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卦第十一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7371317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卦第十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泰卦第十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泰卦第十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泰卦第十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泰卦第十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泰卦第十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卦第十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泰 卦 第 十 一 (下干天、上坤地 地天泰卦) 泰,小往大来,吉亨。1 . 泰卦象征阴阳交合,万物生养,万事亨通之意。阳者盛而来,阴者衰而往,即彖传所谓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之时。故获吉祥而通泰。 泰,通泰也。 小往大来,谓阴爻往居外卦,阳爻来居内卦。2 . 刘沅曰:阳谓大,阴谓小。由内之外曰往,由外之内曰来。以气化言,阴阳交而万物通,天地之泰也。以人事言,阳为君,阴为臣,上下志通,朝廷之泰也。大居内,小居外,各得其所,由阴阳之和平,天下之泰也。3 . 李士鉁曰:泰,干天在上而来居下,坤地在下而往居上。4 . 罗泽南曰:泰,正月之卦,阴消阳长,故曰小往大来。5 . 序卦传:履而泰,然后安,故受

2、之以泰。谓人必履礼而后上下各得其和,故泰继履也。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1 . 彖传曰:泰卦下干天、上坤地而成地天泰卦,地气受热而上蒸为云,云气受冷而下降为雨,此古人心目中所谓天地交之理。而天地阴阳交合,万物生养因而畅通。喻于人事,则上为君,下为臣,君臣交相感应,志意相合,乃可以济养万民也。2 . 李士鉁曰:坤气上升,所以成天道,干气下降,所以成地道,二气相交,则阴阳通,万物生也。3 . 邵雍曰:天本居上,地本居下,而泰则干下坤上,此天地之用也。亦犹火本炎上,水本趋下,而既济水上火下,则水

3、火之用也。4 . 曹丕曰:夫阴阳交,万物成;君臣交,邦国治;士庶交,德行光。同忧乐,共富贵,而友道备矣,易曰,上下交而其志同。由是观之,物交而泰,交乃人伦之本务,王道之大义,非特士友之志也。5 . 泰卦下干健、上坤顺,干阳为君子在内而健于行事,坤阴为小人在外而顺以听命,此泰卦所以小往大来、吉而亨之义也。6 . 李士鉁曰:内阳,生物之原,外阴,所以成物也。内健,干事之本,外顺,所以成事也。内君子,起化之人,外小人,所以顺化也。故吉而亨。7 . 通泰之时,阳息而升,阴消而降,利于君子,不利于小人,正是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吉而亨之时也。8 . 马振彪曰:以达道言,道为人所共由,君子率性而行,是之谓道

4、,小人背道而驰,则无是道也。以道术言,道乃君子小人之分途,君子有君子之道,小人有小人之道,犹言德有吉、有凶也。道之盛衰,彼此相为消长,此泰、否之所由生也。9 . 项安世曰:彖具三义:首于阴阳二气,无所抑扬,取其交而已。次以内外为义,重内轻外,已有抑扬。末以消长为义,全是好阳而恶阴。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1 . 大象传曰:泰卦下干天、上坤地,天气下降,地气上蒸,天地二气相交,阴阳相合,万物生养,万事亨通,故为通泰。2 . 荀爽曰:坤气上升以成天道,干气下降以成地道,天地二气若时不交,则为闭塞。今既相交,乃通泰。3 . 君王观察泰卦天地二气相交,万物生养,万事

5、通泰之象,故不敢安逸,积极裁节调理万事万物,成就天地交泰之道,并加辅佐襄助之,促成天地化生万物之事宜,而佑国安民,长保通泰。 后,君王也。 财成,谓裁节调理。 财,通裁。 天地之道,谓天地交泰之道。 辅相,谓辅佐襄助。 相,音向,助也。 天地之宜,谓天地化生万物之事宜。 左右,通佐佑,谓辅佐保佑。4 . 张洪之曰:气化流行相续,圣人裁制之以分四时,地形经纬交错,圣人裁制之以分四方。春宜耕,秋宜歛,高宜黍,下宜稻,圣人因自然为辅助,泰象呈矣。5 . 邱富国曰:天地之形不可交而以气交,气交而物通者,天地之泰也;上下之分不可交而以心交,心交而志同者,人事之泰也。惟当遵循大象传所谓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

