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神奇的童话》(教育精品)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6995907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课《神奇的童话》(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五课《神奇的童话》(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五课《神奇的童话》(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五课《神奇的童话》(教育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五课《神奇的童话》(教育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课《神奇的童话》(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课《神奇的童话》(教育精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神奇的童话课 题: 神奇的童话课 型: 综合课 时: 二作品分析: (一)洛累莱1背景材料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动人的传说:音乐之神阿波罗的儿子奥尔菲斯,他美丽的歌声能使猛兽俯首、顽石让路。一次,他率船队在蓬托斯海航行,遇上两座浮动的岩礁。多少年来,这岩礁上的女妖用迷人的歌声诱惑来往船只上的海员,使他们不由自主地寻声而去,结果船被岩石撞得粉碎,人也随船葬身海底。奥尔菲斯知道这个危险,当歌声刚一传来,他便用棉球堵住了海员们的耳朵,又把自己的身子让人捆绑在桅杆上,使之无法寻声而去。奥尔菲斯弹着里拉琴,高声歌唱,终于带船队闯过了险境。这个古老的故事在欧洲广为流传,在不同国家又和本国民间故事

2、结合在一起。洛累莱就是德国诗人海涅根据德国民间故事编成的一首叙事诗。在德国,这个女海妖叫洛累莱,海变成了莱茵河。歌曲洛累莱是海涅同时代作曲家西尔歇用海涅的同名诗谱成的一首叙事歌。洛累莱已成为德国最著名的一首艺术歌曲。2作者简介弗雷德里赫西尔歇 1789年6月27日出生在沃腾堡,是19世纪德国有名的作曲家和民歌搜集家。西尔歇从小随父亲学习音乐,后师从奥伯兰学弹管风琴。1815年他定居在斯图加特,师从克罗采和赫默学习钢琴和作曲。1817年,他成为艾尔万里卡学院的作曲教师 。西尔歇的主要作品是歌曲。1860年8月26日逝世,终年71岁。3歌曲分析歌曲洛累莱C大调、6/8拍、单乐段结构。它用三段词精炼

3、地概括了这个古老的传说。它的曲调带有很浓郁的德国民歌特色,朴实无华。它是基于第一句的主题发展而成的,而歌曲中先后三次出现第一句的主题。歌曲为弱拍起唱、速度适中、带有叙述性。(二)魔法师的弟子1背景材料魔法师的弟子,法国作曲家迪卡斯创作于1897年。翌年5月1日在巴黎国民音乐协会管弦乐演奏会上首次演出。作者亲自指挥。乐曲以德国文学家歌德(17491832)的叙事诗魔法师的弟子为题材。情节为:魔法师的徒弟经多次窥察,从师父那里学得一句咒语,能使扫帚代人取水。一日,师父外出,徒弟趁机念起咒语,于是扫帚取水不止,徒弟乐不可支。水越来越多,徒弟忽然发现自己未学会使扫帚停止取水的咒语,眼看流水滚滚不止,徒

4、弟惊慌失措,一斧头将扫帚劈成了两半。不料,分成两半的扫帚变成两把扫帚,轮流取水,大水泛滥成灾,徒弟大呼救命。正巧师父赶到,急念咒语,才解救了灾难。2作者简介迪卡斯 (18651935) 法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8821889年在巴黎音乐院学习。1888年以清唱剧维勒达获罗马奖二奖。1892年开始在杂志上发表音乐评论文章。1910年起,先后任巴黎音乐院管弦乐法和作曲教授;1913年起兼任师范学院教授。曾参加整理、出版拉莫全集和库普兰古钢琴曲集,校订贝多芬、D斯卡拉蒂的作品。1934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迪卡斯的创作态度严谨,不轻易发表作品,且晚年丢弃大量手稿。从仅存作品中反映出,他遵循古典音

5、乐传统,吸收现代音乐(特别是印象主义)的某些因素,坚持表现自己的个性,在法国被称为“独立派”。其音乐成就主要表现在大型管弦乐曲方面。例如,C大调交响曲兼有古典主义的严谨和浪漫主义的热情;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有生动的节奏和绚丽的配器,是他独创性最强的作品,被德彪西誉为一部“作曲法讲义”。我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在法国曾随迪卡斯学习过理论作曲。迪卡斯创作的主要作品有:C大调交响曲、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波利耶克特序曲 ,芭蕾舞剧仙女、歌剧阿兰娜和蓝胡子,清唱剧维勒达,钢琴曲降e小调奏鸣曲、拉莫主题变奏曲、间奏曲和终曲、悲哀的前奏曲、远方牧人的呻吟等 。3乐曲分析魔法师的弟子为交响诗。全曲分成序奏、谐谑曲和

