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的启示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702376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鸦喝水”的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乌鸦喝水”的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乌鸦喝水”的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乌鸦喝水”的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乌鸦喝水”的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乌鸦喝水”的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鸦喝水”的启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乌鸦喝水”的启示围绕“新理念、新设计、新实践”的标准,我先后设 计组织了两次中班科学活动“乌鸦喝水” 。两次活动的内容、 目标、环节虽然相同,但后者是在前者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反 思后调整的,达到了较好的活动效果。2006 年 4 月 20 日,第一次进行科学活动“乌鸦喝水”场景一:我举着乌鸦指偶,告诉幼儿要讲一个乌鸦喝 水的故事,马上有一个小女孩说: “我知道,我听过的。 我示意她安静,继续说: “我们可以再听一遍,看看和你知 道的故事是不是一样 ?”当故事讲到乌鸦喝不到瓶子里的水正 发愁时,又有个孩子插嘴道: “放点小石头进去。水会升上 来的,乌鸦就能喝着水了。 ”我对他的发言不置可否,转身

2、指着桌上的几组材料说: “这里有小石头、纸片、玻璃珠、 木棍请每人选一种。放进水瓶里试一试。看看能不能让 乌鸦喝到水。”说完。就让孩子们开始了第一次操作活动。分析:乌鸦指偶的呈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当听到熟 悉的故事名字后,幼儿的记忆被唤醒。不少幼儿的眼神中流 露出想要表达的愿望。一个大胆的女孩忍不住发话了,但我 阻止了她的叙述,一切都沿着我预定的计划进行。可见,我 的心中只有计划。没有孩子。在这种环境中,孩子被动地接 受知识技能。哪怕是已经会的也要再学一遍。场景二:我为每组准备了六个小碗 (分别放着数量相同的 玻璃珠、木棒、纸片、雪花片、小棋子、石头)、六个装着水的瓶子、六只有着长嘴巴的乌鸦

3、指偶。我让每组的六个孩子 各选一种材料全部放入水瓶中,去检测乌鸦能否喝到水。孩 子们来到桌边。一人拿了一个碗,逐一将材料投入水中,最 后把能使乌鸦喝到水的材料挑了出来。分析:从表面看,活动提供的材料种类比较丰富,每位 孩子都有动手操作材料的机会。但孩子与材料的互动只是停 留在操作层面上,并没有思考和分析操作的目的与意义。况 且,每个孩子只允许和一种材料接触,他们只能了解一种材 料在水中的状态。显然,我精心准备的其他材料并没有发挥 出应有的教育价值。另外。六只乌鸦指偶的出现既剥夺了孩 子们之间合作交流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验误差 的可能。场景三:在探究物体的大小与水面上升幅度的关系这一

4、环节时,我准备了大小不同的玻璃珠,让两组幼儿投到水瓶 中。在操作前我反复提了要求。让幼儿精确记录当乌鸦嘴能 碰到水面时,刚好是投到第几颗珠子了。一会儿工夫。实验 结果出来了,一般大珠子用78颗。小珠子用1014颗。我正要组织幼儿来交流这个现象时。妮妮小心翼翼地捧着水 瓶上来了,我一看,大珠子满满当当装了一瓶,水已经快溢 出瓶口,而她的记录牌上赫然写着16。我问妮妮: “你是不是等乌鸦喝着水了还继续放珠子 ?”妮妮点点头。我继续说: “你没有按照要求做,所以这个瓶子只好作废。 ”我把她的 水瓶放到一旁。分析:在科学实验活动中。 教师常会十分强调操作要求, 因为这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操作行为和探究结果

5、。在上面这个 场景中。妮妮虽然违反了操作要求,但我不应该对她的操作 结果持完全否定的态度。结果对错固然重要,但孩子在操作 中的体验也是十分要紧的。我完全可以引导全体幼儿观察妮 妮的瓶子中水面高度与别人的不同,想一想为什么,让幼儿 猜测继续放珠子会发生什么现象。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事件 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有时错误也有可能成为教育的良机。2006 年 6 月 16 日,第二次进行科学活动“乌鸦喝水”场景一:我举着乌鸦指偶,询问幼儿有没有听过乌鸦 喝水的故事。幼儿中有大部分表示听过。 “会讲吗 ?”“会 ! 不少孩子自信地回答。 于是,我让一个孩子上来讲这个故事。 然后出示小石头和水瓶,让他试试是否小

