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位错的基本概念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7406080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9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 位错的基本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2 位错的基本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2 位错的基本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2 位错的基本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2 位错的基本概念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2 位错的基本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 位错的基本概念(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 位错的基本概念晶体中的线缺陷是各种类型的位错。其特点是原子发生错排的范围,在一个方向上尺寸 较大,而另外两个方向上尺寸较小,是一个直径为35 个原子间距,长几百到几万个原子 间距的管状原子畸变区。虽然位错种类很多,但最简单,最基本的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刃型 位错,另一种是螺型位错。位错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晶体缺陷,对金属强度、塑变、扩散、相 变等影响显著。一 位错学说的产生位错:晶体中某处一列或若干列原子有规律的错排。 意义:(对材料的力学行为如塑性变形、强度、断裂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材料的扩 散、相变过程有较大影响。)人们很早就知道金属可以塑性变形,但对其机理不清楚。在位错被提出之前,人

2、们对晶 体的塑性变形作了广泛的研究。实验发现在塑性变形的晶体表面存在大量的台阶,因此,提 出了塑性变形是通过晶体的滑移来实现的观点。晶体的滑移过程如图1 所示。根据晶体塑性 变形后台阶产生的方向,发现滑移总是沿着某些特定的晶面和晶体学方向进行的。这些晶面 被称为滑移面;晶体学方向被称为滑移方向。一个滑移面和其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组成一个 滑移系。当外界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滑移系才发生滑移,使晶体产生宏观的变形,将这 个应力称之为临界切应力。本世纪初到30 年代,许多学者对晶体塑变做了不少实验工作。 1926 年弗兰克尔利用理想晶体的模型,假定滑移时滑移面两侧晶体象刚体一样,所有原子同步平移,并

3、估算了理论切变强度T =G/2兀(G为切变模量),与实验结果相比相差34m个数量级,即使采用更完善一些的原子间作用力模型估算, T 值也为 G/ 30,仍与实测临 m界切应力相差很大。这一矛盾在很长一段时间难以解释。1934年泰勒(G. I. Tayor),波朗 依(M.Polanyi)和奥罗万(E. Orowan)三人几乎同时提出晶体中位错的概念。泰勒把位错与晶 体塑变的滑移联系起来,认为位错在切应力作用下发生运动,依靠位错的逐步传递完成了滑 移过程,如图2。与刚性滑移不同,位错的移动只需邻近原子作很小距离的弹性偏移就能实 现,而晶体其他区域的原子仍处在正常位置,因此滑移所需的临界切应力大为

4、减小。在这之 后,人们对位错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1939年柏格斯(Burgers)提出用柏氏矢量来表征位错 的特性的重要意义,同时引入螺型位错。1947年柯垂耳(A. H. Cottrell)利用溶质原子与 位错的交互作用解释了低碳钢的屈服现象。1950年弗兰克(Frank)与瑞德(Read)同时提出了 位错增殖机制 FR 位错源。 50 年代后,透射电镜直接观测到了晶体中位错的存在(图3)、 运动、增殖。这一系列的研究促进了位错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图 1 晶体滑移示意图oP o O O 0 (图 2 刃位错的滑移图 3 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位错线二 位错的基本类型 位错的几何组态较为复杂,近年

5、来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已观察到位错附近的原子排列情 况。这已超出本教材的内容。为研究方便起见,我们仍用理想的完整晶体来模仿位错的形成 过程,以加深对位错几何模型的理解,并作为我们认识位错的基础。位错有两种基本类型: 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1 刃型位错 从滑移角度看,位错是滑移面上已滑移和未滑移部分的交界。下面我们根据这种位错的 定义来了解位错的组态。如图 4示意了晶体中形成刃型位错的过程。图中原为一块长方形的 完整晶体,其三棱边与直角坐标重合。将晶体沿平行于XOZ面的ABCD割至EF,其割开面为 EFCB。将割口上下两部分晶体沿-X方向相对滑移一个原子间距d,再将两部分晶体胶合起来, 并消除外力。

