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7110405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 曹冲称象 ( 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识 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 10 个生字。2.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教学重点 :认识 14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 10 个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1. 写字。 2. 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教学方法:采取小组议论为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课时安排 :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 14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 10个生字。2 .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1 .认识14 个生字,掌握多

2、音字“重”。2 . 会写10 个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一、谈话,导入新课1. 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2. 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1. 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2. 指名读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3.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4.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5. 指名反馈。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1. 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2.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3. 教师:

3、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四、了解官员的想法,衬托曹冲的聪明1. 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2. 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3.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五、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教学重难点:1. 写字。2. 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教学过程1. 范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2. 讲读课文指名朗读一段提问:第一段写的是什么时候曹操带着谁去干什么?板书:官员、曹冲提问:什么人称官员?指名朗读二段提问:这头大象怎么样? ( 又高又大 )提问:课文中怎么具体描写

4、大象的?(像像)指名读句子:“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 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师:“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 象。提问:官员们议论什么?“到底”什么意思?师:这样的一头大象,要想称出它的重量可不容易。指导朗读,读出重音“又又到底”师过渡:大家都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于是曹操问大家谁有办法称这头大象。指名读三段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方法?(用“有的有的也有的旬式说 )板书:杆秤称象提问:曹操听了态度怎么样?“直摇头”什么意思? ( 做个动作看看 )讨论:为什么直摇头呢?指名读四段提问:这段写什么?(曹冲想出称象办法)做实验演示称象过程( 象上船船下沉画线;

5、象下船船浮起装石子船沉到画线处称石子 )提问:往船上装石头时,为什么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船下沉的深浅和大象上船时一样,说明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同 )默读四段:读、画:用“”把曹冲说的话画出来。提问: 共有几句话? 1 句和后 4 句是什么关系? (1 句是总写, 后 4 句是具体叙述 )指名逐句朗读画、批:按称象步骤用画出有关动词板书:赶、沉、画、赶、装、沉、称提问:这些动词可以颠倒顺序吗?为什么?师:作者用这些动词准确、具体地写出称象步骤和方法。练习:用“先再然后最后”叙述称象过程。板书:船称石头 石头多重大象就有多重指名读五段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

6、?这种方法好在哪儿?提问:结果怎样? “果然” 一词什么意思?曹冲当时几岁? “才” 什么意思?师: 现在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 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 7 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3. 观察插图思考: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与课文哪段内容相符合? ( 重点观察曹冲的动作、神态)口述画面内容( 三) 朗读全文。讨论: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板书:动脑筋、想办法提问:曹冲为什么能想出科学的称象方法? ( 其一,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其二,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启发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

7、象的。教学重难点:1. 写字。2. 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一) 总结全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讨论: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教育?( 二) 练习。1. 读一读,说说每组中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用带点的词造句曹操听了摇头。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二句加了“直”字,“直摇头”就是不住地摇头,说明曹操认为官员的称象方法太笨拙,很不赞成他们的意见 )曹操的儿子曹冲7 岁。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 岁。( 第二句加了一个“才”字,“才七岁”是只有七岁或仅仅七岁的意思,强调曹冲年龄小,但遇事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大象有多重呢?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第二句加了“到底”二字,“到底”有多重就

8、是究竟有多重,“到底”用在问句里表示深究)师: 第二句在 “摇头、七岁、 多重” 前边分别加了“直” 、 “才” 、 “到底”使句子更加具体、形象。指导用“直”、“才”、“到底”三个词造句2. 把下面句子意思写具体大象又高又大。 ( )教室真整洁。 ( )3. 课中练习:练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段话。练习用“先再然后最后”说一段话。4. 练习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三)书写生字。( 1)读我会认的生字。( 2)给生字组词。( 3)同桌交流用自己的方法记忆生字。( 4)老师讲解每个生字的重点笔画并在填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书空。( 6)学生书写,老师巡视,单个指导。(四)作业;完成

9、练习题板书设计:官员 杆秤称象称不出 伤害象赶、沉、画、赶、装、沉、称曹冲动脑筋、想办法船称石头石头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教学反思参考1) 曹冲称象曹冲称象 是一篇老课文了, 学过文章的学生都会身深深记住这位聪明机智的孩子, 会被他的聪明所折服。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力图让“趣”贯穿始终,让学生乐在其中,思在其中,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下面是我教后的几点反思:一、 我能把 新课程 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 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发学习资源, 营造了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生活, 学生在轻松、 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

10、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二、 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让他们从感兴趣的话题中产生浓厚的阅读欲望,把课文学习作为自主探究的需要。例如:课文伊始,从曹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情入手, 让同学们到课文里找一找。 当同学们对曹操的表情产生兴趣后, 我有效地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他们满怀兴致地朗读课文,在探究中解决问题。三、 课堂上我尽可能把时间归还给学生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四、 我在教学中是引导者、 合作者、 组织者, 让学生自由地说, 进而有条理地说,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五、借助FLASHY画让

11、学生边操作边说明,帮助学生弄懂大象的重量是怎样称出 来的,有效地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六、“奇思妙想”“有计可施”环节的设计,发散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学生勤于动脑、富于联想,用智慧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引导及时, 相信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会及时闪现, 个个都会成为“智慧星”。( 教学反思参考2) 曹冲称象本文的趣味性较强, 学生在学习本文时都读得津津有味, 深受感染, 都被小小年纪却智慧过人的曹冲所打动。在教学本课时,我围绕“曹冲是怎么称象的,结果如何” 展开教学,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与出示课件光盘资料配合理解这一问题,使学生从文字到图片,再从图片、动画到文字,最后转化为自己的语

12、言。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 充分体会到曹冲的办法的巧妙, 从而感悟曹冲的机智。 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 用石块代替大象的办法, 简便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学生由此可以感受到曹冲善于观察, 善于动脑, 是个聪明的孩子。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结尾处可尝试让学生思考其他称象的办法, 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反思参考3) 曹冲称象曹冲称象 一文中, 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 用石块和大象的平衡, 简单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 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根据课文交代: 故事中的曹冲也才七岁, 班里的学生也普遍是这个年龄,于是,我创设一

13、个宽松的课堂情境,鼓励共同讨论,激发学生的想象,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样一个道理。浅显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但他们在生活中能否养成爱观察, 思考的习惯呢?由于这节课安排了比较多的重点词语和口头表达训练,所以,在拓展的环节,我做得显然是仓促的,不深入的。如果我能结合实际, 问一问学生: 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你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从课文中悟出的会更多。我想: 今后的每节课如果都能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备课、 教学研究的话, 那我的每节语文课都能使学生学有所得, 学有所获。 我希望在不断的练习中, 实践中,我的语文课堂也能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