6、结尾三部分。序奏部速度较慢,9/8拍。小提琴和单簧管先后奏出的两个动机: 都描写了魔法师的弟子轻声咕哝、诵念咒语的情景。两个接连出现的动机中,乐曲对后一个动机予以强调,然后反复一遍。接着突然增 强力度,表示咒语开始生效,扫帚突然活动起来。随后,在定音鼓的猛击下结束了这一富于戏剧性的序奏部。接着乐曲进入由谐谑曲组成的主体部分。一开始由大管呈示的谐谑曲主题(见下例),由序奏部第二个动机演变而成。生动地描绘了扫帚拎水的情景。同时也使人联想到魔法师的弟子得意洋洋的神态:紧接着出现的序奏部第一动机的变体,使人仿佛看到兴奋的魔法师的弟子更为起劲地诵念咒语使扫帚工作得更勤快些: 接着,扫帚搬桶倒水的谐谑曲主

7、题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开,气氛越来越热烈,使人仿佛看到没有学会解除魔法咒语的魔法师的弟子在滔滔不绝的流水面前手足无措的慌张神情。这时小号猛然吹响,顷刻间乐声突然停止,象征惊慌失措的魔法师弟子猛地用斧头将扫帚劈成两半,一切骤然归于安宁。然而,稍过片刻,谐谑曲主题再次奏响,情绪更为激烈,气氛更为紧张,象征两把扫 帚同时积极行动起来,轮番取水,流水滚滚而来,不可阻挡。结尾部由铜管奏出号角性的音调,表示魔法师回来了。于是乐曲回复与序奏部一样的慢速度,象征魔法师急念咒语后,扫帚立刻停止行动,一切回归平静,最后,乐曲在安宁的气氛中结束。演奏时间约12分钟。(三)黄鹤的故事1背景材料这部交响诗是根据一个古老

8、的民间传说写的。故事大意是:很早以前的江南水乡,人们辛勤地劳动着。在这些善良的人们中间,有一位豪爽乐观的民间艺人老马,他常以美妙的竹笛声为人们驱散忧愁、带来欢乐。一天老马要远去,为了不使朋友们失去欢乐,他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并唱道:“黄鹤黄鹤快跳舞,千万别去老爷府;在我的笛声下,给人们多跳舞。”老马走了,黄鹤从墙上飞下来,人们高兴地唱道:“老马老马好老马,画只黄鹤顶呱呱,黄鹤啊,给我们跳舞吧!”黄鹤高兴地为人们跳着舞。突然,丑陋愚蠢的官老爷闯进来,抢去了黄鹤。从此,黄鹤不再起舞,人们失去了欢乐。过了些时候,老马回来了, 他那悠扬悦耳的笛声,使官老爷惊慌失措。黄鹤终于迎着笛声冲出官府,与勤劳的人

9、们一起,欢歌飞舞,共庆胜利。2作者简介施咏康 (1929 ) 作曲家。黄鹤的故事是施咏康1955年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毕业作品,1956年首演于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周。1957年在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获奖,此后曾被一些世界著名交响乐团演奏。3乐曲分析:交响诗黄鹤的故事是用奏鸣曲式写成的。开始在轻柔平稳的弦乐颤音背景上,由双簧管与长笛先后奏出引子的主题(例一): 平稳的和声,清淡的乐器组合,描绘出一幅秀丽的江南水乡情景。呈示部主部主题是艺人老马的主题(例二): 它优美欢快,具有浓郁的江南民间音乐风格。当清脆的竹笛(曲笛)演奏这一主题时,使人联想到这是艺人老马美妙的笛声。老马与人们依依不

10、舍地告别。乐曲在竖琴琶音与小提琴泛音的衬托上,利用乐器的变换交替,即音区音色的变换交接,由高到低,由强而弱,主部主题慢慢的消失。它仿佛在描述老马的离去。连接部的短小华彩句由钢片琴演奏,纯四度双音的连续四五度跳进,音型华丽,充满幻想。 好像黄鹤展开那漂亮翅膀,由墙上飞舞下来。呈示部副部,有两个主题,着力刻画黄鹤形象的不同侧面。副部第一主题是轻快、抒情、歌唱性的(例三):在铃鼓固定的节奏型伴奏下,先后由小提琴、单簧管、长笛及木管与弦乐四次重复,表现了黄鹤边唱边舞、抒情优美的动人形象。副部第二主题是由一个具有5/8特点的活泼而跳跃的动机多次反复而成。但有趣的是伴奏的铃鼓与小鼓,却仍然是欢快而富有弹性