6、EF为已滑移区EFCB与未滑移区EFDA的分界线。EF就是线缺陷一一刃型位错。 割开面ABCD就是滑移面,滑移矢量为d,其方向为-x,与EF垂直。这种位错在晶体中有一 个多余半原子面。 EF 是多余半原子面和滑移面的交线,与滑移方向垂直,像一把刀刃,所 以称为刃位错。图 4 晶体中刃位错形成示意图 位错在晶体中引起的畸变在位错线中心处最大,随着离位错中心距离的增大,晶体的畸 变逐渐减小。一般说来,位错是以位错线为中心,晶体畸变超过20%的范围。习惯上,把多 余半原子面在滑移面以上的位错称为正刃型位错,用符号“丄”表示,反之为负刃型位错, 用“T”表示。刃型位错周围的点阵畸变关于半原子面左右对称

7、。含有多余半原子面的晶体 受压,原子间距小于正常点阵常数;不含多余半原子面的晶体受张力,原子间距大于正常点 阵常数。2 刃型位错结构的特点:1) .刃型位错有一个额外的半原子面。一般把多出的半原子面在滑移面上边的称为正刃型 位错,记为丄;而把多出在下边的称为负刃型位错,记为丁。其实这种正、负之分只具 相对意义而无本质的区别。2) .刃型位错线可理解为晶体中已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边界线。它不一定是直线,也可以 是折线或曲线,但它必与滑移方向相垂直,也垂直于滑移矢量。3) .滑移面必定是同时包含有位错线和滑移矢量的平面,在其他面上不能滑移。由于在刃 型位错中,位错线与滑移矢量互相垂直,因此,由它们所

8、构成的平面只有一个。4) .晶体中存在刃型位错之后,位错周围的点阵发生弹性畸变,既有切应变,又有正应变。 就正刃型位错而言,滑移面上方点阵受到压应力,下方点阵受到拉应力:负刃型位错与此相 反。5) .在位错线周围的过渡区(畸变区)每个原子具有较大的平均能量。但该区只有几个原 子间距宽,畸变区是狭长的管道,所以刃型位错是线缺陷。刃型位错如图5所示。设有一简单立方结构的晶体,在某一水平面(ABCD)以上多出了垂 直方向的原子面EFGH,它中断于ABCD面上EF处,犹如插入的刀刃一样,EF称为刃型位错 线。位错线附近区域发生了原子错排,因此称为“刃型位错”。BDt滑移面a颉外半原子面位错线 图 5

9、(a) 立体模型 (b) 主视图3 螺型位错仿照刃型位错的做法,将晶体沿ABCD割开至EF,将割口上下两部分晶体沿-z轴方向相 对滑移一个原子间距d再胶合好。EF就是螺型位错,如图6, EF为已滑移区EFCB与未滑 移区EFAD的分界线。就是线缺陷一一螺型位错。割开面ABEF就是滑移面,滑移矢量为d 其方向平行与-z轴,与EF平行。EF周围的原子面形成以EF为轴线的螺卷面。/:BAx7)D应丿J力向/r/卩C图6 螺位错形成示意图螺型位错如图 7 所示。设想在简单立方晶体右端施加一切应力、使右端滑移面上 下两部分晶体发生一个原子间距的相对切变,于是在已滑移区与末滑移区的交界处, BC 线与aa

10、线之间上下两层相邻原子发生了错排和不对齐现象,如图7(a)。顺时针依次连 结紊乱区原子,就会画出一螺旋路径,如图7(b),该路径所包围的呈长的管状原子排列 的紊乱区就是螺型位错。以大拇指代表螺旋面前进方向,其他四指代表螺旋面的旋转方 向,符合右手法则的称右旋螺型位错,符合左手法则称左旅螺型位错。图7为右旋螺型 位错。图7螺型位错示意图(a)立体图(b)俯视图如果有一条螺型位错线在晶体表面露头,在露头处的晶面上必然形成一个台阶,这个台 阶不会因覆盖了一层原子而消失,它将永远存在。这样螺位错露头处就是晶体生长的择优点, 使之能在过饱和度不高(1%,根据理论计算应高达 50%)的蒸汽压或溶液中连续不

11、断地生长。 4 螺型位错具有以下特征:1) .螺型位错无额外半原子面,原子错排是呈轴对称的。2) .根据位错线附近呈螺旋形排列的原子的旋转方向不同,螺型位错可分为右旋和左旋螺 型位错。3) .螺型位错线与滑移矢量平行,因此一定是直线,而且位错线的移动方向与晶体滑移方 向互相垂直。4) .纯螺型位错的滑移面不是唯一的。凡是包含螺型位错线的平面都可以作为它的滑移 面。但实际上,滑移通常是在那些原子密排面上进行。5) .螺型位错线周围的点阵也发生了弹性畸变,但是,只有平行于位错线的切应变而无正 应变,即不会引起体积膨胀和收缩,且在垂直于位错线的平面投影上,看不到原子的位移, 看不出有缺陷。6) .螺