6、石头真能让乌鸦喝 到水。这个孩子很高兴地做了。其他小朋友大睁着眼睛看得很认真分析: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的精神,教 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 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积极的师幼互动。当幼儿 表示听过这个故事时。我尊重幼儿的意愿,做出了积极的应 答,提供了材料让幼儿验证故事的结局,满足了幼儿当前的 需要。场景二:验证了小石头能让乌鸦喝到水后,我又出示了 小纸片、小玻璃珠、雪花片等五种材料。我让幼儿以小组为 单位,为每组提供多个水瓶,一只乌鸦指偶,要求他们在组 长的带领下仔细观察每种材料的质地、轻重、大小等,猜测 它们在水中的状态,然后再进行实验,用乌

7、鸦嘴试探能不能 碰到水面。根据结果,每组把瓶子分成两部分,随后和大家 一起来分析讨论材料与水面上升幅度的关系。分析:中班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与人合作的经验与能力, 因此我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材料、共用材料进行探究活 动,这一方面可以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能力,另一方面也 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促进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与他人的交 流、分享,使接下来的讨论环节更加高效紧凑。活动中的猜 测与实验验证能够调动幼儿的思维,利于幼儿智能的发展。场景三:在探究物体的大小与水面上升幅度的关系这一 环节时,我准备了大小不同的玻璃珠。幼儿虽然使用了不同 大小的珠子。 但结果却有好几个类似。 面对显然错误的结果, 我耐心地帮

8、他们查找错误原因。发现有的孩子往瓶里放珠子 时另一只手使劲地捏着瓶子,瓶子的水位被升高了不少:有 的孩子让乌鸦喝水时,将瓶子倾斜了一点这些都影响了 实验的结果。面对这些现象,我故意提出疑问,让幼儿意识 到问题所在,并请发现这些现象的孩子向大家展示,分析原 因。孩子们惊奇地发现,原来还有许多因素可控制瓶子水位 的高低。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再次实验,把结果更正 了过来。分析:在幼儿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怎样的 角色 ?是关心幼儿的操作结果还是更关注他们的操作过程。 我 想这个问题其实每个教师都明白。可很多教师仍不放心,会 在实验前反复强调每个细节要求,不容孩子有丝毫出差错的 机会,致使

9、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只好按部就班,对 操作结果也产生不了成就感。有时在孩子出现问题后再引导 他们关注问题,反而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通过以上两次活动的设计对比,我从中得到了以下几点 启示:1 科学活动中要兼顾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已有经验与 认知特点。这要求教师在平时对幼儿反馈的信息要多加留 意、洞察、分析,在活动中要多关注幼儿的反应与表现,把 握幼儿探索的动向。及时捕捉支持点,调整指导策略,准确地接住并回应幼儿抛过来的球2 科学活动中要提供有价值的活动材料。促使幼儿主 动建构知识。教师在选用活动材料时首先应使其对教学活动 有价值,有助于幼儿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和发展能力,有利 于再现知识的生

10、成过程:其次应使其与教学活动的内容及幼 儿的年龄相贴切,能够让幼儿感觉到问题的存在。并学会利 用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去进行分析、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 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应使其简便有 效。尽可能就地取材、一物多用,但切忌把激发幼儿的学习 兴趣寄托在活动材料上,花不必要的精力“精心”准备既繁 琐又无效的活动材料。3 科学活动中要让幼儿主动参与。使幼儿主体性得以 发挥。首先,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教育情境,运用多 种方法去追求活动的趣味性、生动性、新颖性、形象性和实 效性,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把要让幼儿学的 内容转化成幼儿愿意学的内容;其次,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 的教学氛围,在活动中教师不要牵着幼儿的鼻子走,不要硬 将幼儿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轨道,而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 地启发幼儿积极思考, 善于发现问题, 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最后。教师要帮助每个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不仅要在 了解幼儿的基础上给其提供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条件, 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幼儿一些走向成功的方法,使每个幼儿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