6、地之宜,以左右民。之义,始不致于转泰成否。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1 . 初九阳刚处下,与九二、九三俱有上应,当泰之时,志在上行,故一阳动而三阳并动,有如拔茅草,而其根相牵引而起之象,故其有伴同行,欲有所作为,必获吉祥。 茹,根相牵引之状。 汇,类聚也,即同质汇聚。2 . 王弼曰: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茹,相牵引之貌也。三阳同志,俱志在外,初为类首,己举则从,若茅茹也。上顺而应,不为违拒,进皆得志,故以其类征吉。3 . 李士鉁曰:茅为人所用,用则登于宗庙,不用则老于山林。茅不自达,必俟人拔之。拔,擢也,用贤者首举一大贤,则群贤从之。阳主进故征,得时有应故吉

7、。4 . 刘向曰:贤人在上位,则引其类而聚之于朝。在下位则思与其类俱进。5 . 象传曰:初九与其上二阳同志而进,而获吉祥者,以其阳刚上进,有君子之志,不为己身,志在天下。6 . 杨万里曰:君子之志在天下,不在一身,故曰志在外也。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1 . 九二阳刚居中,心胸广阔足以包容天下,有涉越长河之勇气,并能广纳远方贤者,亦不结党营私,而其上应六五柔中之尊者,能佑助六五持中以治世,使国泰民安。 包荒,谓心胸广阔足以包容天下。 冯河,谓无舟而能涉越长河。冯,音平。 遐遗,谓遗弃远方之人。 朋亡,谓不会私结朋党。亡,音无,否定之词。

8、尚,佑助也。 中行,谓行为持中不偏。2 . 刘沅曰:二与五为泰交之主,三阳同体,干健之体有包荒之实,勇智不遗于远,无朋党之见,合中行也。3 . 王弼曰:用心弘大,无所遐弃,故曰不遐遗也;无私无偏,存乎光大,故曰朋亡也。4 . 李士鉁曰:五为建中之君,而五柔二刚,所以成天地之化,弼五以行中者,二之力也,故得尚于中行。 又曰:量容一国者,始足以治一国,量容天下者,始足以治天下,包荒,致泰之本也。四海一家,何所谓遐,故不遐遗。大道为公,何所谓朋,故朋亡。5 . 象传曰:九二心胸广阔足以包容天下,能佑助六五持中以治世,使国泰民安者,乃因其阳刚中正,光明正大,无偏无私。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9、;勿恤其孚,于食有福。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1 . 九三处内卦之终,为上下卦之转进点,当防通泰转为否闭。平坦之地延伸至远处,无不转化为险陂,过往之时机,无不会重复又回来,故当通泰之时,戒其不可松懈安逸,常居安思危,谨守正道,则不但可以无咎,而且可以取信于人,而常保俸禄,获有福庆。 陂,音疲,谓山边或水涯倾陡之处。 恤,忧也。 孚,信也,或谓取信于人。 食,谓食享俸禄。2 . 刘沅曰:平陂以上卦地形险夷言,往复以下卦天气往来言。九三居泰之中,在诸阳上,泰极将否之象,故戒以平陂往复。天地之理循环,盛极必衰,全赖人心补救。当此极盛之时,惟以艰贞处之则无咎。3 . 李士鉁曰:九三过中,阳已极而阴将

10、至,下卦终而上卦来。莫谓世已平,固无平而不陂也;莫谓时已往,固无往而不复也。治极则防其乱,必艰难不敢康逸,正固不敢纷更,乃可无咎。 又曰:九三在泰中,守成之象。艰贞者,守成之良法也。书曰,君子使其无逸,艰之谓也。诗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贞之谓也。勿恤者,宜卹也,以实德感之,其思有以孚之。九三公卿之位,得食封邑,时在泰中,故于时有福。 又曰:九三以天之高而下于地,以阳之上而下乎阴。满而不溢,所以常保福也;高而不危,所以常保贵也。是以处泰而获福也。 愆,音谦,过失也。4 . 象传曰:所谓过往之时机,无不又重复回来者,说明九三正位于天地交接之时际,当知处泰而忧否,趋吉以避凶。5 . 宋衷曰:九三位