12、型位错周围的点阵畸变随离位错线距离的增加而急剧减少,故它也是包含几个原子 宽度的线缺陷。螺位错的原子组态如图 8 所示。螺位错具有如下的几何特征:(1) 螺位错线与其滑移矢量d平行,故纯螺位错只能是直线。(2) 根据螺卷面的不同,螺位错可分左和右两种,当螺卷面为右手螺旋时,为右螺位错,反 之为左螺位错。(3)螺位错没有多余原子面,它周围只引起切应变而无体应变。图 8 螺位错的原子组态三 柏氏矢量( Burgers vector)1 柏氏矢量的定义1939年柏格斯(Brugers)提出,把形成一个位错的滑移矢量定义为位错矢量,并称为柏 格斯矢量,简称柏氏矢量(或柏矢量),以b表示,它是位错的特征

13、标志。柏氏矢量是描述 位错实质的重要物理量。反映出柏氏回路包含的位错所引起点阵畸变的总积累。通常将柏氏 矢量称为位错强度,位错的许多性质如位错的能量,所受的力,应力场,位错反应等均与其 有关。它也表示出晶体滑移的大小和方向。2 柏氏矢量的确定方法先确定位错线的方向(一般规定位错线垂直纸面时,由纸面向外为正向),按右手法则做 柏氏回路,右手大拇指指位错线正向,回路方向按右手螺旋方向确定。从实际晶体中任一原 子M出发,避开位错附近的严重畸变区作一闭合回路MNOPQ,回路每一步连接相邻原子。按 同样方法在完整晶体中做同样回路,步数、方向与上述回路一致,这时终点Q和起点M不重 合,由终点Q到起点M引一

14、矢量QM即为柏氏矢量b。柏氏矢量与起点的选择无关,也于路径无关,图9、图10示出刃位错与螺位错柏氏矢量的确定方法及过程。讪图9刃型位错柏氏矢量的确定(a)有位错的晶体(b)完整晶体(d)图10螺型位错柏氏矢量的确定(a)有位错的晶体(b)完整晶体3 柏氏矢量的物理意义及特征(1)物理意义:代表位错,并表示其特征(强度、畸变量);表示晶体滑移的方向和大小。 柏氏矢量是描述位错实质的重要物理量。反映出柏氏回路包含的位错所引起点阵畸变的 总积累。通常将柏氏矢量称为位错强度,该矢量的模|b|表示了畸变的程度,称为位错的强 度。位错的许多性质如位错的能量,所受的力,应力场,位错反应等均与其有关。它也表示

15、出晶体滑移时原子移动的大小和方向。通常立方晶系的柏氏矢量可写为b = auvw,1是 nn从3个分量中提取的公因数,位错强度为b = - (u2 + v2 + w2)、。n( 2 )特征:守恒性:一条不分叉的任何形状的位错只有一个柏氏矢量(因为柏矢量与柏氏回路的路 径无关,只要柏氏回路不与原位错或其它位错线相交,回路的畸变总积累不变)。由此可以 推出:柏氏矢量与位错线之间具有唯一性,即一条位错只有一个柏矢量;一根不分叉的位错 线,不论其形状如何变化(直线、曲折线或闭合的环状),也不管位错线上各处的位错类型 是否相同,其各部位的柏氏矢量都相同。而且当位错在晶体中运动或者改变方向时,其柏氏 矢量不变,即一根位错线具有唯一的柏氏矢量;如果数条位错线交于一节点,则流入节点的 各位错线的柏氏矢量和等于流出节点的各位错线柏氏矢量之和,即:耳=0。判断位错的类型:利用柏氏矢量b与位错线t的关系,可判定位错类型。若b/t,则为螺型位 错,其中同向为右螺,反向为左螺,如图7和10;若b丄t为刃型位错,其正负用右手法则判 定,右手拇指、食指与中指构成一直角坐标系,以食指指向t方向,中指指b正方向,则拇指 代表多余半原子面方向,多余半原子面在上称正刃型位错,反之为负刃型位错。四 混合位错除了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这两种典型的基本位错外,还有就是这两种位错的混合型,称 为混合型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