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期中历史复习(三)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7106753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下期中历史复习(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二下期中历史复习(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二下期中历史复习(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二下期中历史复习(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下期中历史复习(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期中历史复习(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伏尔泰说: “为什么别的国家不采取这些法律(指英国法律)呢?这样是否等于问为什么椰子在印度能成熟,在罗马就不会。你可以回答: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可以回答:它们被栽培得还不久;”下列关于英国栽培“椰子”的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封建专制统治B颁布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使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C通过王位继承法进一步削弱了国王的权力D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并得以完善经历了一个过程2、“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

2、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选自易中天我们的反思)材料中的“精巧的设计”是指(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3、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秦汉郡县制 “十二铜表法” 英国权利法案 美国1787年宪法A. B. C. D.4、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

3、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 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B. 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C. 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 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5、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6、洪秀全定都南京后,规定只有太平天国编纂和“旨准颁行”的“真道书”才能在世上流通,“当今真道书

4、者三无他,旧遗诏圣书(圣经旧约)、新遗诏圣书(圣经新约)、真天命诏书也”,其他所有的书都在查禁之列。由此可见他( )A彻底排斥中国传统的文化 B赞赏西方的宗教和政治制度C未能摆脱皇权思想的影响 D在全中国范围内推行愚民政策7、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措施中客观上分别符合上述思想的有( ) 没收官僚资本 人民公社化运动 五年计划建设 三大改造 大跃进运动 A. B. C. D.8美国史学家说:“由于其众多的人口,中国在经济发展上

5、的特殊问题是如何在避免忽视乡村方面的同时加强工业、如何在建设强大的国家工业的同时使乡村的民众摆脱物质上的贫困”。以下举措中最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是( ) A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C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9、20世纪英国著名的科学史家WC丹皮尔说:“当哥白尼把地球从宇宙中心的高傲地位上推下来,牛顿把天体现象收服到日常习见的机械定律管制之下的时候,许多构成整个神意启示理论基础的默认假设,恰好也遭到了破坏。”作者的这段话表明( )A科学的进步拓展了人们的心理视野B天文学与物理学的进步颠覆了封建神学创世说C哥白尼否认了人类万物之灵的高傲地位D文艺复兴促进

6、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10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C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11、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虽四万万之众,实等于一盘散沙,民众对国事毫不关心,国家民族观念相当薄弱,只知有自己不知有国家,不能团结。孙中山认为这种现象是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 )A.满清专制剥夺人民政治自由,人民无从辨识国家问题B. 人民“天高皇

7、帝远”的心态,喜明哲保身而不涉政治C. 中国自古即以天朝上国自居,人民无法产生国家认同D. 列强对中国采取挑拨与分化,使人民彼此猜忌与互斥12、独立宣言声明:“政府从被统治者的同意获得公正的权力”,“任何政府一旦破坏这些目的,人民即有权变革或废除它,并且建立新的政府,根据这些原则奠定它的基础,并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民的安全和幸福的方式组织它的权力”。以下是关于这段表述的评论,其中恰当的是( )体现社会契约论的思想 承认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这是北美人民赢得独立战争的标志 表明北美人民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 A B C D13、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

8、学说的是( )A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 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范文澜)B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苏渊雷)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郭沫若)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14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方政治思想B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C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D国人最后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15.著名史学家钱乘旦对欧洲近代某一

9、思想解放运动有过这样的评价: “它促成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和西方支配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格局的形成。几个世纪以来,它被誉为西方文化的世俗化决定性阶段和世界现代文明各种特征的发展的起点。”下列有关这一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强调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源 B. 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C. 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 D. 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16、有论者称“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符合这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7、 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写到,“我们要把这个猜想提升为公设,并且还要引进另一条在表面上看来

10、和它不相容的公设:光在空虚空间里总是以一确定的速度V传播着,这速度与发射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这个猜想是A. 进化论 B相对论 C量子论 D光速论181911年11月,严复在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的信中,指责“推翻满清帝制的革命党人选择共和国体是草率的,缺乏某些常识”,“根据文明演进的规律,最好的办法是拥有一种较高形式的政府,即保留君主制,以适当的宪法条款加以约束。”这反映出严复 反对在中国实行共和政体 赞同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 与革命党人分属不同的阶级 思想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潮流( )A B C D19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下列观点与此精神相符的是(

11、)A “任何人都不愿成为一个不幸者,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的”B“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C“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D“万物都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20.启蒙运动时期,自然神论者喜欢将上帝比喻成一个钟表匠,无需不断干涉被造物的世界,因为这世界可以按照上帝创造的理性与自然法则自行运转。这表明启蒙运动受到自然科学的启示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已被揭示理性受到人们的尊崇 启蒙思想已摆脱宗教的影响A B C D二、材料题:(40分)21(23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太祖初渡江,颇有重典,命(李善长)与中丞刘基等裁定律令,颁示中外。 明史刑法志太祖平武昌,即议律令

12、,十二月书成。凡为令一百四十五条,律二百八十五条。 明史李善长传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美国1787年宪法材料三 前苏联、新中国、旧中国法律体系构成比较 序号前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以前的旧中国1国家法宪法与宪法相关法宪法2行政法行政法行政法3劳动法社会法 4土地法经济法 5集体农庄法 6财政预算法 7家庭法 8民法民法商法民法9刑法刑法刑法10诉讼法诉讼与非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对明朝产生的影响。(6分)(1)说明问题:以朱元璋为代表的明代统治者,很注重法律规范的修订。(2分)影响: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稳定了社会统治秩序。(4

13、分)(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两部法典相同之处,(3分)并说明它们实施的结果及其原因。(10分)(2)相同之处: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治体制。(3分)结果及原因:临时约法遭到破坏;不适合中国国情;袁世凯掌握拥有实力。(6分)1787年宪法成功实施;资产阶级力量强大,并掌握国家实权。(4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新中国法制建设的特点。(4分)(3)部分借鉴了前苏联相关法律经验,又跟我国国情相适应,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4分)22、(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生民之道,食为大。是故土地,本也;土田不均,富者日长,贫者日削,虽有耒耜终不得而食也。故平土之法,圣人先之。 北宋平土书序材料二平籴(买入粮食)之法行,则农人秋粜(卖出粮食)不甚贱,眷籴(买入粮食)不甚贵,大贾蓄家不得豪夺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