11、的6/8拍子,两种节拍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使我们看到了黄鹤的另一侧面活泼欢乐的舞蹈形象,一个上下飞舞、欢腾跳跃的形象。在经过转调进一步渲染欢乐的气氛,黄鹤越跳越起劲、舞姿变化多端,副部的两个主题交融一起,使呈示部进入高潮(例四):随后以螺旋式下行音调,使欢舞的场面渐趋平静,乐曲进入呈示部结束部。在弦乐的旋转摇晃的拨奏上,由小提琴与单簧管,小提琴、双簧管与长笛对奏副部两个主题的变形。音乐轻柔多了,好像黄鹤又变换了一种舞姿。乐曲进入展开部。突然不协和和弦的闯入,一些不安的、紧张而惊恐的音响,预示着代表恶势力的官老爷将破坏这一切(例五):音乐由短笛和长笛尖锐地奏出副部第一主题的动机变形,表现出黄鹤的紧

12、张与不安,同时伴以长号演奏的老马主题动机的变形,显示了人们对老马的思念和潜藏着的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节奏逐渐紧缩,由三连音变成连续出现的十六分音符,然后自由模进倾泻而下,官老爷闯来,抢走了黄鹤(例六): 黄鹤不再跳舞了,小提琴在中低音区以不同的调性演奏黄鹤主题的变形,加深了苦难和悲剧的情调(例七): 但光明终归要战胜黑暗,音乐逐渐明朗起来,最后,通过竖琴的华彩乐段,结束了展开部。再现部是从远处传来老马悠扬悦耳的笛声开始的。官老爷愚蠢奸诈的主题动机一再出现,但黄鹤终于在老马的召唤下冲出官府,飞回人民中间,和人民一起尽情地欢乐歌唱。热烈的歌舞场面,长号与小号相互模仿黄鹤的第一主题动机,而木管与弦乐

13、则以黄鹤的第二主题流畅地伴奏。后通过圆号的过渡,出现中国竹笛的大段华彩,描述艺人老马欢快乐观的性格与人们对他的爱戴,也象征着人们希望永远得到和平幸福的生活。最后,在十分欢腾热烈的舞蹈场面中,结束全曲。(四)相关知识1.交响诗按照文字、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创作的一种大型管弦乐曲。它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通常采用含有套曲因素的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等单乐章曲式。结构较自由。文学性的交响诗也称为音诗;以童话故事为题材的交响诗有时称为交响童话。交响诗,由李斯特于19世纪40年代末创用,他认为:“标题能赋予器乐以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李斯特曾写作

14、了塔索等10多部交响诗,他把交响音乐与诗歌联系起来。交响诗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写作手法以描绘性、叙事性和戏剧性相结合为特点,管弦色彩丰富。2.弱起节奏与不完全小节从弱拍起始的节奏叫弱起节奏。弱起节奏最常见的形式是从小节的末拍或末拍的后半拍开始,一般不超过半小节。从小节前半拍开始的弱起节奏,多用休止符补足缺少的音值,它同时称为弱起小节。弱起节奏可以从乐曲的任何一个部分开始;弱起小节指乐曲或乐曲的某一段由弱拍开始的小节。弱起小节不足的拍数,通常由乐曲末一小节补充,这两小节的拍数等于一个完全的小节的拍数。计算小节从完全小节开始,开始与结尾的小节两者合计为一小节。3.谐谑曲 17世纪和18世纪上半叶的

15、一种较为轻松活泼的声乐曲或器乐曲。从18世纪后半叶起,谐谑曲被用于奏鸣套曲和交响套曲中。谐谑曲嬉戏气氛突出,演奏速度轻快。教学目标:(一)喜欢以音乐方式所描述的童话洛累莱、魔法师的弟子和黄鹤的故事。乐于主动了解其创作过程、文化背景及表现形式。知道法国作曲家迪卡斯。(二)能以叙述的口吻、平静的呼吸、有表情地齐唱或独唱洛累莱。能运用不完全小节的知识划分乐句,标记换气记号。(可用英文演唱)(三)聆听魔法师的弟子、黄鹤的故事。能听辨魔法师的弟子、黄鹤的故事的主题及主奏乐器的音色与在音乐中的表情作用。(四)能依据三个小和尚的故事,集体创编并表演,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承担任务。教学重难点:“交响诗”这种艺术形式还是比较难让学生很静下来聆听。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师生体验与表现活动达标意图起始阶段学唱洛列莱1、板书洛列莱的曲谱。2、竖笛吹奏3、视唱乐谱4、哼唱歌词能够视唱简单乐谱形成阶段乐理学习1、什么是八三拍?2、书上写的是什么意思?书上的小节线为什么不排在我们熟悉的地方?(“弱起小节”概念的引入。3、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