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学设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7446898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莲说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爱莲说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爱莲说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爱莲说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爱莲说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莲说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莲说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载朱泽光爱莲说教学设计 (原文地址:朱泽光爱莲说教学设计作者:静易生慧导入新课:(板书标题、作者)看到这个标题,你猜猜文章会写什么?(一分钟后)不要急于回答,请同学们带着自己对文章的推测去朗读课文,看看哪些内容是与你不谋而合的,哪些内容是你没想到的?好,读起来(目的: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初读课文:.自由朗读: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指名朗读:师生点评:关注生字读音:予:y 蔓:mn鲜:xin关注句子停顿: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各抒己见:文中哪些内容与你的推测不谋而合,又有哪些内容是你没想到的?(目的: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深入探究:整

2、合学生的发言,估计不外乎两个方面:直接表达对莲赞美的句子;除了写莲,还写了菊和牡丹。以下探究,教师顺应学生的思路展开,是学生发言的延展和深化。.文章标题是“爱莲说”,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对莲的热爱与赞美?“予独爱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设问:这一句通过细致描写莲的形象,表达了对莲的赞美,那么它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不急于回答)指名读、齐读;指名翻译:强调积累:词语:濯,洗。妖,美丽而不端庄。蔓、枝,动词,生藤蔓,长丫枝。益,更加。植,立。亵,亲近而不庄重。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快速背诵;讨论总结:三个方面:生长环境、长成后的形象和品格。朗读指导:请用朗读来传达你

3、对这句话的理解,要读得有层次,有感情。指导:“予独爱莲”是统领语,“之”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要轻读。以下三层,要读出层次感。前两层亦可用描写语调读,有审美感情,读后作稍长停顿,再出末句,以突出莲的品格。“莲,花之君子者也。”指名翻译:教师强调:之,结构助词,的。“,者也”,判断句的一种形式。合作探究:君子,即品德高尚的人。作者称莲是“花之君子”,请大家再来读上段中描写莲形象的那句话,合作探究: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要把握莲的整体形象,善于运用联想把莲的形象跟君子的形象融为一体。(这是一道开放性探究题。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有种种美德,我们无法尽知,而只能通过莲的形象来探求。只要言之成理即

4、可。“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质。所有这些象征的内容都是通过联想而产生的,关键在于要把握莲的整体形象,然后仔细寻味;联想愈丰富,作者心目中的君子的形象就变得愈鲜明。).既然题目是“爱莲说”,那么文章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篇幅写到“菊”和“牡丹”?指名读全文;教师点拨:请画出能传达作者对这些形象态度的词句。菊“晋陶渊明独爱菊”“菊,花之隐逸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屏显)陶渊明在任彭泽县令时因不

5、愿为五斗米而折腰,解绶回乡,隐耕田园,劳动之余,他特喜爱菊花,十分欣赏这“秋菊有佳色”(屏显),甚至还采摘花瓣,带回家中酿制菊花酒,常常一个人自饮自斟。他饮酒高歌,击节赞赏:“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屏显)。他以愿做霜下杰,学习菊花的品格和气质来勉励自己,认为菊花品格高尚,不奉迎风雅,敢于傲雪凌霜。即使是残菊,也挺立不落,依然含香露芳,他用菊花的清雅倔强来操守自己的君子之节。后人以陶渊明具有这种不羡慕荣利,志存逸士之节的品格,尊称他为“靖节先生”(屏显)。反复品味“菊之爱”一句,含有什么意味?(惋惜之意)牡丹“自李唐

6、来,世人盛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屏显)“盛爱”的程度,有诗为证:(屏显)买花白居易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反复琢磨“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态度?(文中只说牡丹是“花之富贵者”,此外别无贬辞,但从“宜乎”一语却可以看出他对世风的鄙视。这种写法颇似“一字褒贬”,足见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我们再来背背写莲的句子,大家考虑: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这表现了作者什

7、么样的人生态度?(这是衬托的手法。作者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种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从全文看,本文运用了什么写法?(托物言志)小结:作者周敦颐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人品极高,胸怀洒落。曾任南康军(治所在今江西省星子县,“军”是宋代行政区的名称)地方行政长官,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足见其对莲的一往情深。美读第二段:要求读出理解,读出情感。前一层是三个并列句,以人为喻,分别指出菊、牡丹、莲的品格,要用极其肯定的语气读出;前两句要读得轻些,后一句当重读。后一层用菊、牡丹、莲的不同遭际来批判世风,全用感叹的语气读,但其间又有细微差别:“菊之爱”一句有惋惜意,“莲之爱”一句有慨叹意,“牡丹之爱”一句有讽刺意。背诵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