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因“生”动而生动(教育精品)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433219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因“生”动而生动(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因“生”动而生动(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因“生”动而生动(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因“生”动而生动(教育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因“生”动而生动(教育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因“生”动而生动(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因“生”动而生动(教育精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因“生”动而生动【背景】:时间:2014年3月5号上午第三节课地点:石河子第二中学高三(13)班科目:高三数学班级情况:该班为过渡实验班,班级有54名同学,大多数同学成绩中等偏上,近8名同学学习数学比较困难,部分学生学习不够自觉、作业完成情况不是很好,有应付作业的现象,平时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能够积极讨论发言。课型:高三复习课【主题】: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因“生”动而生动高中数学课程课标中强调:数学教学过程要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不仅有教师的“教”,更有学生的“学”。但在实际操作中,特别是高三复习中由于担心教学

2、任务完不成,教学进度跟不上,往往在耗时较多的课堂展示环节惜时如金,分秒必争,稍不顺利便包办代替。以下这个教学案例是在改变以往的复习课“学生课前做题教师课堂精讲学生课后改错、做题”模式中,在课堂中试图放开手来,由学生来讲,讲结果、讲思路、说方法、相互点评、互相补充、相互探讨新的做题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有许多课前未曾想到的教学效果,深感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们必然会创造出让我们自豪的成就。【情景描述】:在讲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有这样一题:已知椭圆和两点A(1,2),B(3,4)。若线段AB和椭圆没

3、有公共点,求a的取值范围。学生1(板演):,直线AB的方程为,代入椭圆方程化简可得,由,又,所以师:有什么问题没?生(同声):没有。师:请再读一遍题目。生2:有问题,题目要求椭圆与线段AB没有公共点,而生1求得a的范围是直线AB与椭圆没有公共点,缩小了范围。师:怎么处理呢?过了一会,学生仍没有反应,老师开始启发:一条定长的线段AB与椭圆没有公共点,怎样摆放呢?同时在黑板上画了椭圆的示意图。老师扫视着学生,不再说话。生3::把线段放在椭圆内部或椭圆外部。大部分学生保持认同,老师便请生3给大家讲讲。生3:当线段在椭圆内部时,只需两端点A,B在椭圆内部即同理,当线段在椭圆外部时,只需A,B两点在外部

4、即所以a的范围或。随后陆续有几位学生对这一做法进行点评,评价较高,大部分学生认为生3讲得很清晰,个别学生面露难色,不置可否。师:大家都感觉没疑问了?听老师这么一问,学生觉得可能哪里有问题,又开始思考,各组同学开始讨论。生4有点激动,急不可耐的走向讲台,用一支粉笔代表线段AB,边比画边说:第二种情况不对,当A、B在椭圆外时,有可能线段与椭圆有公共点。大家恍然大悟!师:怎么办呢?生4:还没想好。只是直观感觉这种方法有漏洞。老师表扬了生4,同时期待着其他同学的发言。生5在小组成员的怂恿下举了手,不太自信地说:这种情况用生1的做法来处理。还没等生5说完,其他同学嚷开了,认为这肯定不行,这样会缩小范围。

5、师:看来生5对判别式情有独钟啊!能大胆地亮明自己的观点,接受别人的质疑难能可贵!哪名同学再讲讲?生6:我们小组觉得线段是有范围的,应该用实根分布来处理。线段AB:,代入椭圆方程可化简得依题意,该方程在区间上设有实根。令则应有:或或进而得或所以a的范围或。突然生7叫起来:这不与生3的答案一样吗!师(故作惊愕状):对呀!怎么回事?难道生3的思路是对的?是否该为生3平反呢?生8:生3的做法好像是对的,A,B两点都在第一象限,斜率又是正的,应该可以数形结合吧!教室里有点混乱,同学们乱七八糟,有的点头,有的皱眉,有的摇头晃脑,有的凝神静思,有的埋头苦算,有的嘴咬笔杆出神师:生3和生6的解法不同,但殊途同

6、归,得出了相同的答案,生6的做法大家是认可的,生3的做法到底对不对呢?经过画图、描点、讨论,师生达成共识:就本题而言,两种做法都是对的,生3的数形结合,解法简洁直观,但若点的坐标做适当调整,这种解法有可能出错,比如Kab=-1的情形,因此解法不具有普适性。而生6的解法体现了解析几何的本质特征:用代数方法解决了几何问题。这种解法属通法,但运算量较大,需要较强的的思维缜密性和较强的运算能力,两种解法各有千秋,相得益彰!平时的学习中若能珠联璧合,定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正当大家准备进入最后一题的展示和讨论环节时,生9举起了手。生9:考虑到A,B两点的特殊性,我们可以进一步简化解题过程。只需数形结

7、合知A在椭圆外或B在椭圆内即可即 ,可得到正确结果。师生都向生9投去了赞许的目光。下课铃响了,由于本节课在讨论环节节外生枝,老师“袖手旁观”“放任自流”,导致本节课中的最后一道例题及课堂小结环节没能完成,显得课堂不够完整。【课堂反思】:心理学指出:“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学有所获。”1、课堂教学应随机应变,充分利用课堂的生成资源由于学生个体知识、阅历、认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性,使得学生们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思考与认知,由此会产生不同的课堂“生成”。当学生并不完全行走在课堂预设的轨道上时,师生进行互相调整,积极利用生成的教学资源,这是

8、一种本身的课堂,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即使不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也一定是高效的课堂。2、“生”动是使课堂生动的必要条件心动是前提,行动是关键,“生”动是保障。在传统教学中老师的备课花费了大量心血,做足了充足的准备。在课堂上往往呈沉浸在自我精心的设计之中。虽然老师的激情表演在一定程度上回感染学生,但更有可能让学生成为“被感动”的“看客”,而这些“看客”中有许多会出现在“课堂中听的懂,作业却不会”甚至于“看热闹”的现象。课堂上只有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兴趣本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了,学生投入到火热的思考之中了,生动的课堂才可能出现。当我们不再陶醉于涛涛不绝的讲解,而强烈

9、地关注“学”的状态时,我们便真正意义上的进入了课改大门了!3、激励评价,热情被带动,让“生”动来自激励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比尔盖茨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从这些话语中我深深地感悟到: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找到他们可取之处进行激励评价,让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获得被尊重的快感。高考是由学生来考,题是由学生来做,讲得再多,即使全部都听懂也不代表学生能做题,会做的也不代表熟练,高考不是在一个常态环境下进行的事情,一进考场学生没有不紧张的,在紧张的情况下仅仅会了也难以应对,还要达到熟的程度,对重要知识一定要烂熟于心,这样用起来才得心应手。所以我们需要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相信学生,给学生舞台,由学生来展示,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述能力。这节课也是在逐步地尝试,放开手来由学生发挥,做好导演,由学生来“奏唱”,在课堂的进行过程中往往可以获得许多意外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