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8094365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一、基础部分(每小题4分,共24分)1下列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 秦军汜(s)南 夜缒(zhu)而出 佚(y)之狐B 共(gng)其乏困 若不阙(ju)秦 许君焦瑕(xi)C. 淬火(c) 猝然(c) 忤逆(w) 铁 杵(w)D. 创伤(chung) 瞋目(chn) 箕踞(j) 目 眩(xun)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 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C. 共其乏困 (供:供给)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D. 夫晋

2、,何厌之有(厌:厌烦)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使工以药淬之 B.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C. 失其所与,不知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4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线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A夜缒而出B又前而为歌C皆白衣冠以送之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5下列句中加线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D愿大王少假借之6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状语后置句)B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D而燕

3、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二、阅读(每小题4分,共36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

4、,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7. 下面“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夫晋,何厌之有 C.君之所知也 D.行李之往来8. 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 缒 而出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B.越国以 鄙 远(边远。) C.行李之往来, 共 其乏困(通“供”,供给。) D.阙 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使缺,损害。)9.“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

5、于长安君 D.以为得之矣10.烛之武所言于秦有利无害的一句是( ) A.亡郑以陪邻 B.越国以鄙远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11.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 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 C.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 D. 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2.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215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

6、其地,进兵北 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 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 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 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 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 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7、樊於期 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 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 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12. 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兵北 略地,至燕南界 略:掠夺,夺取。 B.今行而无 信,则秦未可亲也 信:诚信,信用。 C.秦王 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重金征求。 D.秦之遇将军,可谓 深矣 深:狠毒,刻毒。 13.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8、一组是( ) A. 丹不忍 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愿得将军之首 以献秦 B. 樊於期 乃前曰:“为之奈何?” 臣 乃得有以报太子 C. 吾每念,常痛 于骨髓 燕王拜送 于庭 D. 伏尸 而哭,极哀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4.下列语句全部能表现荆轲义勇精神的一项是( )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此臣日夜切 齿拊 心也 A. B. C. D.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连用“破”“虏”“收”“进”“略”

9、“至”六个动词,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 B.太子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轲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既有意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D.荆轲赴秦刺杀秦王就必须先接近秦王,因而,信物就成了关键。这段描写表现了荆轲的侠肝义胆,果敢勇决,擅长辞令;而樊於期就显得头脑简单,过于轻信。 三、翻译、填空、简答(共40分)16. 翻译(每句7分,共21分)1.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10、,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刺秦王2.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荆轲刺秦王3.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17. 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是司马光(10191086)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4分)18.战国策是我国古代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由西汉末年的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定而成。 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

11、、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2分)19.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 。(4分)20.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写到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是“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而后“夜缒而出,见秦伯”,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不少于50个字,9分)xx尤溪七中高一“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语文试题答案1. D(A项“汜”读“fn”,B项“共”读“gng”, C项,“淬”应 读“cu”,“杵”应读“ch”。) 2.D(厌:满足;微: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3.A(B项“振”通“震”, C项的“知”,通“智”;D项的“共”,通“供”。) 4. A(例句与A项皆为名词作状语;B项,方位名词作动词

12、;C项,名词作动词;D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5. C(A项,“穷困”,古义为“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为“生活贫穷,经济困难”。B项,“无信”,古义为“没有信物”;今义为“不讲诚信,无信用”。D项,“假借”,古义为“宽容、原谅”;今义为“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6. A(项应为定语后置句。)7.B(A、C、D三项中,“之”用于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B项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记。)8.B(B项“鄙”为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9.A(B、C、D三项中,“以为”是“认为”的意思,而A项中“以为”解释为“把当作”。)10.D 11. C12.B( “信”,凭信之物,信物。)13.C (A

13、项,“以”:介词,因;连词,用来。B项,“乃”:于是;才。C项,“于”,都是介词,在。D项,“而”,表修饰;表并列。)14.B(是荆轲强调信物的重要;表现太子丹的仁德;是樊於期对秦王的痛恨。排除这三句即可)15.D(荆轲义薄云天,视死如归,他能深谋远虑,机智沉着;樊於期自刎献身,既表现了他的义勇刚烈,也表现了对荆轲的理解与信任。)16. 1.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伤害长者的心,希望您再想想别的办法吧!2.这样那么将军您的仇恨得到了报复,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有没有这个心意呢?3.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相攻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17.左传 资治通鉴18.国语19.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