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品德教育于小学体育课之中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7232195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融品德教育于小学体育课之中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融品德教育于小学体育课之中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融品德教育于小学体育课之中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融品德教育于小学体育课之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融品德教育于小学体育课之中(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融品德教育于小学体育课之中小学体育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方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指出:“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除了增强学生体质以外,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也很重要。现在好多学校只重视文化教育而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除了突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三个方面外,并强调了社会适应方面与心理健康的目标体现和渗透,所以学校体育不仅要炼“身”更要炼“心”。要锻炼学生健壮的体魄,更要培养学生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康的

2、心理。因此,我在平时的体育教学工作中,把握当代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况,创造性地探索在体育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策略和技巧,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一、利用体育课堂常规,加强文明意识培养 课堂常规教育是体育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因此,只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他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规范的制约。在规则、裁判和舆论作用下,学生的规范意识会逐渐增强,学生将逐渐学会在规范的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 我在教学中从队列和体操队形抓起,队列和体操队形不仅是对学生身体姿势的基本训练,同时也是一项严格的团队集体活动。

3、它要求学生在共同的指挥下完成动作,从而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发展动作准确、反应迅速和协调一致的应变能力。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要统一指挥,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对在队列、队形中表现不好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指出他们的这种表现会造成整个队形不整齐,而影响全局,教育他们在练习中刻苦认真,遵守纪律,使他们养成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其它体育项目中也可以通过实例,让他们注意到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比如,体育课的着装要整洁,要穿运动服,不留长指甲,不随地吐痰,保持场地、器材清洁卫生等。提倡文明用语,勇往直前,乐于助人的精神。 二、提倡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健康意识

4、教育 体育锻炼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是要让小学生懂得健康的意义,学会保健的方法,培养浓厚的体育兴趣,促进学生“身”与“心”同步健康发展,也培养学生具有社会需要的生存能力与竞争意识的本领。而以前的体育正是由于缺乏了应有的健康教育才造成了培养出来有许多不爱体育,不会运动,不懂得保健的学生。但值得可喜的是这种状况正在渐渐变为历史,体育与健康教育正在一步步迈向学生的心灵。小学生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不良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和道德品质。如果不正确的身体姿势会导致学生的生长发育不正常。在学生中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姿势不正确或故意模仿所造成的不正确姿势教师应讲明危害性,并主动

5、帮助纠正,教会一些矫正方法,加强教育和训练。通过严格的队列、队形练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正确立姿、走姿、坐姿、跑姿及其动作要领。通过强化训练,逐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姿态。 三、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意外伤害事故发生,这不仅会妨碍正常的体育教学工作,影响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会给受伤者的学生造成很大的痛苦和损失。所以,在体育课中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应当引起每个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 首先是让学生要学会自我保护,了解一般运动操作的基本过程。练习前必须检查场地器材和自身等一些不安全因素,树立安全第一意识。上课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并根据

6、课的内容和特点,强调如何自我保护,学习一些辅助练习,使学生在课内和课外体育锻炼时,能够避免或减轻受伤。其次是让学生在学会自我保护的前提下,加强保护和帮助别人。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树立将他人安全放在心上的责任意识。再次是让学生爱护体育器材并关心器材收拾。课前整理场地,领取器材和课后收拾器材,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重要契机。例如,在上课之前,老师叫学生们搬运器械(如垫子)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的器材(如篮球、排球、羽毛球拍、乒乓球拍),不许用脚踢、不能扔等等,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应及时教育制止,对于那些热心协助老师整理场地的同学应给予当众表扬。这样,不仅对保护学校体

7、育器材有好处,而且会使学生们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四、诱发学生进取意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由于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所以每个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各有不同。因此不同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有差异的,那些身体和心理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往往会产生心理障碍,便对体育会学习失去信心。作为教师应注意抓住学生这些的特点,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让他们树立自信,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加强他们的身体素质训练,促使他们行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分层教学法,从而提出不一样的要求,使不同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距离错位的方法,给不同层

8、次学生以一种平等竞争的假象,以刺激学生的练习欲望和竞争欲望,激发学生的心理竞争意识,来达到练习的效果。 在教学中还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掌握了某一个技术动作以后,很快就对它失去了新鲜感,丧失了竞争意识,没有了做得更好的动力。并且,由于自控能力差,有的学生还会经常犯各种错误。此时,我会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有趣的练习进行教育,避免枯燥乏味的说教。例如通过讲述革命领袖锻炼身体的故事,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锻炼热情。 五、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学生道德意识 克服障碍(如阻力、困难等)是运动行为的一个显著特征,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最容易在体育活动中充分表现出来。往往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练习,就能觉察出学生的

9、不同性格、能力、气质、兴趣等各种心理特征。例如有些独生子女虽然身体素质较好,但怕吃苦、动手能力差、性格倔犟等。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就应主动承担起调节学生个体差异的特点,把它作为份内之事,不要作为额外负担,应把体育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和道德意识培养的教育手段。触使学生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坚持练习。要培养学生勇敢、机智、灵活、诚实、顽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坚持不懈、勇于克服困难等良好心理素质和优秀道德品质。 六、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在体育活动中要尊重他人”。目前的小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是“小佛爷”,往往有以自我为中心倾向和对家长强烈的依赖心,

10、面对新的环境,他们显得手足无措,无所适从。我在体育教学中设计了许多的集体游戏,以消除这些“小朋友”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使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与集体融为一体,自觉以集体的规范约束自己, 体育活动多数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的,体育活动中的团队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班级、小组、教学比赛中临时结成的队(组)等等,都构成了团队。团队精神就是需要所有成员具有强烈的合作精神。合作精神不仅是一种心理、思想品质,也是一种实践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合作精神渗透在角色之中,能够在体育活动中扮演好所承担角色的人,就被认为是具有合作意识和能力的人。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身教胜于言教,老师的言行仪表,工作态度、文化修养、品德等,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教师只有能严以律己,才能施教于人,以身作则,才能给学生起到表率作用。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为人师表才能使学生信服,对学生的教育才会有力,学生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 总之,小学体育课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求教师紧紧围绕着体育课教学,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时代特点,研究体育教育方法,加强体育教育工作。确切掌握体育教学中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好地利用各种途径进行思想品德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