读书月”“百姓文化大讲坛”“漓江之声”和“印象刘三姐”等一批文化品牌;在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评比中继续位居前列;76%行政村建有农家书屋;“村村通”广播电视直播卫星覆盖工程全面完成。财政投入逐步增加,对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城乡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和谐。积极筹措资金,全面落实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人员和优抚对象提高待遇、城乡低保和五保等困难人群保障制度提标扩面、强农惠农补贴等低收入人群增收政策;支持公共部门工资制度改革,保障了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制度、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

16、资金需求,同时,做好了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以及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实施的准备工作。管理改革亮点纷呈 “十一五”时期,我市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稳步推进财政改革,不断创新财政管理,逐步完善财政职能,财政改革取得了新突破,财政管理提升到了一个新层面。 预算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部门预算改革不断深入,试运行了预算指标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办法和软件平台逐步完善。综合预算管理改革有了新的进展,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工作逐步正规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基金预算开始试编。政府非税资金收缴和管理改革全面推进。政府非税收入资金收缴方式进一步规范统一,新的非税收缴管理系统实现了财政、银行、执收单位实时联网,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