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运动实例分析说课稿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761781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周运动实例分析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圆周运动实例分析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圆周运动实例分析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圆周运动实例分析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圆周运动实例分析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圆周运动实例分析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周运动实例分析说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圆周运动实例分析说课稿各位评委:下午好!我叫xxx来自xx%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圆周运动实例分析。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 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课堂设计五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说明。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圆周运动实例分析是人教社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八节的内容一一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向心力以后的一节应用课, 通过研究圆周运动规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深入理解圆周运动规律,并且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生活体验,加深物理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学情分析学生

2、已具备圆周运动、向心力等基础知识,但与实际联系不紧密,理解不够深入。另外, 探究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三)教材处理教材中的“火车转弯”与“汽车过拱桥”根据学生接受的难易程度,顺序作了对调,并把最后一部分“离心运动”放到下一节课处理。(四)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圆周运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应用讲解,包括汽车过拱桥和火车转弯。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高中新课程总目标 (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 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的要求和理念(探究性、主体性、 发展性、和谐性)、本节教材的特点(思想性、探究性、逻辑性、 方法性和哲理性融会一体)和所教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结构、思维结构和认知结构),本节课的教学

3、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1)能定性分析火车转弯时外轨比内轨高的原因。(2)能定量分析汽车过拱形桥时汽车对桥面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1)学会分析圆周运动方法,掌握运用第二定律分析向心力的方法。(2)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与圆周运动有关的知识,并能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发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向心力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2)体会圆周运动的奥妙,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求知欲。三、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具体问题中向心力的来源。依据:学生常常误认为向心力是一种特殊的力,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另外受到的力,课本中明确指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向心力

4、的来源,并且对向心力的来源分析地比较仔细,因此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这一点。难点: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来源,尤其是在火车转弯问题中。突破办法:组织学生多讨论,多做练习,对学生不太熟悉的火车车轮结构等问题借助演 示图片加以说明,使学生更易理解。四、教法与学法分析(一)学法指导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习。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对于圆周运动,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巧用提问,评 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最后

5、让学生自由发言,举出生活中一些向心运动的例子,做到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 论到实践。(二)教法分析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现代认知心理学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应把学习看成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生应与一定的知识背景即情景相联系,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要 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本节课采用“诱思引探教学法”。多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空洞的语言描述得以形象 地展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对已创设情景进行思维活动,把分析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五、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以

6、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探究能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兴趣,是学生在问题解决的探索过程中,由学会走向会学,由被动答题走向主动探究。(一)引课复习提问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相关知识,以及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来源。请同学举例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以此引入新课。(二)新课教学主要过程 汽车过拱形桥的问题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入状态。问题1:如果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或静止时,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如何?问题2 :如果汽车在拱形桥顶点静止时,桥面受到的压力如何?问题3 :如果汽车在拱形桥上,以某一速度v通

7、过拱形桥的最高点的时候,桥面受到的压力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受力情况,并逐步求得桥面所受压力。分析过程:确定研究对象;分析汽车的受力情况;找圆心;确定F合即F向心力的方向;列方程,得结论。F向心力=G - Fn2=mv = RFn = mg -2mvR问题4 :根据上式,结合前面的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a、 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mg;b、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汽车对桥面的压力越小。问题5 :试分析如果汽车的速度不断增大,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当速度不断增大的时候,压力会不断减小,当达到V。- gR时,汽车对桥面完全没有压力,汽车“飘离”桥面。问题6 :汽车的速度比V。= gR更大呢?汽车会怎

8、么运动?(提示,此时汽车受力、 速度、加速度如何)汽车以大于或等于 V0的速度驶过拱形桥的最高点时,汽车与桥面的相互作用力为零,汽车只受重力,又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的V,因此汽车将做平抛运动。问题7 :如果是凹形桥,汽车行驶在最低点时,桥面受到的压力如何?向心力=Fn-G =2mvR2Fn = mg +mvR问题8 :前面我们曾经学习过超重和失重现象,那么试利用“超、失重”的观点定性分 析汽车在拱形桥最高点,凹形桥的最低点分别处于哪种状态?超失重现象不只发生在竖直方向运动的物体上,而是竖直方向是否有加速度, 与速度方向无关。强调:汽车做的不是匀速圆周运动,我们仍使用了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原因是向

9、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对于高速圆周运动同样适用。汽车过桥问题,实质上是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由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mg及方向(竖直向下)恒定不变,因此当物体经过圆周上各个不同位置时,重力对物体做圆周 运动的作用是不同的。此处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竖直面内圆周运动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以外的向心力的来源。 火车转弯的问题展示火车沿直线运动情况,火车车轮的特殊结构。问题1 :请根据你了解的以及你刚才从图片中观察到的情况,说一说火车的车轮结构如 何?轨道结构如何?车轮内侧轮缘半径大于车轮半径,轨道将两车轮的轮缘卡在里面。问题2 :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时,所受合力如何?问题3 :如果轨道是水平的,火车

10、转弯时火车做曲线运动,所受外力怎么样?问题4:如果轨道是水平的,火车转弯时,做曲线运动,需要的向心力由哪些力提供呢?问题5:火车的质量很大,行驶的速度也不很小,如此长时间后,对轨道和列车有什么 影响?问题6 :如何改进才能够使轨道和轮缘不容易损坏呢?提示:从分析向必力的来源着手。设计:使路面向圆心一侧倾斜一个很小的角度,使外轨略高于内轨,这样,重力和支 持力的合力提供了向心力,外轨就不受轮缘的挤压了。再次展示火车转弯时候的图片,提醒学生观察轨道的情况。总结:1、 如果在转弯处使外轨道略高于内轨道,火车受力不是竖直的,而是斜向轨道的内侧。 它与重力的合力指向圆心,成为使火车转弯的向心力。2、如果

11、根据R和火车行驶速度v适当调整内外轨道的高度差,使转弯时所需要的向心 力完全由重力G和支持力FN的合力提供,这样外轨道就不再受轮缘的挤压了。问题7 :当轨道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B和转弯半径R确定的时候,速度多大时轨道不受挤压?v= JgRtanB= gRsin 0= gRh l问题8 :如果火车实际行驶的速度大于此速度时,向心力应该由哪些力提供?如果小于 此速度又怎么样呢?引申:公路转弯处路面的特点。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然后以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宇宙飞船为例做些说明,当飞船距地面高度为一、 二百千米时,它的轨道半径近似等于地球半径R,航天员受到的地球引力近似等于他在地面测得的体重,除此之外,

12、他还可能受到飞船座舱对他的支持力FN,引力与支持力的合力为他提供了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2mvF向心力 二 mg _ F n 二-R-2vFn = m(g - r)当v= gR时,座舱对航天员的支持力fn=o,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总结:其实在任何关闭了发动机,又不受阻力的飞行器中都是一个完全失重的环境。此处观看i分钟视频。说明:因为在下一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中对此类问题有更详细的阐述,所以在此处仅 作简单介绍,使学生简单了解。(三)巩固练习针对“汽车过桥”和“火车转弯”分别设计两道例题,再做两道拓展习题。(四)课堂小结请同学来完成,再进行适当补充。(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第八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汽车过桥问题受力分析图计算式必要的文字说明例题二、火车转弯问题受力分析图计算式必要的文字说明三、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板书设计说明:板书着重给学生做岀规范的受力分析和解题示范,以及展示本节课主要内容。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谢谢。欢迎下载学习好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