11、在干极,应在坤极,为天地交接之时际,有泰极否来之寓意。6 . 马振彪曰:九三处天人相交之际,持盈保泰,艰以图之,贞以守之,此自可以福天下,虽一身劳瘁,亦弗所恤。舜之风雷不迷,禹之胼手胝足,文王不遑暇食,周公握发吐哺,各尽其职,只是为天地裁成辅相以左右民耳,何尝计及身家乎?功在天下而不敢居,但求无咎而已,此皆一诚之所孚也。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1 . 六四当上下卦交泰之时,与其相邻之六五、上六两阴,相约下降而求应于阳。以上卦三阴皆欲求阳,故不待教戒,即能谦虚的连翩向下取信于阳。 翩翩,往来飞动貌,指上三阴相从下降之状。 不富,易以阴虚无阳

12、为不富,上三阴皆虚而不富。 以,前以字,与也;后以字,而也。2 . 刘沅曰:三阴同类 虚而不实,不以其邻为富,而一心交泰于阳,不约而同与三阳相孚也。3 . 俞琰曰:易以阴虚为不富,六四阴爻,故曰不富。以六四能虚怀下应初阳,故有上以谦虚接乎下之意。4 . 象传曰:上三阴能谦虚的连翩向下应于阳者,乃因其皆阴虚不富,欲求阳以资富实。而上三阴能不待教戒,相偕取信于阳者,乃说明阴阳交泰之时,上下相孚,乃岀于自己诚信的心怀。5 . 俞琰曰:愿者,上下交而其志同也。泰之时,上下不相疑忌,盖岀自本心,故曰中心愿也。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1 . 六五阴居尊位,下应九二,上下交通,

13、犹如古帝王商汤,下嫁其妹以配贤者,有上下交泰而成至美之象,因获福泽而至为吉祥。 帝乙,商代帝王,或谓商汤。 归,女子出嫁曰归。 祉,福也,动词,谓获得福泽。2 . 刘沅曰:汤嫁妹之词曰,无以天子之富而骄诸侯。阴之从阳,女之顺夫,天下之义也。六五以柔中,下应九二之刚中,以尊降卑,虚己下贤,如王姬下嫁而获吉。3 . 象传曰:六五下嫁其妹以配贤者,因获福泽而至为吉祥者。乃因其居尊得中,处事不偏,得遂行其归妹而得贤之心愿。4 . 刘沅曰:二、五皆中正,为泰之主,以中交中,行其所愿而成泰,盖阴阳之正,天地之义也。5 . 程颐曰:元吉,大吉而尽善者也,谓成治泰之功也。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14、。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1 . 上六居泰之极,已届泰极否来、物极而反之时,犹如高大的城墙已覆入城沟。当此之时,居高位者,切不可兴师妄动,当接受邑人之告诫,修明政令,改革时弊,谨守正道,度过危机,则或可避免灾吝。 城复于隍,谓高大的城墙已覆入城沟,喻泰极而否来。 复,通覆。 隍,城下沟也,无水曰隍,有水曰池。2 . 王弼曰:居泰上极,各反所应,泰道将灭,上下不交,卑不上承,尊不下施,是故城复于隍,卑道崩也。3 . 刘沅曰:泰极盛久而衰,如城倾圮,非用武可振,故勿用师。泰之衰也有渐,命令悖乱乃至此。易之谆谆教人,皆兢兢于保盛持泰,勿恃其泰也。4 . 李士鉁曰:城虽坚,久不治则坏;政虽美,久不修

15、则弊,此泰极否来之象。然城已坏,无可以守,安可以战?内政未修,安可攘外?况权柄下移,内忧方大,若更贪功黩武,徼福境外,愈促其亡,故勿用师也。 又曰:世将治则命自上而下,将乱则命自下反上。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泰将成否,故邑人来告其命而议之。5 . 象传曰:高大的城墙已覆入城沟者,乃说明上六居卦终,已届泰极否来、物极必反之时,其命运之发展,已转化而趋于败乱。6 . 朱熹曰:上居卦终,泰极必反,此亦事势之必然,治久必乱,乱久必治,天下无久而不变之理。7 . 黄寿棋曰:三、六两爻所体现之泰极否来之哲理,深具诫意。九三示以无平不陂,无往不复之警言,上六则示以城复于隍之教训。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孟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可为处泰虑否之鉴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